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為月經過少而困擾,那麼年輕,月經為什麼會越來越少,是不是會影響懷孕或預示著要是提前絕經?往往帶著這種擔心到處求醫,結果難以如願,該如何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如果真正的明確了月經形成的基本原理,其實,治療並不是很困難。
月經是建立在卵巢週期性排卵,及相伴隨的內分泌功能週期性變化的基礎上的。這個過程通過大約28到30天完成,即通常經歷的一個月經週期。發生在卵巢上的週期變化包括卵泡期、排卵期和黃體期。在月經來潮的同時,卵巢處於早卵泡期,雙側卵巢內進行著竇卵泡的募集,每側卵巢均能募集到五到十個竇卵泡,就在這些竇卵泡中一般有一個最為優秀的脫穎而出,形成優勢卵泡,其他的那些落選的卵泡發生閉鎖和退化。從卵泡的募集到直到排出卵子,體內雌激素水平逐漸增加,特別在優勢卵泡形成後雌激素水平升高更為顯著,到排卵前達到最高峰,不斷上升的雌激素水平刺激子宮內膜增長。排卵後卵巢上殘留的卵泡腔形成卵巢黃體,能夠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排卵後一週達到功能高峰,之後該黃體逐步萎縮,到月經來潮之前完全萎縮,體內雌孕激素水平大幅度下降。雌激素刺激子宮內膜增厚的同時,還能夠促進子宮內膜上的血管生長,而孕激素能夠促進子宮內膜的成熟,即分泌期改變,穩定子宮內膜上的血管,促進子宮內膜上的能量及營養物質的聚集和分泌,為胚胎生長提供準備。子宮內膜對於體內雌孕激素有高度的依賴性,當激素水平突然減少一半的時候,就會發生子宮內膜崩解,血管破裂,子宮出血形成月經。
也許以上原理理解起來有點困難,概括起來,卵巢排卵目的在於實現生殖功能,月經是卵巢週期雌孕激素變化的副產品,也是排卵的卵巢週期失敗的標誌。月經量的多少,與子宮內膜對於雌激素的敏感性,子宮內膜血管密度,凝血機制,子宮體血液迴圈狀態等因素有關,如果子宮內膜對此激素反應程度高,增生增厚及血管形成充分,則月經量正常或偏多;相反,在體內雌激素分泌不足,子宮內膜對雌激素反應失靈,增長受限,血管形成減少,子宮體血液供應不充分的情況下,就會導致月經量減少。
月經量少病理因素通常表現為:卵巢功能下降,排卵障礙,雌激素分泌相對減少;人流清宮損傷子宮內膜基底層,導致內膜增生不良;子宮內膜雌激素受體相對缺乏,增生增長或血管形成不足;取出避孕環或子宮內膜炎症後內膜破壞或瘢痕增生;子宮體形態改變,供血血管扭曲、狹窄,子宮相對血供不足。
中醫對於月經過少認識深刻,認為月經是由肝血循衝脈定期下瀉形成的,當氣血虛弱、肝血不足,腎精、陰液虧虛;寒邪、氣滯、瘀血阻塞衝脈或肝經,造成血液下行受阻;寒邪、瘀血結聚子宮等因素,都會導致月經過少。相對而言,肝血不足,腎精、陰液虧虛是較為常見的原因,治療上通過益腎精,養肝血,暢脈道的相關方藥,結合月經週期體內氣血陰陽變化的基本規律,往往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調理肝腎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需要充滿信心堅持治療。至於那些對於女性生理病理基本不瞭解,往往簡單的試圖通過活血化瘀,強行催經的辦法治療月經過少,偶爾能夠稍有效果,但更多是無效的甚至雪上加霜的治療,本來精血不足,進一步耗傷正氣,會導致精血更加虧虛。這就是有些人吃益母草膏、坤靈丸等藥物卻無助於改善經量的原因。
總的來看,中醫治療月經過少較西醫的激素補充更有針對性,更有助於改善卵巢或子宮的功能,能夠更好的解決根本問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