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椎間盤科 主治醫師 王雷

  (一)保守治療是LDP的基本治療方法,LDP中多數病人可經保守療法緩解或治癒,其目的使腰椎間盤突出部分和受刺激的神經根的炎性水腫加速消退,從而減輕或緩解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

  1、適應症:

  ①年輕,初次發作或病程較短者;

  ②休息後症狀可自行緩解者;

  ③X線檢查無椎管狹窄者。

  2、具體方法:包括絕對臥床休息、持續牽引、理療、推拿、按摩、口服消炎止痛藥物、病灶注射治療、小針刀粘連鬆解等,其中病灶注射治療作用是減輕神經根炎症反應,對突出型有效率明顯優於膨出型。一般正規保守治療6~8周無效應考慮其它方法,目前認為發病2個月以內手術療效明顯優於晚期手術者。

  (二)微創介入治療技術1、椎間盤化學溶解術(chemonucleolysis)椎間盤化學溶解術是應用膠原酶的水解作用,導致髓核或突出物的降解,通過緩解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達到治療目的。該技術主要用於突出型、脫出型LDP。大量基礎和臨床研究顯示椎間盤化學溶解術不失為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法之一。

  (1)適應證:

  ①臨床診斷明確、保守治療無效的慢性LDP.

  ②急性和亞急性LDP.

  ③突出型和脫出型LDP.

  ④突出物中央鈣化、周圍未鈣化的LDP.

  ⑤合併輕度骨性椎管狹窄未出現神經卡壓和馬尾神經綜合徵。

  (2)禁忌證:

  ①合併骨性椎管狹窄出現神經卡壓和馬尾神經綜合徵.

  ②嚴重的雙側側隱窩狹窄或病變同側側隱窩狹窄.

  ③突出物嚴重鈣化者.

  ④有嚴重藥物過敏史病人存在明顯的憂慮.

  ⑤嚴重的代謝性疾病如肝硬化、活動性結核、重症糖尿病患者.

  ⑥孕婦及14歲以下的兒童。

  (3)膠原酶誤入蛛網膜下腔的危險性及預防措施:

  ①動物實驗表明膠原酶注入大鼠蛛網膜下腔導致脊髓出血和壞死,實驗大鼠全部出現後肢癱瘓。提示膠原酶誤入蛛網膜下腔可引起脊髓損傷。

  ②骶裂孔硬膜外前間隙穿刺置管可引起延遲性脊麻,發生率為1.22%。

  ③膠原酶化學溶解術時局麻藥試驗劑量觀察時間應延長到20分鐘,20分鐘後無脊麻徵方可注入膠原酶,本法稱之為延遲性脊麻試驗。推廣本法經臨床大樣本觀察是預防膠原酶誤入蛛網膜下腔的有效措施。

  2、經皮椎間盤切吸術(percutaneouslumbardiscectomy,PLD)PLD的機制是通過去除椎間盤組織降低椎間盤壓力,從而減弱或消除神經根損害的張力機制。臨床報告隨機對照研究優良率不足70%,適應證只有10~15%。需手術患者適於此技術,但操作盲目性大,術後複發率高。療效和可靠性不如化學溶解術和內窺鏡下椎間盤摘除術,目前多不單獨應用此技術。

  3、經皮鐳射椎間盤減壓術(percutaneouslaserdiscdecompression,PLDD)操作與PLD相似,它是利用鐳射產生熱能,使椎間盤組織氣化,乾燥脫水,減輕髓核組織對神經根產生的張力和壓力,緩解根性症狀。

  4、內窺鏡下椎間盤切除術(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

  (1)內窺鏡按入路分三種類型:

  ①後外側經椎間孔入路椎間盤鏡.

  ②前路腹腔鏡.

  ③後路椎間盤鏡:即標準椎板間椎間盤入路。

  (2)MED適用於單節段旁中央突出、脫出,並可同時進行側隱窩擴大等椎管減壓術。由於成像系統良好監控,避免了盲目性,精確定位,適量切除和有效減壓,創傷小,恢復快,脊柱穩定性好,近期優良率高。

  5、經皮穿刺椎間盤內臭氧消融減壓或靶點射頻熱凝消融術操作與PLD相似,透視下穿刺入病變責任間盤,調整穿刺針至病變位置,然後予以治療消融。此方法簡單,適應症較廣泛,創傷甚小,見療快,花費少。尤以後者是目前新興的一種創傷更小,治療方面更廣的一種微創介入治療方法,深受廣大患者的一致好評。

  (三)手術方法的選擇

  1、手術適應證:經症狀、體徵、影像學和神經定位檢查診斷為LDP,經正規保守治療6~8周無緩解,出現感覺運動功能障礙、馬尾綜合徵、難於耐受的疼痛或反覆發作影響工作和生活者。

  2、手術禁忌證:有嚴重心肺肝腎疾病、感染病灶、嚴重神經衰弱、精神病患者。

  3、手術方法的選擇:

  (1)開窗減壓術:腰痛伴單側下肢痛,累計一個間隙者。

  (2)半椎板切除:腰痛伴單側肢體疼痛,累計兩個間隙者或原診斷為某一間隙突出,術中發現該間隙的病理變化不足以解釋術前症狀而需要探察臨近間隙者。

  (3)全椎板切除:

  ①巨大的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伴急性馬尾神經損傷症狀者。

  ②髓核摘除術後復發經保守治療無效,需二次手術者。

  ③對於極外側型或合併椎管狹窄者。可採用關節突部分切除或關節突切除達到椎管和神經根管徹底減壓是獲得滿意療效的根本保證。

  (四)重建技術腰椎融合後相鄰節段椎間盤退變加速,融合節段假關節形成等導致術後頑固性腰腿痛已經引起人們關注。旨在重建椎間盤生理功能的異體椎間盤移植、人工椎間盤置換、人工髓核技術的嘗試以及基因治療用於延緩和逆轉椎間盤退變的試驗研究是治療椎間盤疾病的新課題。

  1、異體椎間盤移植:

  目前因易發生早期退變、移位等問題尚難於臨床應用。人工髓核假體置換適用於少數纖維環完整、椎間隙高度≥5mm的LDP和椎間盤源性下腰痛的患者,臨床療效為症狀緩解,椎間隙高度恢復較滿意。其不足是假體移位和術後腰腿痛殘留,材料和工藝有待近一步研究。

  2、人工全椎間盤置換:

  目前可以考慮的適應證主要是椎間盤源性疼痛,腰椎間盤切除術後失敗綜合徵,而一般LDP應視為禁忌證,因為大多數LDP經常規減壓和/或融合術長期療效良好。任何一項技術適應證的選擇是首要問題,因為如果用這種技術的情況極少或有其它更簡單、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採用,那麼這種技術廣泛應用就值得懷疑。在未解決材料問題之前,任何人工椎間盤的設計和技術都無法取代常規減壓融合術,盲目的臨床應用會使患者付出太大的代價。

  3、基因治療:

  有人寄希望於基因治療策略達到延緩或逆轉椎間盤退變目的,生長因子與椎間盤退變、再生的關係為其中一個熱點,動物試驗通過轉基因方法調節某種生長因子的表達來促進椎間盤細胞外基質再生初見成果,相信將來有希望應用於人體,達到延緩椎間盤退變的目的。

  目前,除常規的開放手術外,微創介入治療技術已是治療LDP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對症狀較重者,效果優於保守治療。無論作何種治療,均應嚴格掌握適應證。要想取得對LDP治療的滿意療效關鍵是正確的診斷和合理的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