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胸外科 副主任醫師 王程

  隨著電視胸腔鏡手術的發展與普及,全胸腔鏡手術已成為良性縱隔腫瘤診斷與治療的首選治療方案。

  術前常規行胸部CT檢查:明確腫瘤位置(前縱隔、中縱隔、後縱隔);明確腫瘤邊界清楚、包膜完整、無外侵表現。後縱隔腫瘤常規行MRI除外“啞鈴型”腫瘤。

  手術採用雙腔氣管插管,根據腫瘤部位,體位採用健側臥位或患側45°臥位。胸腺腫瘤的觀察孔位於腋中線第5肋間,操作孔位於腋前線第3肋間、鎖中線第5肋間;其他前縱隔腫瘤觀察孔位於腋中線第6肋間,操作孔位於腋前線第4肋間、腋後線第6肋間;後縱隔腫瘤觀察孔位於腋中線第6或7肋間,操作孔位於腋前線第4肋間、腋後線第6肋間;根據腫瘤大小主操作孔長度約為1.5~4cm。

  首先從觀察孔置入30°腔鏡,探查腫瘤部位,包膜是否完整,明確未侵犯周圍的神經、血管及毗鄰器官後,從操作孔置入電鉤或超聲刀,置入吸引器或卵圓鉗,在腫瘤表面切開縱隔胸膜,包膜外鈍銳結合剝離腫瘤,遇較大滋養血管,應用超聲刀慢檔凝閉或應用Hemolock夾處理;囊性腫瘤除非巨大影響視野穿刺抽出部分囊液,儘量保持一定張力以便於顯露界限而利於分離;如囊壁與周圍器官粘連嚴重時,僅行囊腫側壁切除+粘膜燒灼。

  胸腺瘤行全胸腺擴大切除。經右胸入路,切口布局如前述,操作平面:上界:左無名靜脈上緣;下界:心膈角;前界:胸骨後;後界:心包及左無名靜脈前緣;左右界:左右膈神經。遊離順序:右下極―右上極―左上極―左下極,鈍銳結合遊離並完整切除胸腺及前縱隔脂肪,胸腺靜脈應用Hemolock夾閉後超聲刀離斷,術中辨認及保護左側膈神經的參照物為左側胸廓內血管。

  縱隔腫瘤大多為良性,常見的縱隔腫瘤,包括胸腺瘤、畸胎類腫瘤、 神經源性腫瘤,各類囊腫等。原發縱隔腫瘤不論良性或惡性,只要沒有明確的遠處轉移和呼吸、迴圈系統功能不全,允許胸部探查者均應及早手術,爭取摘除腫瘤,因為良性腫瘤也可能惡變。

  良性胸腺瘤不合並重症肌無力(MG),原則上僅行單純胸腺切除即可。有學者報道3~9%胸腺瘤切除後出現MG,而且不合並腫瘤復發,從胸腺瘤切除至MG首次發作間隔時間為2個月至22年,大多數腫瘤有完整包膜。非侵襲性胸腺瘤雖小但確實有區域性復發傾向,Kornstein 收集文獻指出非侵襲性胸腺瘤術後有0%~12%復發。一些作者推薦切除腫瘤同時將縱隔脂肪全部摘除以清除全部腫瘤。筆者認為按MGFA的胸腺切除手術分類,T2b(胸腔鏡擴大切除)可作為非侵襲性胸腺瘤手術治療的一種選擇。

  總之,全胸腔鏡下行縱隔良性腫瘤的切除具有手術創傷小、恢復快、合併症少等優點。在具有較豐富的胸腔鏡手術經驗下,全胸腔鏡的微創手術將成為縱隔良性腫瘤的首選治療方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