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法治療:適合於非中央型巨大突出、不伴有馬尾神經功能障礙者。
(1)臥位推拿法
①揉摩法:患者俯臥,術者立其身旁,以雙手拇指和手掌自肩部起循脊椎兩旁足太陽膀胱經路線自上而下,揉摩脊筋,過承扶穴後改用揉捏,下至殷門、委中而過承山穴,重複3次。
②按壓法:術者雙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以手掌自第1胸椎開始,沿督脈向下按壓至腰骶部,左手在按壓時稍向足側用力,反覆3遍。再以拇指點按腰陽關、命門、腎俞、志室、居s、環跳、承扶、委中等穴。
③滾法:術者於背腰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自上而下施行滾法,直至下肢承山穴以下,反覆3次。重點在下腰部可反覆多次。
④牽引按壓法:患者俯臥,兩手把住床頭,一助手在床前拉住患者腋部,一助手拉住兩踝,向兩端拔伸牽引約10分鐘,術者立於病員一側用拇指或手掌按壓椎旁壓痛點。按壓時力有輕變重。
⑤牽抖法:患者俯臥,雙手把住床頭,術者立於患者足側,雙手握住患者雙踝,在用力牽引的基礎上,進行上下抖動,左手掌揉按下腰部,反覆進行2~3次。
⑥俯臥扳腿法:術者一手按住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對側膝關節部,使該下肢儘量後伸,雙手同時交替用力,可聽到有彈響聲,左右各作1次。
⑦俯臥扳肩法:術者一手按住腰部,另一手抓住肩部,將肩扳到後伸位不能後伸時,推按腰部之手突然用力下按,有時可聽到彈響聲,左右各作1次。
⑧推腰拉腿法:患者側臥位,術者一手推腰部向前,另一手握其足踝向後拉,如拉弓一樣使腰部過伸,並有節奏地一鬆一緊晃動腰部。
⑨斜扳法:患者側臥,健側下肢伸直,另一下肢屈曲放在對側小腿上部。術者站在患者背後,一手扶住病人髂骨後外緣,另一手扶住病人肩前方,同時拉肩向後,推髂骨向前,使腰部扭轉,有時可聽到或感覺到“咔噠”響聲。
⑩滾搖伸腿法:病人仰臥,兩髖膝屈曲,使膝儘量靠近腹部。術者一手扶兩膝部,一手挾兩踝部,將腰部旋轉滾動,再將雙下肢用力牽拉,使之伸直。
(2)麻醉下牽彈三步復位法 該療法需患者在行間斷牽引10~15天后方可進行,且需在硬膜外麻醉較為安全,麻醉後,施行牽彈復位手法。
①患者仰臥,兩助手分別握患者兩足踝部及兩側腋窩部,作對抗拔伸,然後將患屈膝屈髖,作順時針旋轉髖關節3~4圈後,再將下肢作直腿抬高試驗,先患肢,後健肢,並在最高位置時用力將踝關節背伸,共作3次。
②患者健側臥位(如中央型突出則症狀較輕側臥位),健肢貼緊床面並伸直,患者儘量屈曲。術者面對患者,一手肘推肩向後,一手肘壓臀並用拇指壓住病變間隙上位棘突(如有棘突偏歪則以偏歪棘突為準),雙肘交錯用力,調整力線,當力線傳導至拇指下並有阻抗感時突然發力,聞及“喀噔”彈響聲同時拇指下有關節鬆動感時即可。
③患者俯臥,將患者固定於帶有拉力顯示器的電動牽引床上,使病變間隙之腹部懸空,將牽引重量根據病人耐受程度設定為超體重10%-30%,持續牽引10-15分鐘後實施彈壓復位。術者站立於患側(中央型突出站立於症狀較重一側),一手掌根按壓於相應病變節段棘突間隙,中指正對脊柱方向(或上或下),另一手虎口疊加於腕背部,雙肘關節伸直,向腹部垂直連續彈壓,(彈壓過程中,囑患者張口呼吸,切勿閉氣),壓力為30-50kg(電腦牽引床可顯示彈壓力公斤數),頻率為120次/分,此時牽引力維持不變,病人如無不良反應,連續彈壓約10分鐘即停止手法,逐漸減小牽引重量至電腦顯示牽引力為0,去除牽引。
在麻醉下實施手法的過程中,要注意麻醉反應。術中當天可有腰痛、腹脹等反應。實施上述手法治療完畢患者需絕對臥床三天,直線翻身,平臥時腰下加自制腰墊,高度不低於2cm,以維持腰曲。並應用20%甘露醇250ml 靜滴每日一次,連用三天。絕對臥床三天後,患者床上行腰背肌鍛鍊、四肢活動1-2個小時,測血壓正常後,佩帶腰圍下床活動,注意保持正確姿勢,避免突然彎腰。
(3)旋轉復位手法 患者端坐方凳上,兩足分開與肩同寬。以右下肢疼痛為例,術者立於患者之右後側,右手經患者右腋下至頸後,用手掌壓住頸後,拇指向下,餘四指扶持左頸部,同時囑患者雙足踏地,臀部正坐不要移動,術者左拇指推住偏歪的腰椎棘突右側壓痛處。一助手面對患者站立,兩腿夾住並用雙手協助固定患者左大腿,使患者在復位時能維持正坐姿勢。然後術者右手壓住患者頸部,使上半身前屈60~90°,再繼續向右側彎,在最大側彎時使患者軀幹向後內側旋轉。同時左手拇指向左頂腰椎棘突,此時可感到指下椎體輕微錯動,有“喀嗒”響聲。最後使患者恢復正坐,術者用拇指食指自上而下理順棘上韌帶及腰肌。
2、牽引治療
牽引療法 骨盆牽引為目前最常用的牽引手段之一。牽引手段可分為人工牽引、機械牽引。
人工牽引:採用特製的骨盆牽引帶,通過滑輪在床頭進行牽引,牽引重量一般每側約5~12kg,每次30~60分鐘,每天1~2次。此外,尚可用胸部、骨盆對抗牽引,此法是在骨盆牽引在基礎上又加上胸部牽引帶形成對抗牽引,牽引的時間、重量同骨盆牽引。一般此牽引需2~3周方可奏效。
機械牽引:即藉助特製的牽引床進行牽引,常用的牽引器有:自控脈衝牽引治療床、振動牽引床、立式自動控制牽引器等。
3、三維正脊療法:
令患者俯臥於復位床上,使病變椎間位於兩床板交界處,胸背部固定於頭胸板上,骨盆固定於臀腿板上,前後緊繩,將胸背固定帶和骨盆固定帶拉緊。事前根據患者身高、體重、性別、年齡、病變部位及病變程度確定資料,將牽引距離、成角方向、成角度數和旋轉方向、旋轉度數等資料輸入電腦,由電腦控制自動完成各種動作。
在瞬間定距離快速成角牽引在一定成角狀態下定方向、定角度旋轉同步進行的同時,醫者再配合手法對病變椎間施加頂推或按壓的力,在1/3秒的時間內即可完成脊柱椎間三維改變的一次關鍵性治療。適應症:中央型、旁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禁忌症:伴有脊柱結核、嚴重骨質疏鬆患者,嚴重內臟疾患、體質嚴重虛弱者,孕婦,有出血傾向者,壓迫馬尾神經出現大小便失禁者,病變椎間融合或有骨橋形成者。
4、藥物療法
西藥:
(1)乙醯水楊酸(阿斯匹林)是最常用的鎮痛藥,作用和緩,用於各種神經痛及關節痛。目前阿斯匹林有多種腸溶劑型,對胃刺激較小。此藥禁止長期大量使用,但相對此較安全。胃潰瘍患者慎用。
(2)非甾體類鎮痛藥如消炎痛、布洛芬、消炎靈等,鎮痛效果均強於阿斯匹林,消炎及抗風溼作用也較強。它們分別有一些副作用,如頭痛、噁心、嘔吐、皮疹及胃、腸道反應,對血象及肝、腎功能亦有一定影響,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為減少不良反應,一些藥物出現了新劑型,如消炎痛栓、布洛芬的腸溶緩釋劑芬必得等。
(3)中樞性肌肉鬆弛劑如氯挫沙宗,對緩解肌肉疼痛有一定作用。
(4)對處於急性期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因其脊神經根水腫明顯,引起劇烈疼痛,甚至繼發蛛網膜粘連,可口服或靜點類固醇類藥物,輔以利尿劑或脫水劑,以消除神經根水腫。
(5)維生素B1等神經營養藥,也常在一些複方中使用。
中草藥:血瘀型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主方:身痛逐瘀湯加減。
寒溼型治法:溫經散寒,祛溼止痛。主方:烏頭湯加減。
風溼型治法:祛風除溼,宣痺通絡。主方:獨活寄生湯加減。
腎陽虛型治法:溫補腎陽,痛經活絡,強筋壯骨。主方:右歸飲加減。
腎陰虛型治法:滋陰補腎,舒經活絡,強筋壯骨。主方:左歸飲加減。
中成藥:腰痛寧膠囊,金烏骨通膠囊,
藥物外治:通絡祛痛膏、雲南白藥膏
5、中藥薰洗療法
一般採用智慧中藥薰洗治療床為患者行腰部中藥薰洗治療。具體操作:患者每次薰洗前,首先向中藥薰洗床藥槽中加入煎煮好的中藥藥液200~500ml,然後開啟電源,進行加熱,當溫控器顯示溫度為58±2℃,即扶持患者仰臥平躺於薰洗床上,取屈膝仰臥位,腰部懸空於薰洗孔上方,背部以一次性中單墊襯即可行薰洗治療。患者每日上下午各治療1次,時間35±5分鐘。連續治療15天為一療程。
6、平樂展筋丹揉藥
平樂展筋丹揉藥是中醫外治法中外用藥中的一種,中醫博大精深,外用藥物有膏、丸、丹、散等種,展筋丹是其中散劑中的一種,它是由十數種中藥粉碎成散狀,經過過濾、加工而成,其重要成份是血竭、珍珠、冰片等十餘種。可以起到舒筋活血、分離粘連、通利關節、理氣止痛等功效。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可先將裝有展筋丹的藥物搖晃均勻,再用拇指腹粘少量的展筋丹粉末,取疾病的相應反應點或穴位,施於其上,做揉藥手法。
揉藥的方式可以分為三種,一是穴位揉藥法,二是關節處揉藥法,三是痛點揉藥法。方法是用拇指粘藥粉少許,施於反應點,進行揉藥手法。其特點是在面板上輕柔旋轉,以不帶動指下面板為度;方向是沿順時針方向;揉藥範圍是五分錢硬幣大小為宜。頻率為每日1~3次,每次60~100轉,10天為一療程。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拇指指腹在患處旋轉摩擦,這種物理刺激可以使區域性面板溫度升高,毛孔開瀉,病邪外逸,然後藥粉通過開瀉的毛孔直達病所。根據揉藥手法的速度快慢不同,用力大小的不同,可使藥物達到的部位也不同。
所以,可以根據患者具體的病情、病位不同,採用相應的揉藥手法,可使藥物達到皮下、肌肉、筋膜、韌帶、骨關節等部位,使藥物達到最大的功效。在腰椎間盤突出症揉藥時,可以選取腰陽關、腎俞、環跳、委中、懸鐘、太溪等部位進行揉藥治療。
7、鍼灸治療
鍼灸療法臨床上應用的主要依據是中醫基礎理論,特別是經絡腧穴理論。中醫認為,人體有十二經脈、十二經別、奇經八脈和十五絡脈,它們縱貫人體,具有通表裡、貫上下、行氣血、營陰陽的作用。鍼灸治病,是直接作用於腧穴,通過經絡的傳導和反應,來調整人體的營養氣血和臟腑功能,治癒疾病。
鍼灸應用於腰椎間盤突出症,也正是根據祖國醫學對腰椎間盤突出症所引起的腰腿痛的認識,循經取穴,辨證施治,尤其是通過調整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這兩條貫穿腰背部的經脈的氣血陰陽,活血祛瘀,舒筋通絡,達到治療目的。
可選用:腎俞、大腸俞、腰部阿是穴、委中。另常用有:環跳、委中、承山、足三裡、絕骨、阿是等穴位,每日一次,10次為1療程。
灸法是鍼灸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經絡、臟腑等理論為指導,利用艾草等易燃藥物,在穴位或患處燒灼薰熨,能過其溫熱效應對經絡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灸法能溫通經絡、祛散寒邪、行氣活血、散瘀消腫、升提中氣、引氣下行,對氣滯血瘀、風寒溼痺引起的腰腿痛,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灸法的種類有很多,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時,除與針法相結合的針柄灸外,還可單獨使用艾卷灸,取腎俞、大腸俞、秩邊、環跳、承扶、殷門、委中、陽陵泉等穴,每次選3~4穴,每穴各灸15~20分鐘,隔日一次,15~20次為一療程。
8、封閉及骶療治療
痛點或神經根封閉選用得當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硬外或骶療也不失為一種有效地椎管內病變的止痛療法。
封閉治療分兩種應用方法,一種為椎管內封閉,一種為神經根封閉。顧名思義,椎管內封閉是直接用藥物注射到椎管內,神經根封閉是把藥物注射在神經根周圍。注射的藥物以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加區域性麻醉為主。在激素的作用下,可以減輕和消除神經根的無菌性炎症和水腫;麻醉藥物則為止痛,麻醉神經使其敏感性降低。
骶療步驟:患者俯臥位,下腹部墊枕,使頭部及腿部放低並使骶尾部突出。常規面板消毒後,鋪洞巾,在無菌操作下,用7號或9號輸液針頭刺於骶管裂孔處,與面板呈70~80°穿刺進針,當感覺有落空感時即告穿刺成功。回抽無血液及腦脊液,且注藥無過大阻力後,即可推注混合藥液。注藥容量一般為40~70ml。要求推藥時要有一定速度,給予一定力度,達到藉助於藥液的容積和注入時的壓力而鬆解硬脊膜外腔和神經根周圍粘連的目的。常用注射用藥液成分為:確炎舒鬆25mg,0.25%利多卡因液5ml、維生素B1針100mg、維生素B12200mg、0.9%生理鹽水10~50ml。骶管注射治療每5~7天一次,對治療合適,且穿刺給藥正確者,一般一次治療即可見效,3~5次為1療程。
9、固定制動
患者經系統的保守治療後,要佩戴合適的腰圍固定,如果保守治療後尚有臨床症狀可以繼續臥床制動休息些許時日。臥床時亦要腰下加墊,注意臥姿。
10、其他治療
小針刀療法是在鍼灸和封閉療法的基礎上發展來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小針刀是以針刀這種手術器械,在腰腿痛患者的痛點上進行廣泛的剝離鬆解,起到鬆解粘連、減張減壓,從而緩解臨床症狀的一種療法。
鉤刀療法是用一種類似於“鐮刀”狀的醫療器具,在局麻後行皮下一定深度的肌肉、肌腱廣泛鬆解,解除造成椎間盤突出的骨或者軟組織方面的原因,如粘連、疤痕、攣縮、關節微小錯位等造成的椎間力學動態失衡,恢復內環境的穩定,從而改善臨床症狀的一種療法。
水針刀療法即在針刀的基礎上,在腰腿痛患者的痛點上進行廣泛的剝離鬆解,再注射入區域性麻醉藥物加激素藥物,起到消炎止痛作用。
注射療法、枝川療法即用相應的藥物諸如紅花、當歸、激素等藥物注射於疼痛部位或神經根周圍,改善其炎症刺激,從而緩解症狀。
埋線療法是採用特定的器械,將羊腸線注射或置入特定的穴位、部位,利用其持續刺激,從而起到持續的治療作用的療法。
應用人工或天然物理因子作用於機體來防治疾病的方法,稱為物理療法,簡稱理療。其有鎮痛作用、消炎作用、鬆解粘連、軟化瘢痕的作用、興奮神經、肌肉的作用。
鐳射療法、紅外線療法:他們對人體的主要作用是熱效應、機械效應、光化學效應和電磁效應四方面,主要是通過輻射熱的作用,使組織產熱,加快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加強組織營養,同時能降低神經末梢的興奮性,有消炎、鎮痛、鬆解肌肉痙攣的作用。
電療法、超聲波療法、蠟療法、磁療法、醋離子透入療法、外用藥物腰帶等都可選擇應用。
11、手術治療
對症狀嚴重影像工作生活者,對不能接受牽引手法治療者,對經保守治療雖有效但凡復發作者,或保守治療無效者、對伴有馬尾神經損害者、應採用手術治療。一般採用單開窗或雙開窗術式。可分為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腰椎間盤鏡髓核摘除術、經皮穿刺腰椎間盤切除術、髓核溶解術、臭氧介入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