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楊一民

  小兒佝僂病為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慢性營養性疾病之一,原因為小兒體內缺乏維生素D,致鈣磷代謝失常,引起骨骼病變,並影響到神經、肌肉、造血、免疫等組織器官的功能,嚴重影響小兒的身體健康。此病好發於2~3歲以內的小兒和冬春季節。

  民間常稱此病為“缺鈣”,這是不準確的,易使家長誤以為病因是缺鈣而僅給單純補鈣治療,使此病遲遲得不到控制。

  一、引起此病的常見原因是什麼呢?

  1、日照不足為最主要的原因。嬰幼兒時期由於怕冷怕嶧蜃欠康仍潁磯嗉議L較少小孩到敉飠櫻鞘兄懈嘰蠼ㄖ臀廴鏡拇篤部捎跋烊展庹丈洌杭窘諶照斬獺⒆賢庀呷醯傻賈氯頌迤し粑D的合成不足。

  2、天然食物包括乳類所含維生素D很少,不能滿足需要,若不另加維生素D或晒太陽不足,易致維生素D缺乏。

  3、生長髮育過快的嬰幼兒易致維生素D供給相對不足而發病,青春期生長加速,如日照少,可發生晚發性佝僂病。

  4、其他如患慢性腹瀉、肝膽疾患,長期應用激素及抗驚厥藥物均可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或代謝。

  二、此病有哪些表現?

  此病多在3~6個月以前發病。

  初期:常有非特異的神經精神症狀如易驚、易醒、易興奮、愛哭鬧、好發脾氣、較煩躁,多汗與室溫、季節、衣著等無關,常出現枕禿。

  激期:多見於3個月至2歲的小兒。除上述症狀明顯外,可有以下骨骼改變,如:顱骨軟化, 方顱 ,囪門晚閉,出牙遲緩或出芽順序顛倒,肋骨串珠或肋緣外翻,雞胸或漏斗胸,腹肌鬆弛,腹大(呈“提琴肚”),脊柱畸形, 手鐲或腳鐲,會走者兩下肢因重力作用而形成"O"或"X”型腿。

  測定血中骨鹼性磷酸酶含量或鹼性磷酸酶活性(均升高),以及手腕部骨骼的X線檢查是診斷早期佝僂病的可靠方法。佝僂病早期,血清鈣、磷濃度在正常範圍,嚴重時才會下降,因此,血中鈣、磷的測定,對佝僂病的早期診斷無多大意義。頭髮或尿鈣檢測也不能作為診斷佝僂病的依據。

  三、如何防治?

  目前主張早預防,患病時宜早發現、早診斷、早期綜合治療。

  適當的日照是防治佝僂病最有效、方便、經濟的方法,小兒平均每日宜戶外活動1~2小時以上,輕中度佝僂病有時可通過夏季單純日照治癒。不應隔著玻璃晒太陽,因紫外線不能充分透過玻璃 ,故會影響日晒效果。

  除日照外,主要是補充維生素D,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預防佝僂病主張早期用藥,應從小兒出生後半個月或一個月起給於預防量維生素D,南方每日400~600IU,北方和早產兒及體弱、患病兒每日600~800IU。農村及邊遠地區每日服用困難者,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按月按季按年齡段一次性應用5~10萬IU維生素D。

  活動期佝僂病患兒宜適當增加維生素D的用量,目前比較主張應用連續小劑量維生素D治療佝僂病。初期及輕度患兒每日1000~2000IU,激期中度患兒每日3000~4000IU,重度每日5000~6000IU,連服一個月複查,視病情變化可考慮改用預防量,同時服用適量鈣劑。

  嬰兒期口服預防量維生素D時,一般不必同時加服鈣片,因為在牛奶、母乳中皆有足量的鈣質,許多嬰兒的強化代乳食品中也常新增鈣粉,這些足以滿足小兒生長所需。母乳鈣磷比例合理,吸收利用率高。牛奶、豆製品的含鈣量高,應多吃這類食品。

  目前不太提倡在各種兒童食品或鈣劑中新增維生素D,一方面維生素D見光後非常容易分解,另一方面難於判斷維生素D的攝入量,容易引起兒童維生素D攝入不足或中毒。

  在選擇維生素AD製劑時,宜選用3比1或2比1製劑,10比1用於補充維生素A缺乏症,不能用於防治佝僂病,否則易引起維生素A中毒,最好用純維生素D製劑。

  活動期佝僂病患兒不宜久站早走,以免下肢畸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