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乳腺專科 主治醫師 蔣新宇

  隨著高清晰度乳腺X線攝影和高頻超聲技術的日益成熟,對越來越多臨床未觸及腫塊的婦女,在檢查的過程中除發現乳腺疾病各種表現外,其中約2/3的婦女乳腺內可以有鈣化影。

  鈣化常發生於癌細胞變性壞死區,表現為成堆的砂粒樣鈣化,在腫塊邊緣可見砂粒樣鈣化。這是因為腫瘤細胞壞死後的鈣化發生在浸潤性腫塊邊緣的壞死殘屑中。所以,病變周圍的鈣化同樣有著臨床意義。未見腫塊影顯示,但可見成簇的微粒細小鈣化,並在鈣化群中出現不規則鈣化,可考慮有惡性診斷價值。結合臨床,如乳腺新增了微小鈣化灶的顯示,對早期檢出乳腺癌有一定意義。

  高頻超聲和X線攝影乳腺癌鈣化的特徵

  鈣化粒小,直徑10~500μm,一般不超過1000μm。在X線攝片上,肉眼能見度約為150μm。對緻密乳腺或背景欠佳的乳腺鉬靶片常需藉助放大鏡才能識別鈣化灶。

  超聲儀效能的提高及高頻探頭的應用,可用超聲技術觀察微鈣化。超聲在模擬為乳腺癌的低迴聲背景下可探測到 110μm的小珠粒,而X線攝影所檢出的最小珠粒是200μm。高頻超聲和X線攝影對乳腺癌內微鈣化檢出率分別為56%和35%。但也有報道認為B超及MRI由於其侷限性,不易檢出微小鈣化。

  鈣化的不同型別和意義

  一、典型良性鈣化

  1、面板鈣化:典型者中心呈透亮改變,不典型者可藉助切線位投照鑑別。

  2、血管鈣化:管狀或軌道狀。

  3、粗糙或苞米花樣鈣化:為纖維腺瘤鈣化的特徵表現。

  4、粗棒狀鈣化:連續棒桿狀,偶可呈分支狀,直徑通常大於1mm,可能呈中央透亮改變。這些鈣化常見於分泌性病變,如:漿細胞性乳腺炎和導管擴張症。

  5、圓形鈣化:如果是多發,可能大小不一,小於1mm者,常位於小葉腺泡中。對於小於0.5mm的,可稱其為點狀鈣化。

  6、環形或蛋殼樣鈣化:環壁很薄,常小於1mm,為球形物表面沉積的鈣化。見於脂肪壞死或囊腫。

  7、中空狀鈣化:大小可從1mm到25px,甚至更大,邊緣光滑,呈圓形或卵圓形,中央為低密度。壁的厚度大於環形或蛋殼樣鈣化。常見於脂肪壞死、導管內鈣化的殘骸,偶見於纖維腺瘤。

  8、牛奶樣鈣化:囊腫內鈣化。在軸位表現不明現,為絨毛狀或不定形狀,在側位上邊界明確,根據囊腫形態的不同而表現為半月形、新月形、曲線形或線形。

  9、縫線鈣化:鈣質沉積在縫線材料上所致,尤其在放療後常見。典型者為線形或管形,繩結樣改變常可見到。

  10、營養不良性鈣化:常在放療後或外傷後的乳腺上見到,鈣化形態不規則,多大於0.5mm,呈中空管狀改變。

  11、點狀鈣化:直徑小於0.5mm、邊緣清晰的圓形或卵圓形鈣化。

  二、不能定性的鈣化

  不定形或模糊鈣化,常為圓形或薄片形,非常小而模糊,形態學上不能確定其性質。

  三、高度惡性可能的鈣化

  1、多形性和不均質形鈣化(顆粒點狀鈣化):較不定形鈣化更可疑,其大小形態不一,直徑常小於0.5mm。

  2、線樣或線樣分支狀鈣化(鑄形鈣化):細而不規則的線樣鈣化,常不連續,直徑小於0.5mm,這些徵象提示鈣化是從被乳腺癌侵犯的導管腔內形成的。

  四、分佈方式

  1、簇狀:以前認為這是一種惡性分佈形態,目前認為是一種中性分佈形態,良惡性均可。指小於50px立方範圍的群集鈣化。

  2、線狀:排列成線形,可見分支點

  3、段樣:常提示病變來源於一個導管及其分支,也可能是發生在一葉或一個段葉上的多灶癌,儘管良性分泌性病變也會有段樣鈣化,但如果鈣化的形態不是特徵性良性時,首先考慮其為惡性鈣化,不伴腫塊時,多數為導管原位癌。

  4、區域狀:較大範圍內的鈣化,不能用段樣及簇狀來描述。

  5、瀰漫或散在:隨意分散分佈在整個乳腺。

  五、注意

  1、遇到數目比較多的鈣化,重要的不是鈣化的數量,而是每個鈣化的形態。如果每個鈣化點雖小但很圓或與其他鈣化點分界很清楚,不管數目多數,即使50px範圍內有數枚,也通常為良性,例如那種“隨意分散分佈在整個乳腺”的。

  2、除漿細胞性乳腺炎容易誤診為癌外,外傷性脂肪壞死的表現與乳癌會更為類似,區域性脂肪壞死形成腫塊,並有毛刺,還可有鈣化。但這種鈣化出現機率比較少,而且會侷限於病灶區域性,不大範圍延伸。

  乳腺鈣化在乳腺癌診斷中的價值

  一、乳腺癌鈣化的發生率

  鈣化是乳腺癌常見的影像學表現之一。某些特異形態的鈣化是乳癌的危險因素,統計資料表明65%的乳腺癌有鈣化,其中70%為惡性鈣化。

  二、早期乳腺癌唯一的X線徵象

  成簇樣微小鈣化常是早期乳腺癌唯一的X線徵象。根據微小鈣化形態、大小、數量和密集度等表現可反映病變性質和範圍。微小鈣化點可位於腫塊內或周圍,總數目6~15枚,密度不均,大小不等。

  乳腺X線檢查可提高隱匿癌、微小癌(直徑小於10mm)和早期癌的診斷率。直徑小於10mm腫塊定性困難,但細沙型鈣化常是惡性病變的警報;若同時出現周圍結構紊亂,雙側不對稱,血管影增粗等徵象則惡性病變可能性更大。

  三、乳腺惡性病變微小鈣化的形成

  乳腺惡性病變單位面積微小鈣化數目較多,可能為癌組織壞死和癌細胞分泌等多種原因共同作用所致。鈣化點間密度不同、大小不一可能是鈣鹽沉積時間長短不同,隨時間延長首先形成的鈣化密度相對較高,體積相對較大。

  四、良性惡性鈣化的差異

  與良性鈣化相比,惡性鈣化群平均密度較低,密度及大小對乳腺疾病良惡性鑑別價值較大。乳腺X線片中微小鈣化分佈似乎無規律可循,但病理髮現癌腫發生於末梢導管時,鈣化可位於大片壞死組織中或癌細胞間,亦可存在於所屬上級導管內或導管分叉處或相鄰腺泡腔內。

  五、癌灶區域鈣化的形成

  癌灶區域性鈣化可呈細沙型或混合型,導管內鈣化呈蠕蟲型,可能與腫瘤異常分泌沿導管引流有關。

  當癌腫位於較大導管時,遠離病灶鈣化常位於外周下一級導管內,以細沙型為主,可能是癌細胞異常代謝物或癌細胞逆流刺激末梢導管及腺泡而產生。數目多、顆粒細、邊緣粗糙,可位於塊影內或外,提示惡性。

  乳腺X線鉬靶片鈣化的形態分析原則

  一、在常規的鉬靶乳腺攝影檢查中,由於乳腺腺體過於緻密,組織的重疊及裝置的固有解析度的限制,較小的鈣化可能被遺漏或難於判斷。常遇到的情況為:①確診;②不明確良惡性;③漏診或誤診。

  二、鈣化的大小、形態、密度、數目、分佈與其良、惡性可能有一定的相關性,可做鑑別診斷良、惡性鈣化的參考因素。鈣化數量在一定容積範圍內微小鈣化數目越多,25px2範圍內≥5粒微小鈣化群集時,則乳腺癌的可能性很大;<5個,良性病變;但鈣化顆粒直徑<0.5mm,密度深淺不一,呈點狀、分枝樣或泥沙樣鈣化,腫塊內或周圍伴微小鈣化,為乳腺癌。形態上為:顆粒細、泥沙樣、細線狀、分叉狀等,而且數目較多的特異性鈣化有助於乳腺癌的診斷。乳腺微小鈣化的良、惡性鑑別診斷是非常困難的問題。微小鈣化不是乳腺癌的特異性徵象,但具有重要的良、惡性鑑別診斷意義。

  三、鉬靶片中未能顯示腫塊影(多為緻密腺體)而僅顯示鈣化,在良惡性病變中都有很大的重疊性;乳腺癌鈣化多位於瘤體壞死區內,也可位於瘤體周圍結締組織,也有不伴有腫塊的鈣化。不伴有腫塊的單一形態的微小鈣化,此類鈣化出現在腫塊中或其周圍時,則惡性率顯著增高。如果在成簇的微小鈣化中,鈣化顆粒大小在0.01~0.5mm直徑範圍內,密度深淺不一,形態多樣,呈點狀、分枝樣或兩者兼有的泥沙樣鈣化,無論鈣化群中有無腫塊,都有惡性診斷價值。

  四、應用鉬靶攝影對隱匿性病灶進行定位穿刺,這對查出乳癌,有明顯提高。

  五、臨床乳腺病例病理檢查結果中常有鈣化的疾病:

  乳腺癌:其中導管內癌,小葉原位癌,導管內癌侷限性浸潤,導管內乳頭狀瘤侷限性癌變,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小區癌變,浸潤性導管癌,浸潤性小葉癌。

  乳腺良性病變:其中乳腺病,纖維腺瘤,導管內乳頭狀瘤,導管擴張及囊腫、乳腺小葉增生、乳腺小葉增生伴不典型性增生。

  乳腺導管內癌在攝片中以導管型鈣化或沿導管走向的鈣化為主,單純癌和浸潤性導管癌在攝片中以顆粒狀或針尖狀鈣化為主,但在乳癌攝片中也看到粗大鈣化。

  為有簇狀鈣化病人的進一步診斷

  一、乳腺鈣化的診斷方法

  國內外對隱匿性病變開展了X線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B超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和X線引導下金屬線定位切除活檢。相比之下,在顯示乳腺內微小鈣化上,B超不如X線;在乳腺鈣化點的切檢完整性上,X線下金屬線定位手術切除活檢優於X線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

  二、術前用鉬靶乳腺機對乳腺內鈣化點定位

  患者取立位或坐位,將乳腺固定在乳腺機託板上使之處於壓迫狀態。將乳腺內鈣化點的位置定位座標孔內,將內裝金屬定位線的穿刺針經面板刺入,當針尖到達並略超過鈣化點時拔出穿刺針,將帶有“倒勾”的金屬定位線留置在乳腺內。每例放置1~2根定位線,而後攝側位和軸位片供手術時參考。

  三、手術

  患者取仰臥位或側臥位,設計切口位置時,既要利於切除全部鈣化點,又要考慮乳房形體效果,常規消毒,行局麻或局麻加強化,手術過程始終在金屬定位線引導下進行。力爭臨床觸診陰性的乳腺內微小鈣化點均一次全部切除。腫塊切下後先送診斷科照相,確定所有鈣化點均包括在標本內方可送病理科診斷,若發現有鈣化點未切除還應補切。術中金屬定位線全部取出,無折斷、遺留現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