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來,劉女士時常有便血的現象,她一直當痔瘡治療,最近做了腸鏡檢查,才發現是直腸癌。醫生提醒,現在已進入秋季,秋季人體容易“上火”,痔瘡患者也就更容易便血,如果長期便血,千萬不要大意,應當仔細鑑別,當心是腸癌作祟。
便血一年多,查出直腸癌
劉女士才30歲出頭,一向開朗活潑,是開封某學校的教師。早在1年多前,她就發現如廁後擦過的手紙上時常沾有少量鮮血。起初她以為是“上火”了,於是改吃清淡的食物,但情況並沒有好轉。辦公室裡一位大姐安慰她:十人九痔,這肯定是痔瘡引起的,沒什麼大事兒。
這位大姐說她自己就是個痔瘡患者,也經常出血,不過對身體影響不大,塗點藥霜就行。劉女士聽了心裡安穩了,下班後到藥店買了治痔瘡的口服藥和外用藥回家,用了幾天,症狀有所緩解,不過很快又便血了,老是斷不了根。
這一年多來,劉女士在熱心人的“指導”下,塗痔瘡膏、溫水坐浴等方法都用遍了,仍是反覆間歇性便血,排便變得越來越困難,整個人漸漸虛弱了。最近,她到開封市中醫院肛腸科就診,醫生建議她做腸鏡檢查,結果查出了直腸癌。
早期直腸癌易與痔瘡混淆
痔瘡和腸癌也容易弄混淆?開封市中醫院肛腸科李又耕主任醫師解釋說,直腸癌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近年來我國直腸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而且患者的發病年齡明顯年輕化,而痔瘡是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其症狀與直腸癌初期症狀很相似,即都會出現血便,都是新鮮血滴入或噴入便池。
研究表明,直腸癌的癌腫僅侷限於直腸粘膜時,85%的患者僅表現為便血,此時,很多人以為自己得了尋常的痔瘡,便自行到藥店購買霜劑塗抹,或服點消炎藥了事,當症狀好轉時,就放鬆警惕,結果病情越拖越重。
秋季容易“上火”,痔瘡患者更容易出現便血等症狀。便血時,怎麼判斷是痔瘡還是腸癌作祟呢?李又耕主任醫師介紹,直腸癌早期症狀易與痔瘡混淆,只要仔細觀察,還是可以鑑別的。
比如,排便習慣改變是直腸癌的常見症狀,患者可出現大便變細、次數增多或便祕與腹瀉交替出現,有排便不盡的感覺,還常伴有腹部膨脹、陣發性腹痛,而且症狀一旦出現,一般不會自行緩解。痔瘡一般不會引起排便困難,雖然偶爾可出現排便疼痛,但是當炎症消退後即可恢復正常。
直腸癌患者的大便中除了混有血液,還可出現稀便、膿血便,而痔瘡患者則是在排便時擦傷患處,血液隨著大便排出後滴下來,因此與糞便不相混合,更沒有粘液存在。
指診和腸鏡發現早期腸癌
腸癌若能早期得到診治,預後是很理想的。李又耕主任醫師說,發現直腸癌其實並不難,只需做一些簡單的檢查就能區別痔瘡與直腸癌,所需費用也不高。
由於80%~90%的直腸癌發生在直腸中下段,在發現可疑症狀後,只要做一次肛門指診,大部分直腸癌可以及時被發現,再加上腸鏡檢查,以及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一般就可確診。
“不過,臨床上常可見到患者羞於檢查或害怕檢查,於是抱有僥倖心理,拿到醫生開出的檢查單卻不做檢查,最終錯過早發現、早治療的機會,非常可惜。”
值得注意的是,腸癌發病與遺傳因素有關,如果直系親屬中有人曾患過腸癌,那就屬於高危人群,最好定期去醫院體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