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放療科 主任醫師 劉洪波

  脂肪肝一詞源自病理學,係指肝臟瀰漫性脂肪浸潤,根據是否伴有炎症、壞死和纖維化,分為單純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病則是臨床概念,可根據有無過量飲酒史分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後者主要與肥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有關。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現象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

  引起脂肪肝的病因很多,其臨床表現輕者無症狀重者病情凶猛主要表現為肝臟受損的表現。脂肪性肝炎係指繼發於大泡性肝細胞脂肪變的肝炎,根據病因可將脂肪性肝炎分為酒精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兩大類。兩者的肝組織學改變基本相似,均表現為在肝脂肪變性的基礎上,出現肝細胞氣球樣變、小葉內中性粒細胞為主的混合性炎症細胞浸潤。部分脂肪性肝炎尚伴有馬洛裡小體和細胞周圍纖維化及中央靜脈周圍纖維化。在酗酒者中,脂肪肝是很常見的,而酒精性肝炎只在部分嚴重嗜酒者中發生,在歐美人中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的發病率遠較東方人高。

  酒精性肝炎患者肝臟形態學改變主要有:

  1、病變主體為小葉中央區肝細胞變性壞死,肝細胞明顯腫脹、氣球樣變;

  2、不同程度及性質的肝細胞壞死;

  3、炎症細胞灶性浸潤,通常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匯管區炎症程度往往輕於小葉內炎症;

  4、馬洛裡小體;

  5、程度不一的肝細胞脂肪變;

  6、細胞周圍纖維化形成網格狀結構。酗酒者肝纖維化時其肝細胞脂肪性變可不明顯,此即酒精性肝纖維化,否則稱酒精性脂肪肝合併肝纖維化。酒精性肝纖維化在我國及日本酒精性肝病患者中較多見。酒精性肝炎的炎症、壞死、馬洛裡小體及纖維化累及小葉中央靜脈時,可致硬化性透明壞死,這是酒精性肝炎無肝硬化而有門脈高壓的原因之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組織學改變類似酒精性肝炎,但其中重度肝細胞脂肪變和糖原核的檢出率相對較高,並且單純性非酒精性脂肪肝一般需在脂肪性肝炎的基礎上才能發生肝纖維化和肝硬化。一般而言,脂肪肝屬可逆性疾病早期診斷並及時治療常可恢復正常。因此,社群指導對脂肪肝的康復有一定的意義。

  病因學

  脂肪肝常見病因

  在脂肪肝,特別是脂肪性肝炎和肝纖維化的發生過程中,機體的免疫狀態、營養因素、遺傳背景、生活方式、以及年齡和性別等均起相當重要作用,可視為脂肪肝發病的條件因素。大體分為以下幾類:

  1、肥胖病:肝內脂肪堆積的程度與體重成正比,約半數肥胖患者可見有輕度脂肪肝。在重度肥胖症的患者中脂肪肝的發病率可高達60%-90%。可見肥胖患者有明顯的脂肪肝好發傾向。肥胖人體重得到控制後,其脂肪浸潤亦減少或消失。患肝炎後不適當地增加營養而又缺乏運動所致的肥胖是我國最常見的致脂肪肝的原因之一。

  2、酒精:據對長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檢75%-95%有脂肪浸潤,研究表明酒精的消耗量與脂肪肝的發生率之間存在量效關係,每天飲酒超過80-160克,則乙醇性脂肪肝的發生率增長5-25倍。其發病機制目前認為是多因素綜合的結果。首先體內大量乙醇可以抑制線粒體蛋白的合成,使線粒體氧化脂肪的能力降低,引起肝組織脂肪酸積存,酮體在體內堆積,體內乳酸丙酮酸比值增高,乳酸過多抑制尿酸由腎排出,引起高尿酸血癥,使肝糖原異性減少,導致低血糖,有的患者發生猝死。此外,乙醇的代謝產物如乙醛對肝組織本身也有直接毒性作用,引起肝組織脂肪變性。

  3、蛋白質-熱量不足:營養不良,缺乏蛋白質:如加西卡病。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見於攝食不足或消化障礙不能合成載脂蛋白,以致甘油三酯積存肝內形成脂肪肝。飢餓時血清遊離脂肪酸增加可致脂肪肝形成,其機制可能與葡萄糖獲取缺乏,生長激素增加和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有關。並且肝脂肪變性的程度有賴於飢餓時間的長短,空迴腸盤路術及胃分割術後體內脂肪動員增加,也可導致脂肪肝。

  4、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平均50%可發生脂肪肝,特別40~50歲發生糖尿病者,更易出現肝內脂肪沉積。其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患者血漿胰島素水平增高,血漿中未酯化脂肪酸濃度升高有關。

  5、藥物據統計至少有二百多種以上的藥物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脂肪肝:如四環素、利福平、異煙肼、腎上腺皮質激素、嘌呤黴素、環已胺、吐根礆以及抗生素、中樞神經系統作用藥物、睪酮類激素等據統計藥物性脂肪肝的發生率在所有藥物不良反應病例中居第三位。其機制較複雜。如四環素可結合到肝細胞的RNA上,損害肝細胞的合成功能,使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前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三醯甘油合成減少,線粒體內脂肪酸的氧化作用和肝細胞攝取脂肪酸的作用均發生障礙而發生脂肪肝。

  6、毒物:常見的脂肪肝毒物有四氯化碳、黃磷、異丙醇、環己胺、依米丁、砷、鉛、汞等其發病機制較為複雜。如四氯化碳通過抑制肝內蛋白合成,降低肝內脂肪酸氧化率,使肝臟甘油三酯釋放障礙,導致脂肪肝形成。而黃磷主要是導致肝內蛋白質載脂蛋白合成障礙,而使類脂質分泌減少,脂肪在肝內堆積致脂肪肝形成。異丙醇可使肝內2-磷酸甘油增加,脂肪細胞分解脂肪增多,未酯化脂肪酸進入肝臟也增多,使肝內三醯甘油合成過多形成脂肪肝。

  7、內分泌代謝因素皮質醇增多症、甲狀腺功能亢進、妊娠、高尿酸血癥、高脂蛋白血癥等:均可引起肝細胞脂肪變性,引起脂肪肝。

  脂肪肝診斷

  症狀:輕型脂肪肝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只有通過B型超聲或CT檢查等才被發現。脂肪肝形成後,大部分表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體重下降、乏力、腹脹、肝區不適或隱痛,少數病人可出現輕度黃疸。

  體格檢查:可觸及腫大的肝臟(一般在右肋下2-3釐米以內),表面光滑、邊緣圓鈍、質地軟或中等硬度可有輕度壓痛,部分病人有叩擊痛,重症病人可出現肝硬化表現。

  實驗室檢查:肝功能ALT正常或升高,有高脂血症表現,甘油三酯升高,血清γ-GT活性升高,蛋白電泳血漿球蛋白增高。超聲與CTB型超聲顯示肝臟增大實質呈緻密的強反射光點深部組織回聲衰減CT掃描顯示肝密度比其他實質臟器(如脾臟)低下

  肝活檢:肝活檢是確認依據。

  鑑別診斷

  重症脂肪肝是指臨床症狀凶惡預後不良的脂肪肝,嚴格來說它是某些危重疾病的一種病理過程。主要包括妊娠急性脂肪肝、腦病脂肪肝綜合徵。它與一般脂肪肝在臨床症狀、體徵、疾病預後方面具有明顯不同。

  (一)妊娠急性脂肪肝

  本病又稱為產科急性黃色肝萎縮,是妊娠的嚴重併發症,臨床較為少見,預後惡劣。本病多發生於妊娠末三個月(30-40周),據認為妊娠期大量口服與滴入四環素有可能誘發本病。

  主要臨床症狀:驟發的持續性惡心、嘔吐、甚至嘔血,伴有上腹疼痛,一週出現黃疸,常無瘙癢。以後黃疸迅速加深,繼之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或昏迷;血清膽紅素輕至中度升高,如合併DIC,則嘔吐咖啡色液或鮮血,以及尿血、便血、紫癜、齒齦及注射部位出血,同時血小板及纖維蛋白原減少,FDP值上升及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半數病人少尿,代謝性酸中毒等早期腎功能衰竭的表現。

  (二)腦病脂肪肝綜合徵(Reye綜合徵)

  本病主要發生於小兒和青少年,發病前常有某種病毒感染,感冒樣前驅症狀和水痘感染症狀改善2-3天后,突然出現頻繁嘔吐伴劇烈頭痛,數小時內進入譫妄、痙攣、木僵和去大腦皮質狀態,最後進入昏迷,常伴有發熱、低血糖、肝功能異常等表現。本病起病凶險,病死率高。

  三、肝癌

  肝癌是一種惡性肝臟疾病,在臨床上可有惡液質、甲胎球的升高、肝功能異常、血沉增快等。但早期肝癌與局灶性脂肪肝的鑑別大多借助於CT檢查,必要時作肝穿活檢以資鑑別。

  脂肪肝併發症

  脂肪肝可以是一個獨立的疾病,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並發表現,常併發有酒精中毒的其他表現。如酒精依賴、胰腺炎、周圍神經炎、貧血舌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營養過剩型脂肪肝常與其他基礎疾病併發出現,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痛風、膽石症等。營養不良性脂肪肝常與慢性消耗性疾病並存,如結核病、潰瘍性結腸炎等。妊娠急性脂肪肝常併發有腎功能衰竭、低血糖、胰腺炎、敗血症、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因此對於已發現有脂肪肝的患者,應進一步全面檢查,以明確脂肪肝的性質和有可能並存的其他疾病。

  脂肪肝治療

  治療原則是去除病因、調整飲食、增加運動、合理用藥。

  1、去除病因去除一切可以引起脂肪肝的因素,戒酒和應用高蛋白飲食,常常能有效降低肝內脂肪。酒精性脂肪肝主要是戒酒,並給予足量蛋白質飲食,使肝內積存的脂肪有效地去除;肥胖者要減肥;糖尿病病人要治療原發病。

  2、調整飲食這是治療脂肪肝的重要一環,飲食需要高蛋白、適量的脂肪和糖類。

  3、增加運動量根據不同的原發病可適量進行鍛鍊加速脂肪的代謝。

  4、合理用藥可根據藥物說明服用一些去脂藥物和減肥藥物,但治療效果不十分肯定。合理用藥可降低轉氨酶,使肝功能恢復正常。但這些藥物大多有損肝的副作用,使用時應加以注意。

  脂肪肝預防

  1、合理膳食每日三餐膳食要調配合理,作到粗細搭配、營養平衡。足量的蛋白質能清除肝內脂肪。

  2、適當運動每天堅持體育鍛煉,可視自己體質選擇適宜的運動專案。如: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等運動;要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逐步達到適當的運動量,以加強體內脂肪的消耗。

  3、慎用藥物肝臟是人體的化工廠,任何藥物進入體內都要經過肝臟解毒。所以,平時不要動不動就吃藥,特別不要隨便吃廣告上宣傳的所謂保健類的藥物,對出現有症狀的脂肪肝患者,在選用藥物時更要慎重,謹防藥物的毒副作用,特別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絕對不能用,避免進一步加重肝臟的損害。

  4、此外,心情要開朗、不暴怒、少氣惱、注意勞逸結合等也是相當重要的。

  社群教育治療:

  脂肪肝無須特殊藥物以上已經談到,一下就社群預防講幾點:

  在治療上,單純的脂肪肝尚無須特殊的藥物,以合理飲食、加強體育鍛煉、建立正確的行為方式為主。兒童的防治尤為重要。預防應從兒童抓起。防治膳食為先。

  膳食中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飲食結構的合理性,食物中以五穀雜糧為最多,其次蔬菜、瓜果類佔較大比例,可進食適量的牛奶、魚類、豆製品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儘量少攝取糖類、豬油、脂肪類(牛油、動物內臟、雞皮、燒鵝、蟹黃等)食物。

  其次,限制飲食總熱量,營養物質超過熱量和代謝需要時,也會變成脂肪儲存。

  運動也是重要的一環

  控制脂肪肝的發生發展除了要注意飲食外,運動也是重要的一環。適當的運動可消耗多餘的熱能,避免脂肪積聚,增強肌肉、骨骼系統及心肺系統。對於兒童的運動和行為方式調節,以下指引可作為參考。

  總的原則:

  兒童:選擇兒童喜愛和合適的運動,這樣才能養成長久堅持運動的習慣;在一次練習當中,應包括不同種類的運動,避免失去興趣;珍惜日常生活中的活動機會,如做家務,養成勤勞的習慣;強調全身運動,如步行、游泳、踩單車等。強度方面,讓兒童運動至產生少許勞累的感覺,但為可接受的程度。每次運動時間要維持最少30分鐘,初學者開始時可分段運動,如分3次,每次10分鐘等。運動頻率每星期5至7次(強調每天應運動);以上建議的運動量必須維持18個星期或以上。運動宜按部就班,循序漸進;鼓勵父母、其他家庭成員或朋友與兒童一起運動;兒童如付出努力並有進步時,如體重減少、脂肪減少、運動量增加等,父母應給予讚賞和鼓勵。

  要修正行為習慣,修正行為的目的在於建立一些新的運動習慣來取代以往不適當的飲食和運動習。

  以下是一些建議:

  1、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每天三餐均衡飲食,不可偏吃,也不可缺其中一餐,亦不可吃得太飽,不要讓子女養成吃零食的習慣,可選一些適量的健康小食在規律的時間段進食。

  2、建立健康的行為獎勵,孩子表現良好時不要以食物(諸如帶孩子吃麥當勞和其他大餐之類)作為獎賞,把興趣轉向其他專案,如上公園、做戶外活動等。

  對於已經發生肝功能損害的脂肪肝,可配合適當的藥物治療,但藥物的選擇宜精簡。在治療的同時,仍以調整飲食、適量運動為重點,大部分兒童脂肪肝是可以治癒的。

  成人:近年來,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8年前,上海曾在白領中作過一次調查,脂肪肝的檢出率為12、9%;如今,白領中檢出脂肪肝的比例已達到20%以上,而且有漸趨低齡化的傾向。然而,人們對脂肪肝的認識尚存在許多誤區,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實施。經統計常見的誤區有以下幾種:

  誤區之一:脂肪肝不是病,看不看無所謂

  隨著周圍人群脂肪肝檢出率的增高,大家對之已不以為然,總認為脂肪肝至多算是一種亞健康狀態,而不是真正的疾病,根本無需治療。那麼脂肪肝究竟是不是病,要不要治療呢?

  醫學界曾認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種肝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理狀態,不會引起肝炎和肝纖維化。但近年來的大量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與生活行為密切相關的慢性疾病,其理由有三:

  1、至少2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而不是單純性脂肪肝,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現已明確為隱源性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前期病變,併為肝功能衰竭的少見原因;

  2、即使是單純性脂肪肝,脂肪肝比正常肝臟脆弱,較易受到藥物、工業毒物、酒精、缺血以及病毒感染的傷害,從而導致其他型別肝病發生率增高,並且脂肪肝作為供肝用於肝移植極易發生移植肝無功能;

  3、對於超重和肥胖者而言,脂肪肝的出現可能提示“惡性肥胖”,因為這種人很容易發生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壓,最終發生冠心病、腦中風的概率也會顯著增加。為此,無論是從肝病還是從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的角度,都應認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種病,其科學命名應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因此,即使是健康查體發現的無症狀性脂肪肝亦不能掉以輕心,應該及時到醫院診治。

  誤區之二:脂肪肝根本不可能治癒

  臨床上,許多脂肪肝患者曾長期就診於多家醫院,嘗試了不少藥物,但就是不見好轉,因而悲觀地認為脂肪肝不可能治癒。

  事實上,單純性脂肪肝是各種肝毒性損傷的早期表現,如能及時去除病因和控制原發疾病,肝內脂肪沉積在數月內就可完全消退。例如,酒精性脂肪肝戒酒絕對有效;多數藥物和工業毒物性脂肪肝,在及時停藥或脫離有毒工作環境後亦可康復;營養不良性脂肪肝在補充熱量和蛋白質後即可好轉;而肥胖性脂肪肝如能有效控制體重和減少腰圍則肝內脂肪沉積亦可很快消退。但是如果單純性脂肪肝已發展為脂肪性肝炎,則病變完全康復常需半年乃至數年以上時間,少數患者即使去除病因仍可進展為不可逆轉的肝硬化。因此,應加強脂肪肝的早期診治,部分脂肪肝患者難以康復的原因可能是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法不當及療程不夠長。

  誤區之三:治療脂肪肝主要依靠保肝藥物

  許多患者經常輾轉於各大醫院或藥房詢求治療脂肪肝的特效藥物,事實上至今國內外尚未發現治療脂肪肝的靈丹妙藥,而防治肥胖性脂肪肝這類現代都市病,通過節食、鍛鍊等措施減肥比保肝藥物治療更為重要,尤其是單純性肥胖性脂肪肝。對於伴有轉氨酶升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減肥則是確保保肝藥物起效的重要前提條件。過去大家都比較輕視減肥,連許多臨床醫生亦錯誤認為“不需用藥就是不需要治療”。其實,在脂肪肝的綜合治療中,保肝藥物僅僅是一種輔助治療措施,主要用於伴有轉氨酶升高的脂肪性肝炎患者,是一個短期的強化行為;而需要病人長期高度重視和調整的,是病人的飲食、運動和不良行為的修正。這些非藥物治療措施需要貫徹終身,否則脂肪肝就是治好了也會復發。因此,脂肪肝病人一定要了解主動參與治療的重要性,力爭找出並糾正自己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千萬不要以為單純依靠花錢買藥就可求得健康。

  誤區之四:有了脂肪肝就得服用降血脂藥物

  儘管高脂血症與脂肪肝關係密切,但兩者之間通常並非因果關係,至今國內外尚無降血脂藥物能夠有效減少肝臟脂肪沉積的正規臨床試驗。為此,有了脂肪肝並非都得服用降血脂藥物,而降血脂藥物應用不當有時非但不能減輕脂肪肝,反可加重肝臟損傷。其原因可能為脂肪肝的出現代表肝臟對脂質代謝紊亂的處理已達極限,這時候再用降血脂藥物就相當於“鞭打快牛”,即脂肪化的肝臟對降血脂藥物的耐受性下降,應用不當易發生藥物性肝病。

  目前認為,脂肪肝假如不伴有高脂血症,那麼就不要用降血脂藥物。有脂肪肝又有高脂血症,需根據高脂血症的原因、程度以及發生動脈硬化性心腦血管病變的概率,酌情決定是否要用降血脂藥物。如果是酒精中毒引起的,那麼戒酒對降低血脂和減輕脂肪肝都有好處;是藥物引起的,能停藥則儘量停藥,假如不能戒酒或停藥而血脂增高又不是太明顯就不要管它,因為你“管”它就可能會增加肝臟負擔。對於肥胖、糖尿病引起的高脂血症,如果血脂不是很高,主要通過節食、運動等控制體重和血糖來調整血脂和防治脂肪肝;如果治療3至6月後,血脂還是較高則可使用降血脂藥物,但常需適當減量或同時聯用保肝藥物。有高脂血症家族史並且血脂增高明顯者則要用降血脂藥物治療,因為這個時候降血脂藥物可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誤區之五:脂肪肝伴有轉氨酶升高需服用降酶藥物

  以往人們經常誤認為血清轉氨酶增高就是肝炎,而肝炎則都是病毒性的,有傳染性。只要轉氨酶降至正常,那麼即使是病毒性肝炎也不用害怕。為此,國人一旦發現轉氨酶升高,往往就急於應用藥物使轉氨酶降至正常,從而恢復“正常生活”。殊不知這種做法只是自欺欺人,因其可隱蓋病情並放鬆實施基礎治療而易導致肝病惡化。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有脂肪肝的成人或是兒童,健康檢查發現的轉氨酶增高主要與肥胖和脂肪肝有關,而這種轉氨酶增高並無傳染性。大家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在3-6月內體重下降5%-10%,就可使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增高的血清轉氨酶降至正常水平。有報道稱,體重每降低1%,轉氨酶下降8、3%;體重下降10%,增高的轉氨酶基本恢復正常,伴腫大的肝臟回縮和脂肪肝逆轉;而體重居高不下者轉氨酶往往持續升高,即使應用保肝和降酶藥物也難以奏效。

  誤區之六:脂肪肝伴有轉氨酶升高不能多活動

  臨床上,大約10%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存在血清轉氨酶增高,這種情況與急性病毒性肝炎不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無需休息和加強營養,亦不需採取相關消毒和隔離措施。然而,無論是臨床醫生還是家屬和同事往往要求患者少活動,多休息,結果患者體重和腰圍有增無減,血清轉氨酶異常和脂肪肝持續存在。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肥胖性脂肪肝伴有轉氨酶升高與飲食結構西化和多坐少動的生活方式關係密切,而在節制飲食的同時,每週堅持150分鐘以上中等量的有氧運動是最為有效的治療措施。因此,脂肪肝伴有轉氨酶升高的患者非但不要加強休息,反而需要增加鍛鍊。脂肪肝患者最好的鍛鍊是大步快走,每次至少3公里,每週5次以上。

  誤區之七:慢性病毒性肝炎合併肥胖性脂肪肝抗病毒治療最為重要

  我國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國,近年來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又不斷增多,兩病合併存在的概率越來越高。對於肥胖、脂肪肝、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有轉氨酶升高患者的治療,大家通常想到的就是用抗病毒藥物。事實上,患者的肝臟損害並不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果不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你再抗病毒也沒有用。此外,即使是乙型肝炎,肥胖和脂肪肝的存在會大大降低抗病毒治療成功的概率。為此,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與肥胖性脂肪肝並存時,應首先考慮減肥治療。如果減肥後患者的轉氨酶和脂肪肝恢復正常,那麼其主要矛盾就是肥胖而非病毒感染,此時就無需抗病毒治療;如果減肥治療半年後,患者轉氨酶持續異常則再抗病毒治療也不遲,畢竟管好自己的體重比較容易做到,而抗病毒治療療程長、成本大而成功率又低。

  誤區之八:肥胖性脂肪肝患者水果多多益善

  新鮮水果富含水分、維生素、纖維素和礦物質,經常食用無疑有益於健康。然而,水果的保健作用並非越多越好。因為水果含有一定的糖類,長期過多進食可導致血糖、血脂升高,甚至誘發肥胖,因此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患者不宜多吃水果。

  當前我們應時刻考慮膳食熱量過剩可能對健康帶來的危害,應儘可能選用蘋果、梨等含糖量低的水果,且量不能太多,必要時以蘿蔔、黃瓜、西紅柿等蔬菜代替水果;儘量在餐前或兩餐之間飢餓時進食水果,以減少正餐進食量。同理,富含蛋白質和鈣的牛奶適量飲用有益於健康,但是睡前一杯牛奶因易導致熱量過剩,對於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可能就不合適。

  總之,對於溫飽解決以後的廣大群眾而言,缺少的不是“營養(熱量)”,而是運動;急需的不是補品和藥物,而是科學的生活方式。當前只要我們做到“少吃、多動,少飲酒、慎用藥”,就一定能夠有效控制脂肪肝日益嚴重的流行現狀。社群的干預和指導尤為重要。建立社群干預的長效機制是必要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