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脊柱外科 副主任醫師 楊強

  頸椎病分為好幾種類型,脊髓型,頸型,交感神經型,椎動脈型。

  脊髓型頸椎病的定義?

  脊髓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椎骨間連線結構退變,如椎間盤突出、椎體後緣骨刺、鉤椎關節增生,後縱韌帶骨化、黃韌帶肥厚或鈣化,導致脊髓受壓或脊髓缺血,繼而出現脊髓的功能障礙,因此脊髓型頸椎病是脊髓壓迫症之一,可嚴重致殘,佔全部頸椎病的10%~15%。

  脊髓型頸椎病臨床表現是什麼?

  脊髓型頸椎病變是脊髓壓迫症病理改變之一。臨床表現因病變脊髓被侵襲的程度、部位和範圍而異。感覺障礙多不規律,手臂的麻木多見,但客觀上淺痛覺障礙與病變所支配皮節不一定對應,深感覺少有受累者,可有胸或腹束帶感,此時常伴有腹壁反射增強。

  上肢通常多以下運動神經元通路損害為主,手笨拙,無力,表現為寫字、繫鞋帶鈕釦、用筷子等精細動作困難,隨病情發展可有手內在肌萎縮,可出現上位其他上肢肌力減退。Hoffmann徵(霍夫曼徵)多顯示陽性,可有反向橈反射,即敲擊肱橈肌腹或肱二頭肌腱致手指快速屈曲,與Hoffmann徵陽性意義相同,或出現更早。少數高位脊髓病變可有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等上運動神經元損害表現。

  下肢多為上運動神經元通路異常,表現為肌張力不同程度的增高和肌力減損,膝反射和跟腱反射活躍、亢進,出現踝陣攣、髕陣攣、Babinski徵呈陽性。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導致走路不穩,尤其快走易跌倒、步態蹣跚、可出現痙攣步態。

  脊髓型頸椎病可以引起排尿排便困難及括約肌功能障礙。

  脊髓型頸椎病手術的指證是什麼?

  如果病情發展到出現走路不穩、走路踩棉感、手握不住東西、甚至肌肉萎縮等症狀的程度,保守治療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最好通過手術,儘快解除神經壓迫。因為壓迫會造成脊髓損傷,可能導致不可逆的損害。如果通過症狀、體徵和影像學表現(X片、CT、MRI等)證實存在明確的脊髓嚴重壓迫等手術指證,就需要採取手術治療。手術的首要目的是解除神經壓迫,直接或者間接擴大椎管容積,預防脊髓損害進一步惡化並改善神經功能。

  脊髓型頸椎病確診後需要立即手術麼?

  壓迫持續時間越長,損害的程度就越重,手術的療效也會大打折扣。這就好像地震後人壓在下面,越早把人救出來越好,時間長了救不出來,人就死了。脊髓也是,壓迫時間長了癱瘓了,再解除壓迫就沒有效果,或者效果很差了。所以,一旦確診,手術當然是越早越好。

  如果不手術會出現什麼後果?

  壓迫是一個持續存在、進行性加重的問題。神經是很脆弱的組織,持續的壓迫不解除,最終會導致神經本身的損害。脊髓受壓時間過長或程度過重,可能出現脊髓的變性或囊性變,影像學上叫“高訊號”改變。這種程度的神經損傷一般是無法修復的,手術也不會有很好的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