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精神醫學科 副主任醫師 朱宇章

  好久沒在上寫東西了,在診療過程中,經歷了許多的感慨,也有許多的無奈,但都沒有想寫出來的衝動,自己就消化了。而寫出來不只是有所感,而且有所動才發。週一的班上,上午有一箇中年女性患者來看病,表情抑悶,寫滿了苦楚;症狀方面包括胃腸道不適、胸悶氣短,情緒低落,乏力等,有軀體疾病方面的相關檢查結果,可排除相應的器質性疾病所致的情緒障礙,結合心理測驗結果初步考慮是抑鬱方面的問題,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給她處方了相應的調整情緒的藥物,說實話,這本是一個平常患者,但是後來的事情讓我對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午2點左右的時候,分診的醫務人員把她帶到了我的診室,這時的她在痛哭流涕,我很意外,因為她是看過好久的患者,竟然還沒離開醫院,等她平靜下來了之後,才弄明白事情的原委,原來她從我們科離開後,又到著名專家門診(不是心理科)去看軀體方面的檢查結果,結果醫生看完結果後,又看了我給她處方的藥物後,對她說心理科的藥勁太大了,把開好的抗抑鬱藥的方子給丟了,她又給重新開了方子,這下子,本來就心理功能很脆弱的患者扛不住了,看病已經花了不少錢,經濟並不寬裕,一方面是心理科醫生的意見,一方面是非心理科著名專家的意見,左右為難,很掙扎和痛苦。結果就回到心理科門診候診區那開始哭,分診的醫務人員問明情況後就又把她帶到了我的診室。我看了下她手裡現在開的處方,竟然也是我們科的用藥,我綜合考慮後,終於還是咬緊牙關堅持我的方案,她後來不哭了,離開了診室。看著她的背影,我沉思了好久。

  古人云: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精神疾病的藥物治療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的簡單,包括如何增量和減量,都是很個體化的一個過程。其實我也清楚,我的治療也未必一定有效,但只要按照正確的原則,給予患者正確的服藥指導,我們和患者都盡力了,也只有這樣才會有“最好”的結果。其實面對疾病,我們有時和患者一樣的無助。

  週四的下午,我的一個“老”患者前來複診,說是老患者,是因為已經長時間系統規律治療了,定期來開藥。其實患者是個年輕的小姑娘,是個神經性貪食症的患者,目前進食問題及情緒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社會功能恢復還是不理想。最近最大的問題就是和家人衝突大,甚至有些恨父母。這次因為媽媽一個人來取藥,所以有些話比較方便講,因為有患者在場可能會顧忌到患者的感受,可能做父母的比較有所保留。因為患者現在病情還算穩定,我上兩次複診就建議她接受心理治療。這次我還是問媽媽,孩子是不是接受做心理治療了。

  結果媽媽停頓了一會,接著眼淚就下來了。其實我感受得到也相信這是一個堅強的媽媽,我問原因,她告訴我說,聽了“別人”的推薦去做了心理治療(不是在我們門診),但心理治療師對孩子說的話,讓她接受不了。我說你怎麼知道的,她說孩子和心理醫生談話時,她躲在一旁偷聽,因為有點“不放心”。心理醫生是這樣對孩子說的:“。你這麼優秀,你的問題都是你父母造成的。”(當然還有好多話。這裡就不一一列舉,因為這也是隱私性的)。孩子之後就開始把自己的問題歸結為是父母的錯,對父母的付出和痛苦視為不見,這令一個本來承受巨大壓力的媽媽心力憔悴,用媽媽自己的話講,自己都有點要崩潰了。我聽到她講述的這個過程,我同樣的無語了。

  “孩子的問題,也是父母的問題”這句話很有道理,也是心理諮詢師培訓中老師們常講的一句話。說的是一個人成長經歷、父母影響及家庭的重要性。這是用歷史的觀點看問題,但心理治療還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現實原則,無論問題怎麼形成的,最重要著眼點是現實問題,如果違背這一原則就沒有成功的心理治療。前邊提到的這句話可以在案例討論時講,甚至也可以策略的和父母講,但絕不能對孩子講。心理治療成功的關鍵不是技術,比技術更重要的是原則,不能為了經濟考慮,一味的討好來訪者,從長遠來講,對治療本身來講是不利的,而更糟糕的是對孩子正視自己的問題和應付的責任更為不利。事實也驗證了這一點(肯定也是這樣的),上面提到的這個孩子,在做了幾次治療後,就再也不願意見治療師了。

  “胡言亂語”了這麼多,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我們身邊的每個人,芸芸眾生,我們都不容易,我們都好。結論有三個,一是心理疾病要到心理科來看;二是心理治療要找正規的做;三是我們都有缺陷,盡力完善,我們不能事事如意,只求盡力。我們不能事事順心,只求盡心。

  患者的淚水、患者媽媽的淚水,願如此的淚水,少一些流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