我們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發現,很多冠心病患者和已經做了搭橋手術的患者,對冠心病和搭橋手術瞭解的並不多。如果病人對所患的疾病不瞭解,對手術以及手術後的一些常見問題不熟悉,不僅會增加病人對手術的陌生、恐懼感,也會產生對手術後治療、護理等一系列問題的擔憂,對病人術前、術後的心理產生非常大的不利影響。因此這裡對臨床上病人經常提出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總結,希望對廣大患者及家屬有所幫助。
一、什麼是冠心病?
冠狀動脈是給心臟供血的血管,如果冠狀動脈發生痙攣、器質性狹窄或堵塞,就會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壞死,我們稱之為“冠心病”,也稱為“缺血性心臟病”。臨床上病人可以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等表現。
二、冠心病是怎麼形成和發展的呢?
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冠狀動脈狹窄的最主要的原因。血管內脂質、膽固醇和其他物質在血管內壁逐漸沉積,形成脂質斑塊,使血管壁內層逐漸增厚,管腔變窄,管壁變硬,血流通過減少,這個病理過程叫做“動脈粥樣硬化”,通常始於兒童期,伴隨人的一生。很多病人術前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也會發現頸動脈或椎動脈記憶體在硬化斑塊甚至導致的狹窄,也是這個原因。
隨著斑塊的逐漸增大、增厚,可能會堵塞冠狀動脈,使心臟的供血逐漸減少,當斑塊堵塞冠狀動脈管徑達70%以上時,心肌就會發生缺血、缺氧,表現為胸痛、胸悶、憋氣、心前區不適等症狀,稱為“心絞痛”,通常發生於用力、活動或者情緒激動的時候,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可以緩解,嚴重時在休息狀態下也會發作。
這裡要補充一點,很多病人說,自己從來就沒有心絞痛過,只是有點胸悶或者心前區“說不出來的不舒服”,怎麼也會心絞痛呢?其實,心絞痛的發作並不一定“痛”,大多數人不“痛”,只是上面提到的“胸悶、不適”,還有的病人表現為“胃疼”、“牙疼”、“喉嚨不適”等,甚至有的病人完全沒有任何症狀,只是查體時發現有心電圖或者心臟超聲異常,做了冠脈造影才發現是嚴重的冠心病。無論症狀如何各異,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如果造影結果有問題,那就是冠心病。
接著說,斑塊還有可能破裂,形成血栓,造成冠狀動脈的急性閉塞,稱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以出現持續性胸痛或心前區不適,向後背部、左前臂或咽喉等部位放射,休息或者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緩解,如果心肌缺血超過一定的時間,心肌細胞將發生永久性壞死,不能再生,如果缺血面積較大,可能發生心衰或者猝死。
冠狀動脈分左冠狀動脈和右冠狀動脈,其中左冠狀動脈經較短的左主幹後分出前降支和迴旋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支病變”,即指前降支、迴旋支和右冠都發生了狹窄。而“左主幹病變”為什麼都認為比較嚴重呢?從下圖可以看出,左主幹(下圖中“左冠狀動脈”所指的位置)位於左冠狀動脈的源頭,就像水源堵塞了,下游所有區域都就乾涸了一樣,一旦這裡發生嚴重狹窄,將導致2/3的心臟發生缺血,所以說比較嚴重。
三、什麼是冠狀動脈搭橋術呢?
所謂“搭橋”,就是取病人自身其他部位的血管,例如大隱靜脈、橈動脈或者乳內動脈,作為“橋”,為心臟供血開闢一條新的通道,跨越冠狀動脈的狹窄部位,與遠端血管吻合,使主動脈內富含氧和營養物質的血液繞過狹窄部位,達到遠端,使狹窄遠端缺血的心肌重新得到血液供應,從根本上解決了心肌缺血的問題。
冠脈搭橋術對緩解心絞痛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根據病人術前的情況不同,許多患者在接受冠狀動脈搭橋術後幾天,便能上下樓梯。若恢復良好,一週後便能上街。術後1~2個月,能勝任輕便工作。術後3~4個月,基本復原。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外科治療冠心病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手術成功率可以達到98%以上。可以有效的緩解病人心絞痛,提高病人的活動能力,改善生活質量,並且減少心肌梗死、惡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發生,延長病人的生存壽命。
四、搭橋手術以後是不是就不會再犯心絞痛了呢?
冠脈搭橋手術只是解決了病人當前心肌缺血的問題,並沒有完全治癒冠心病,也並不能阻止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進一步發展,也就是說,搭橋手術以後,原先沒有發生狹窄的血管以及所搭的橋血管都有再次發生狹窄或者堵塞的可能,從而導致心絞痛復發。但這種再次心絞痛的機率是很低的。
發生再狹窄的時間間隔因人而異。主要與病人是否合併其他基礎疾病,以及冠狀動脈本身病變的程度有關,極少數病人術後數月就可能發生再狹窄,而絕大多數病人可以延長至數年甚至數十年。因此,冠脈搭橋手術後仍然需要長期服藥。針對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例如吸菸、過量飲酒、肥胖、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等進行積極的控制,可以有效預防冠心病的進一步發展,避免心絞痛復發。
一般認為,靜脈橋的10年通暢率為60%,動脈橋的遠期通暢率會更高。但由於人體可用於搭橋的動脈數量有限,且有些動脈因容易痙攣、管腔太細或有病變,不適合搭橋。即使發生了橋血管堵塞,也不必過於擔心,有的病人搭了4根橋,術後堵了3根,只有一根動脈橋通暢,也不一定能危及生命。而且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即使心絞痛復發,也有相應的治療措施應對,比如橋血管內放支架,或者再次手術等,都是可以的。
五、腿部取血管搭橋會不會影響下肢功能?
大隱靜脈,是人體最長的淺靜脈,自腳踝處延伸至大腿根部。由於其彎曲度小,具有足夠的長度,血管口徑與冠狀動脈比較匹配,是冠脈搭橋手術中最為常用的“橋”血管材料之一。人體的下肢有深靜脈和淺靜脈兩套靜脈迴流系統,它們之間有較為豐富的交通側枝。取除淺靜脈即大隱靜脈,術後經過足夠長時間的恢復,深、淺靜脈側枝迴圈會更加豐富,起到代償作用,對下肢靜脈血的迴流不會有太大影響,也不會影響下肢的運動功能。
六、腿部取血管後為什麼會腫脹、麻木?
如上一問題所述,由於腿部去掉了大隱靜脈,原先需經大隱靜脈迴流的靜脈血需要經過深部靜脈迴流,建立新的側支迴圈,這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通常為數月。在此期間,取血管的下肢會有不同程度的腫脹。經常抬高患肢可以促進血液迴流消除腫脹。下地行走時穿戴張力較高的醫用長筒彈力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腫脹,但不要長時間穿戴,平臥時要脫掉。
另外,由於獲取大隱靜脈需要切開面板以及皮下組織,在此區域內的神經、淋巴管等都會被切斷而損傷,因此手術後也會有不同程度的麻木感,這是正常現象,不必擔心。
大隱靜脈的取材方法有兩種:
1、全程切開方法:根據所需要大隱靜脈的長度,在小腿部採用全程切開面板的方法取材,一般需要20到40釐米長的切口。創傷相對較大,手術後腿部浮腫比較明顯,有一定的感染機率,而且瘢痕增生可能引起患者不舒適,影響美觀,術後腫脹的時間要長一些。手術後下肢的活動能力仍不受影響。由於取材方法簡單,是國內應用最為普遍的方法。
2、微創內窺鏡取大隱靜脈:就是在小腿部切開2到3處1-2釐米長的小孔,利用內窺鏡,使用特殊的器械,在皮下組織中分離並完整取出大隱靜脈。在保證靜脈質量的同時,大大減少了創傷,降低了手術後病人下肢腫脹、面板麻木、壞死和感染的發生機率。減輕術後切口疼痛、活動不便,癒合快,而且更加美觀。這種方法在歐美國家使用較為廣泛。
七、搭橋手術前需要進行哪些準備呢?
首先進行必要的術前檢查,包括驗血、心電圖、胸片、心臟彩超、頸動脈彩超和冠狀動脈造影,必要時還需要其他特殊檢查。其次術前需要停用口服抗凝藥,例如波立維等,並等待一定的時間。等這些藥物在體內代謝消除,以免增加出血風險,但急診手術時例外。
還要減少活動,臥床休息,避免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等,不要進食過飽和用力排便,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可以藥物協助排便。同時為了預防術後呼吸道併發症,還要戒菸,練習深呼吸、咳嗽動作,避免感冒。保證良好的睡眠,必要時可以服用安眠藥。如果您以前做過其他手術或服用過其他藥物,以及曾患過其他疾病,例如青光眼、消化道潰瘍、嚴重的痔瘡、腦栓塞等,請務必告訴您的主管醫生,這一點非常重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