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格檢查:
1、全面體檢:50歲以上的男性,有尿頻、夜尿增多、尿線細、射程短,尤其是出現進行性排尿困難,尿瀦留,應考慮為前列腺增生症。老年性前列腺增生症病人常合併有其他慢性疾病,應進行詳細的體格檢查,尤其是要注意心肺功能,如高血壓、動脈硬化、肺氣腫以及糖尿病等。
如合併有腎積水,應注意腎功能,因此詳細的體檢、化驗、心肺及腎功能檢查十分必要。全身檢查應注意病人的一般狀況,如反應是否遲鈍,有無貧血、水腫,有無高血壓以及心肺功能異常。外陰及尿道外口的檢查:可以直觀地檢查患者外陰是否存在畸形、尿道口位置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尿道口狹窄。
通過觸診可以檢查是否存在尿道結石。腹部檢查注意上腹部有無包塊,下腹部是否有因膀胱過度充盈而形成的包塊,雙腎區有無壓痛及叩擊痛,有無腹股溝斜疝,肛門括約肌張力異常,有無痔核等。
2、直腸指診(DRE):直腸指診是診斷前列腺增生症的簡單而極有價值的方法,應在排空膀胱尿液後進行,對每位病人均需做直腸指診和神經系統檢查,指診時注意前列腺的界限、大小、質地,中央溝的深淺,有無結節,表面光滑程度,有無觸壓痛,精囊可否觸及和直腸內有無腫塊,同時要了解直腸括約肌收縮力,以排除引起相似症狀的神經系統疾病。
正常前列腺大小約為底部橫徑4cm,縱徑3cm,前後徑2cm,在前列腺增生時,直腸指診可觸到腺體橫徑或縱徑增大,或二者均有增大,且前列腺表面光滑,邊緣清楚,質地有中等硬度,韌且有彈性,飽滿如球狀。
中央溝變淺或消失,在臨床用不同的方法來描述,估計前列腺增生的程度,Rous(1985)提出直腸指診前列腺大小分度及估重法,Ⅰ度:前列腺增生的腺體大小達正常腺體2倍,估重為20~25g;Ⅱ度:增生的腺體為正常的2~3倍,中央溝可能變淺或消失,估重25~50g;Ⅲ度:增生的腺體為正常的3~4倍,指診可勉強觸及前列腺底部,中央溝消失,估重50~70g;Ⅳ度;
增生的腺體為正常的4倍以上,指診已不能觸及腺的底部,估重在75g以上。正常前列腺為栗子大小,鴿蛋大為Ⅰ度,雞蛋為Ⅱ度,鴨蛋大為Ⅲ度,再大為Ⅳ度以上。
必需指出,直腸指診對前列腺大小的估計與前列腺實際大小有一定誤差,除與檢查者的臨床經驗有關外,殘餘尿的多少也有一定的影響,如增大前列腺向膀胱內突出,即所謂的中葉增大,直腸指診時則前列腺增大並不明顯,因此,必須藉助其他方法結合病史綜合進行診斷。
若觸到前列腺質地較堅硬,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甚至可觸及結節,應考慮到是否合併有前列腺癌或前列腺炎,直腸指診對前列腺癌的診斷率不高,必要時可行前列腺穿刺活檢,以明確診斷。組織學檢查發現的前列腺癌病人,只有26%~34%在直腸指診時疑為癌,但直腸指診仍然是不可缺少的檢查方法。
二、尿常規檢查
可通過尿液的分析來確定有無血尿、蛋白尿、膿尿、尿糖等,可反映出有無合併感染及腎功能損害。
三、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測定
前列腺癌、BPH、前列腺炎經直腸前列腺B超檢查和膀胱鏡檢查都可能使血清PSA升高。另外,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穿刺、急性尿瀦留、留置導尿及前列腺按摩也可以影響血清PSA值。
四、腎功能檢查
腎功能是必要的檢查專案,一般可測定血肌酐,可反映前列腺增生是否已引起腎功能損害,對治療的預後有了估計,及可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
五、影像學檢查
(1)超聲波檢查:前列腺超聲波檢查一般可經腹部、恥骨上、尿道及直腸途徑進行,可以觀察到前列腺的形態、結構、邊緣輪廓、內部回聲,測定體積估算重量及計算殘餘尿量。經腹部超聲波檢查,掃描可清晰顯示前列腺增生,尤其是增生的前列腺突入膀胱的部分;
檢查時膀胱需要充盈,通過充盈時檢查和排尿後再檢查可計算出殘餘尿量,以腹部前列腺檢查對其內部結構分辨較差,經尿道超聲波掃描可準確分辨中央的腺瘤與周圍帶的非腺瘤組織和包膜,但需要以電切鏡插入尿道進行檢查,此檢查有創傷性,故較少採用,經直腸超聲掃描最準確,目前較普遍採用。
①經腹部超聲波檢查:由於前列腺位於盆腔深部,恥骨上的探頭需向尾部成角,經過膀胱恥骨後才能探到前列腺,所以觀察腺體的全貌及內部結構比較困難,但這種檢查方法簡便,可以反覆多次,又因毫無不適及損傷,易為病人所接受,也很適合在一般醫院進行。
通過超聲波可測到前列腺最大前後、上下及橫徑,由於檢查的方法、經驗及儀器型別的不同,超聲測值也有所不同,但正常前列腺橫徑3、5~4、5cm,前後徑1、5~2、5cm,上下徑約為3cm,前列腺增生多以前後徑增生為主,正常的前列腺呈栗子型,若把它看成近似橢圓體;
通過超聲波所測得值,用公式計算體積為V=縱徑×橫徑×前後徑×0、523,若看成為球體,則公式為V=4/3π×半徑的立方,正常前列腺重量為15~20g,大於40g通常認為增大,計算公式為W=V×1、05,W為重量,V為前列腺體積,1、05為前列腺比重。
近年來,隨著超聲儀器和電腦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應用電腦技術,分析處理影象,自動測量前列腺體積,及應用三維重建技術,進行前列腺體積測量,使準確性有所提高。
經腹B超可測定殘餘尿,Szabo等用灰階超聲測定26例有排尿困難的病人的殘餘尿。病人取仰臥位,探頭在恥骨上測出膀胱之上下徑及橫徑,得出兩徑之平均值,按容積=4/3π×(兩徑線平均值的立方),求出殘餘尿的量,與實際殘餘尿量之間的誤差僅為5~10ml。用B超測定殘餘尿無損傷性,避免了導尿可能引起感染的危險,且易於多次重複。
②經直腸超聲波檢查:檢查程式為先囑病人排便,必要時灌腸或洗腸後檢查。使探頭緩慢地插入直腸內6cm,調節探頭深度,從前列腺底部開始,每隔0、5cm斷面掃描1次,注意測量前列腺突向膀胱內的高度。取得3個徑線值,記錄包膜及內部反射情況。從前列腺增生病人排尿時聲像圖可以顯出尿道內的變形、移位,從而反映出膀胱出口梗阻的動態改變。通過超學檢查還可以瞭解膀胱的變化,當前列腺增生下尿路出現梗阻時,膀胱可出現的超聲像圖表現:膀胱壁增厚,不光滑,可有肌小樑及憩室的形成,膀胱內殘餘尿量增加,重者可出現雙腎積水,腎實質變薄。
(2)尿路造影:尿路造影分為靜脈腎盂造影和逆行腎盂造影。靜脈腎盂造影是泌尿系最常見最有價值的檢查方法,而逆行腎盂造影用於靜脈腎盂造影不良或不適的病人。靜脈腎盂造影用於前列腺增生症病人的目的主要為排除是否有下尿路梗阻引起的腎盂輸尿管擴張及估計腎功能。同時瞭解膀胱有無小樑增生及憩室的存在。
(3)前列腺CT檢查:正常前列腺CT橫斷面掃描影象位於恥骨聯合下緣,呈圓形或卵圓形,外形分界清楚,密度均勻,為軟組織密度,CT值為40Hu左右。CT平掃時不能正確清晰地分辨前列腺內的3部分結構,經前列腺注射造影劑後15~20min掃描前列腺,可根據密度差將腺體分為外周區及中央區。
(4)前列腺增生的核磁共振檢查(MRI):
正常前列腺MRI表現為:前列腺腺體像一個倒錐體,底部最寬位於膀胱下後,尖向尾側與尿道膜部相鄰,前為恥骨聯合,後為直腸,左右對稱,大小,正常人橫徑在基底部約4cm、前後徑2cm、上下徑(長徑)3cm,不超過恥骨聯合上1cm,在MRI上前列腺結構可以分為3部分;
即外周區,中央區和移行區,外周區佔前列腺的70%;在前列腺的後外部,尖部最厚,移行區包繞尿道周圍,約佔50%。因此,橫軸徑掃描時,最高層僅包括中央區,中央區隨年齡增大而萎縮,相反,移行區隨年齡增大而增大。
絕大多數前列腺增生的結節發生於移行區,使前列腺體積增大,MRI可以測量前列腺增大的體積,T1W顯略長的均勻低訊號,T2W為等訊號,低訊號或高訊號,中間伴有或不伴有點狀更高訊號(增生結節中如肌纖維成分為主表現為低信訊號,如以腺體成分為主,則表現為高訊號)許多增生的結節周圍常因受壓萎縮,T2W呈一環形訊號帶,即是手術時所見的外科包膜。
移行區增生結節逐漸增大,可使外周區受壓萎縮,甚至在MRI上顯示不出來。BPH不僅使前列腺普遍增大,而可向前上方呈結節狀突入膀胱,在膀胱底部形成軟組織,但是非特異性的。膀胱精囊存在,可壓迫直腸前壁,但保持正常間隔。
六、前列腺膀胱鏡檢查:
膀胱鏡檢查對前列腺增生的診斷及鑑別診斷,瞭解下尿路梗阻的程度等是有重要的價值。當前列腺增生症的病人出現下尿路梗阻症狀時,靜脈尿路造影顯示有膀胱小樑生成,出現殘餘尿或腎盂輸尿管積水以及老年人以肉眼血尿為主症狀時,膀胱鏡更有必要。將膀胱鏡檢查作為手術計劃的一部分,以便在確診後儘早選擇手術術式且施行手術治療。
膀胱鏡檢時,前列腺增生病人在插入鏡鞘的過程中即可感到尿道延長,正常時精阜至膀胱頸口的距離為2cm,在前列腺增生明顯時可增至5cm以上。膀胱頸的形態隨各葉增生的程度而改變,兩側葉增生時,膀胱頸的正常凹面消失,增大腺葉間成V或A形,並常可見腺葉增至膀胱鏡的接物鏡前。
中葉增生時,膀胱底部凹陷,後脣明顯隆起,輸尿管間嵴肥厚,隆起,小樑及憩室形成均為診斷下尿路梗阻的證據。
七、尿動力學檢查
尿動力學檢查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診斷有重要意義,可確定梗阻程度,前列腺部尿道及內外括約肌阻力,逼尿肌功能狀態。根據所測得的尿流率、逼尿肌壓力、尿道壓力曲線,以及括約肌肌電圖等項資料,可分析前列腺症候群是因梗阻還是激惹所致,可瞭解是否存在逼尿肌不穩定、逼尿肌收縮功能受損和膀胱順應性改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