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石是大量進食柿子後,在胃內酸性環境下形成的,其發病機制主要是因柿子中含有紅鞣質及矢布醇、樹膠、果酸等。當空腹進食大量柿子後,紅鞣質在胃酸作用下,與蛋白質結合成分子較大但不易溶於水的鞣酸蛋白沉澱在胃內,鞣酸蛋白、樹膠、果酸及矢布醇在胃內將柿皮、柿核、植物纖維黏合在一起形成柿石。較大柿石多位於胃內,引起胃部不適、胃潰瘍、胃出血等症狀;部分小柿石可進入小腸,引起腸梗阻症狀。
治療:較小胃柿石可在胃鏡下取出,較大胃柿石需手術治療。引起腸梗阻者,如無急性穿孔症狀可先行保守治療,應用生長抑素、抗感染等對症治療,待症狀緩解,肛門排氣、排便,可口服碳酸飲料、石蠟油,軟化、溶解柿石,利於柿石排出。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