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科 副主任醫師 馬乾章

  一般所說的便祕,在醫學稱為功能性便祕。近年來許多研究發現精神心理因素對功能性便祕的發生、患者的自身感受和臨床表現有明顯的影響,而且患者心理障礙的發生率也較高。

  目前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功能性便祕的機制還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認為心理障礙不僅能通過抑制外周自主神經對結腸的支配,還可通過大腦皮層影響植物神經系統,尤其是副交感神經而引起便祕。例如憤怒能使消化道的收縮增強,黏膜血供增加及胃酸分泌增多,恐懼使上消化道動力抑制。心理因素與胃腸道動力和感覺間通過腦腸軸相互影響。外在刺激或腸內資訊通過神經連結與高階神經中樞相連,以影響胃腸感覺、動力和分泌等。這些連結的調節又是通過多種腦腸肽來完成的,功能性便祕患者的各種心理異常狀態加上外界因素的影響,對中樞神經構成不斷刺激,引起體內多種腦腸肽的分泌異常,從而影響胃腸道的功能。

  自主神經系統負責腸道功能的穩恆調節作用,它也是中樞影響內臟的主要調節器。交感神經對消化道主要起抑制作用。一些可以影響自主神經功能的疾病,如帕金森氏病、糖尿病等,會嚴重影響消化道功能。盆腔副交感神經被認為對人類結腸運動起著重要作用。出生後或盆部手術導致盆腔副交感神經損害的患者可發生STC。腸電活動研究表明,此型患者空腹及餐後結腸推進性電活動明顯降低表現為頻率減慢和持續時間縮短。乙狀結腸順應性降低,腸壁對腸內容物的最大耐受量低於正常人,由於腸內容物通過緩慢,直腸充盈速度減慢,導致直腸的反應性降低,並且遲鈍。也有研究表明STC患者的盆腔副交感神經發生各種型別的神經改變,包括神經軸突空泡變性、肌層神經元的缺失及非特異性的神經叢的退化。這些研究提示迷走神經,尤其是盆腔副交感神經損害在STC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副交感神經活性降低會導致便祕。

  心理行為干預治療是應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病人的心理狀態和存在問題,通過心理支援、行為干預及藥物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性治療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支援治療:支援治療又稱一般心理治療,是以指導、勸解、安慰、鼓勵、支援、保證為主要內容,支援病人應對感情困難和心理問題。該療法要求醫護人員多和病人交流,耐心傾聽病人傾訴,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進行適當的相關知識宣教,減輕病人的焦慮情緒,最終達到治療目的。

  2、認知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即讓病人認識和找出不良想法、感覺和行為,充分了解應激、情緒、症狀三者之間的關係,逐漸改善自身異常的心理和行為,使之向更合適、理性的方向發展。認知行為療法是由專業治療師對病人進行較長時間的認知教育,使病人對自己有正確的評價、瞭解自身疾病病因及對其疾病的影響,旨在幫助病人建立有效的應對機制;而教育治療僅讓病人自己學習疾病相關知識,然後再與專業治療師接觸。

  3、鬆弛療法:鬆弛療法指通過一定的肌肉收縮、放鬆反覆交替訓練有意識地控制自身的生理心理活動,降低喚醒水平,改善軀體及心理功能紊亂狀態,最後達到身心放鬆的目的。

  4、生物反饋治療:該療法是鬆弛療法與生物反饋技術的結合,是在行為療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心理治療技術。隨機對照研究表明,生物反饋治療效果優於瀉藥、骨骼肌鬆弛藥和肌肉鬆弛訓練,而且療效持續1-2年,這種治療方法主要對盆底肌協同失調的便祕病人有效,而且能改善腸傳輸功能。

  總之,功能性便祕患者中有一些是屬於疑難雜症,大部分與心理障礙疾病有關。對於這一類便祕患者,慎用瀉藥。抗抑鬱藥物治療有一定效果。但必須採用支援治療、認知行為治療、鬆馳治療以及生物反饋治療等等,才能根本擺脫便祕痛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