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格生長
出生第二年起體格生長開始明顯較前減緩。體重平均每月平均增長200克左右,身長每月平均增長約1.0釐米左右。從第二年起,寶寶的胸圍開始超過頭圍,一般前囟門也在18個月以前關閉。
2、神經心理髮育
12個月左右的寶寶已學會站和扶走,其中部分孩子已能獨立開步走2-3步。用手指拿東西吃得很好;用匙吃東西時需要幫助;會用手掌握筆塗塗點點;會說一些簡單的詞,常常是一個詞代表很多的意思;部分孩子開始主動地叫爸爸、媽媽;對一些圖畫中的畫面有興趣,這是有意注意的萌芽;能準確地表示憤怒、害怕、嫉妒、焦急、同情等情感;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能聽指令幫忙拿東西;能玩簡單的想象遊戲,如輕拍或搖動玩具娃娃。
15個月時多數孩子已走得較穩;會拿蠟筆在紙上亂畫,會翻書頁(也許是2-3頁一翻),能搭起2塊方木;手指握杯,但握得不穩有傾斜,常常把杯子裡的東西潑出;能聽懂許多話,會執行媽媽的指令,如“把帽子拿來”;多數孩子會主動叫“爸爸、媽媽”,說一些重疊的詞,如“抱抱”、“球球”等,常是一個詞代表多種意思;會指出或說出要的東西;開啟盒子,能在櫃子裡或櫥裡找東西;用手指和東西戳洞;會表示自己的情緒,有時好發脾氣、扔東西;對陌生人表示新奇;對形象生動、色彩鮮豔的畫書、玩具能引起注意,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有一定的記憶力,如能認出家中其他的人。
到了18個月寶寶已經可以走得較穩,會起步、停步、轉彎、蹲下、站起來、向前走甚至向後退。扶著欄杆能一級一級上臺階;推動椅子自己坐下;牽拉玩具行走;能用力過肩擲球;疊3-4塊方木;自發地用力亂塗;稍能用勺自己喂,會用杯子喝水,潑出很少;已掌握一些基本自我生活料理技能,如自己會脫手套、襪子,拉開衣服的拉鍊,會在媽媽的幫助下進行沖洗手。有時也會象大人一樣拿本書一頁一頁地翻。會按要求指出鼻子、眼睛、頭髮;叫出一些東西的名稱;指出方向,如“在椅子上”;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不斷地從一處轉移到另一處;探索他所遇到的每件事;有目的地說再見。對陌生人表示新奇;受挫折時常常發脾氣;對選擇玩具有偏愛;模仿母親做家務,如掃地;吃飯時走來走去;吮手指習慣達到高峰,特別在睡覺時;會依附安全的東西,如毯子;仍然自我注意;對常規的改變和所有的突然變遷表示反對。且這個時期孩子支配事物的能力大大增強了,也已經開始要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周圍的環境了。他們喜歡探索新環境,發現新物品,模仿成人的動作如咳嗽,語調等,並喜歡追逐打鬧,更喜歡到室外環境中活動。
3、寶寶囟門該關閉了
囟門是嬰兒頭頂顱骨互相連線處還未完全骨化的部分,由額骨、頂骨、枕骨合併而成,有前囟、後囟兩個囟門。前囟為額骨和頂骨形成的菱形間隙,又俗稱“天門蓋”位於頭頂部前中央。嬰兒出生時前囟對邊直徑大小約為1.5-2.0釐米,出生頭幾月內前囟會隨頭圍的增大而擴大,一般6個月後隨著額骨和頂骨逐漸骨化而縮小,到了18個月左右閉合。後囟為頂骨和枕骨形成的三角間隙,位於枕部,一般約在嬰兒出生後6~8周關閉。在正常情況下,未閉合的囟門外觀平坦,稍微內陷。
從囟門的緊張度和閉合的早晚可以推測嬰兒的腦發育狀況,如果囟門關閉過早而頭圍又明顯小於正常值範圍,這說明嬰兒可能患有頭小畸形;如果囟門晚閉則多見於佝僂病、呆小病或腦積水。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6-7個月時囟門已經關閉,會不會影響智慧的發展?甚至提出要不要再吃小兒魚肝油丸和鈣粉。雖然前囟正常在18個月左右關閉,但有些孩子前囟關閉較早,但並不意味著頭顱不再增大,因為頭圍停止生長要等到13-14歲時骨與骨之間的骨縫融合。因此有些嬰兒雖然囟門早閉,但隨著腦的發育,頭圍依然會繼續生長,一般不會影響智慧的發育。但有一種情況,頭小畸形的小兒,其囟門早閉,是由於腦發育差,因此智力發育遲緩。因此,對於囟門早閉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判定其是否影響會到孩子的智力發育,最合適的方法是定期測量頭圍和隨訪孩子的神經精神發育程序。如果頭圍增長速度在正常範圍內,同時孩子的神經精神發育與其年齡相符,則即使囟門早閉,也不會影響其智力的發育。
4、一歲以後孩子的合理膳食
一歲以後的幼兒其生長髮育雖不如出生後第1年迅速,但每年仍可增加體重2-3公斤,因此,其營養素的需要量仍然相對較高。1歲以後的小兒飲食應該由原來的以奶為主逐漸過渡到以糧食、奶、蔬菜、魚肉、蛋為主的混合飲食。至於其一日的食物大類的數量,上海市營養學會根據調查研究綜合後,提出了學齡前兒童食物定量指導方案,以金字塔圖形表示,標明瞭各類食物的合理比例範圍,稱為“上海市幼兒膳食4+1方案”,其中1-3歲幼兒的食物量簡單概括為:
1-2瓶牛奶,1個雞蛋,1-2份禽、魚、肉,2份蔬菜與水果,2-3份谷與豆。(1份相當於50克;1瓶牛奶為227克;具體食物量還應隨年齡適當調整)。
應該注意的是,牛奶還應是1-3歲幼兒的主要食物之一,每日平均350克左右,切不可認為斷奶就將所有的牛奶或奶製品全部取消掉,而是應該繼續食用直至一生;另外,幼兒的咀嚼功能還不夠發達,每天應該單獨為兒童加工、烹調食物,少用油炸或面拖,以防脂肪過多,食物過硬,幼兒的食物加工要細且體積不宜過大;要引導和教育兒童自己進食,進餐要有規律,進餐時讓其暫停其他活動,集中精神進餐。
寶寶一日飲食舉例
早餐:牛奶220毫升 糖10克 麵包25克 奶油2克 果醬5克。
午餐:軟飯(米40克)、肉末土豆泥煎餅(豬肉末25克、土豆泥25克、胡蘿蔔泥10克、油4克、生粉鹽適量)、炒草頭(草頭50克、油4克、鹽適量)。
午點:蛋糕(麵粉25克、雞蛋15克、糖5克)。
晚餐:牛肉煨面(麵條35克、牛肉末25克、青菜25克、油2克、鹽適量)、橘子100克。
晚點:牛奶220毫升、糖10克。
5、生活照料及安全防護
隨著孩子自己能走動以後其活動量也較前增大,因此平日衣服不要穿得太多,一般和大人穿得一樣或多一件就足夠了。在這個時期媽媽要有意識培養孩子的自我進食能力,讓他自己用勺吃飯,這不僅是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還能+提高孩子對進食的興趣,促進其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同時進一步強化訓練寶寶用杯子喝水,不要貪圖方便,一直用奶瓶給孩子喝水、喝牛奶,養成孩子一直有含奶瓶的習慣,時間一久易導致門齒的齲齒及上下牙齒生長排列不齊。
1歲以後孩子一天小便約10次左右。可以從1歲後培養孩子會表示要小便的衛生習慣。媽媽首先應掌握孩子排尿的規律、表情及相關的動作如身體晃動、兩腳交替等,發現後讓其坐盆,逐漸訓練孩子排尿前會表示,在孩子每次主動表示以後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表揚。一歲以後,孩子的大便次數一般為一天1-2次,有的孩子兩天一次,如果很規律,大便形狀也正常,父母不必過慮,均屬正常現象。每天應堅持訓練孩子定時坐盆大便,慢慢養成孩子定時排大便的習慣。
孩子滿週歲後,應穿滿襠褲,這樣避免孩子因經常席地而坐,汙染外陰部及尿道口而引起尿路感染。此外,孩子也不易長時間穿緊身褲、芭蕾褲或牛仔褲。
此期還是一個易發生意外危險的年齡,因為這時的孩子已經會獨立行走,然而動作平衡、協調及靈活性還差,容易跌跤。由於孩子對外界事物都感到很新奇,不僅要看,還要用手摸、用鼻子聞、用嘴嘗,雖然這是孩子認識事物的方法,但他們生活經驗不足,不懂得保護自己,常易發生意外傷害。因此,在家裡的傢俱應注意有稜角處用上保護套,避免孩子萬一跌交撞著出危險。家中的任何藥丸、消毒劑、金屬小物件等均應放在鎖住的抽屜或小櫃內,避免孩子拿到後誤食。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媽媽要有意識逐漸教會孩子懂得危險,什麼東西不可以碰、什麼地方不可以去,教會孩子保護自己。
6、視覺保護
嬰幼兒時期是視覺發育的關鍵時期和可塑階段,也是預防和治療視覺異常的最佳年齡。因此,應積極做好預防與保護非常重要。
首先是照明的要求,寶寶居住、玩耍的房間,做好選擇在窗戶較大、光線較強的房間裡,如朝南或朝東南方向。不要讓花盆、窗簾及其他物品妨礙陽光直射室內。寶寶房間的傢俱和牆壁最好是鮮豔明亮的淡色如粉色、奶油色等,使房間獲得最佳採光。如果自然光不足可加用人工照明。人工照明最好選用日光燈,一般電燈泡照明最好再加上乳白色的圓球型燈罩,以免光線刺激眼睛易於疲倦。燈泡和日光燈管均應經常擦乾淨塵土,以免降低照明度。
其次是看電視衛生。孩子大多非常喜愛觀看電視節目,但3歲前兒童每週看電視最好不多於兩次,每次不超過15分鐘,3-4歲兒童看電視每次最好不超過30分鐘,5-7歲不超過60分鐘。電視機熒光屏的中心位置,應略低於寶寶的視線。眼睛距離螢幕一般以4-6倍於螢幕對角線的距離為宜。最好在座位的後面安裝一個8瓦的小燈泡,可以減輕看電視時的視力疲勞。
另外還有看圖書、畫畫的衛生。寶寶看圖書、畫畫等坐姿要端正,書與眼的距離宜為33釐米,不能太近或太遠,不能讓寶寶躺著或坐車時看書,以免視力緊張、疲勞。
最後,要供給寶寶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肝、蛋黃、深色蔬菜和水果等,經常讓寶寶進行戶外遊戲和體格鍛鍊,有利於恢復視覺疲勞,促進視覺發育。
7、怎樣給孩子選衣服
孩子一天一個樣,尤其是3歲以內的孩子,長得特別快,給孩子買衣服便成了家長頭痛的事,衣服買得小,沒幾天就穿不上了,又得再花錢去買,現在小孩衣服的價格和大人衣服差不多,甚至還要貴。因此,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買衣服時都選擇比孩子本身大許多的衣服。
我們也經常看到有些孩子穿的衣服袖子很長,手都露不出來,這樣不僅防礙了孩子手部的活動,而且,由於手在袖子裡,不容易抓住物體,一旦發生身體不平衡時,手抓不住東西,容易摔跤。有些家長為了保暖,給小嬰兒買的衣服袖子長得把寶寶的手完全包在裡面,常次以往,有些孩子到了7、8個月手連東西都不會拿。手是人體一個敏感的感覺、活動器官,也是孩子探索世界、瞭解世界的主要途徑,通過手可以讓孩子瞭解不同的物體,通過手的觸控還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
因此,不要給孩子穿太大的衣服,尤其是袖子不宜過長;同樣褲子、鞋子都不宜太長,太大,都會影響孩子活動。一般來說,衣服可在小兒身長的基礎上,長5~6公分,這樣有些外套衣服可以穿兩個季節。買的鞋子孩子穿上後可空餘1~2公分,給孩子買鞋子最講究合適,否則不僅影響孩子運動,還可能影響到孩子走路的姿勢
8、怎樣與寶寶一起做遊戲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先生指出,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以遊戲為生命的。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在遊戲時,智慧總是會由此而緊張地活動,甚至常常會由此而得到磨練。孩子有其獨特的認知方式,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不宜呆板、長時間的學習。他們通常以遊戲的方式來認識事物,關鍵是父母如何正確組織、引導孩子的遊戲活動。
按皮亞傑的研究,遊戲最早出現於嬰兒2個月時,寶寶看到小床邊有氣球或響鈴就會手舞足蹈,以後還逐步會用小手去擺弄玩具。到1、2歲時,隨著嬰幼兒獨立行走能力的獲得,以及雙手活動能力的增強,他們的遊戲範圍由感覺性遊戲向運動性、操作性遊戲提高。但是,這年齡段的孩子還處在自我中心階段,他們玩耍與遊戲常常處於獨立遊戲狀態,因為他們還沒有玩伴意識。他們喜歡一個人擺弄玩具,即使有其他小朋友在場,他們也是自顧自地,彷彿如入無人之境。因此,1歲半左右的孩子,他的認知和行為水平一般來說還處於無規律階段,這年齡段的遊戲適合於自發性的獨立遊戲。嬰兒早期,孩子就有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和探求欲,這促使他不斷地想活動、想撫摸、想模仿、想探索、想交往。不要給予過多的干預和限制。這是其本能的自發行為,它會給小生命帶來快感和愉悅,會給嬰幼兒早期發展帶來健康和積極的影響。因此,這一時期的遊戲活動,應以自發性的無規則遊戲為主,不宜過早強調它的規則性和有序性。
運動性遊戲是比較適合於這一階段的活動,它不僅有利於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而且有利於身體的發育。常見的方法有:1)叫孩子像魚、兔、龜、小蟲一樣翻滾,爬行、遊動,2)叫孩子用積木設定障礙,進行跨欄比賽;3)做玩球遊戲,等等。
9、如何對待愛闖禍的寶寶
好動和貪玩是兒童的天性,1-2歲的孩子無時不動。美國心理學家奧陸多額爾對這階段的嬰幼兒作了這樣的敘述:從人類學的觀點來看,接近兩週歲的嬰幼兒,身體雖然還處於比較原始的階段,腳短頭大,走路時腳步不太穩,姿勢、軀體稍有前傾,很像舊時器時代的尼安得塔爾人那樣。但是,由於他們活動能力的提高,手腳的解放和白天大部分時間都處在活動之中,他們要求不停地進行遊戲,而且喜歡到處亂跑和四處搗亂。
寶寶到了1歲半了,路已經走得很穩,他的好奇心似乎永遠得不到滿足,在他眼中,家裡的抽屜、櫃子、甚至瓶瓶罐罐裡都象藏著寶貝,在你不注意時,他就會開啟抽屜,專心致志地一件一件地把東西全拿出來,似乎最好的東西就在裡面。結果是滿地狼跡,家象是被搶劫過了似的。這是家長們經常會遇到的事。這時你該怎麼辦呢?跟他講道理,或是狠狠地打一頓還是聽之任之。
如上所述,好動、貪玩、好奇是兒童的天性,而恰恰又是好奇,才使孩子不斷成長,柏拉圖也說:“好奇者,知識之門“。小孩子6個月大時一聽見聲音就要轉頭去尋,一看見東西就要伸手來拿。再大一點的孩子好奇的動作更多。如果孩子不好奇,那就不去與事物相接觸了,不與事物相接觸,那他就不能明瞭事物的性質和狀況了。所以好奇動作是小孩子得到知識的一個最緊要的門徑。這一階段,不僅允許嬰幼兒去觸控周圍的物體,而且要給嬰幼兒創造各種機會,給嬰幼兒去觸控周圍的物體,讓他能最大限度地在家中自由活動,並給他以驚喜和稀奇,來鼓勵他的好奇心的發展。所以,遇到上述情況,打是不起作用的,也是對孩子的發展不利的。
那麼,就與寶寶耐心地講道理吧。可是,大多父母在嘗試後就再沒耐心了。其實,兩歲前後的嬰幼兒雖然還不會說許多話,但心裡已經有了自己的許多小主意。但其社會性考慮的思維能力還未形成,所以許多想法都帶有自我為中心的色彩。還不會體會或考慮對方的心態及造成的後果,再加上他們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即使和他講道理,他聽不懂也不會聽,還十分自信。因此,父母必須詳細瞭解嬰幼兒的內在心理。學會觀察和等待,採取因勢利導的對策。這樣既能滿足嬰幼兒的好奇好玩的心理,又能培養自主自信的好品質,還可以防止寶寶與父母的頂牛和反抗。但也不是說就順著孩子的性子,聽之任之。對於上述事例,我們不妨這樣做:鼓勵孩子和自己一起把地上的東西整理起來,並告訴孩子,這些東西的家就在抽屜裡,我們一起讓他們回家吧。另外,你還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個百寶箱,讓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放進去,並告訴孩子這是屬於他的,每次玩好玩具後也應鼓勵孩子讓玩具寶寶回家。當然也可以採取比賽的方式,比比誰的抽屜更整潔。
10、如何開展早期的音樂啟蒙教育
音樂教育是開發兒童智力的最佳途徑。1-2歲的孩子正處於聽覺發展的關鍵期,而活潑好動又是孩子的天性。優美的旋律、鮮明的節奏不僅能激起孩子愉快的情感,而且伴隨著音樂讓孩子翩翩起舞、引吭高歌使他充沛的精力有了用武之地。因此早期的音樂教育是符合孩子身心健康的需要。那麼平日父母該如何來對他進行有意識的訓練和薰陶呢?
首先,選擇一些旋律優美、節奏鮮明、情趣健康活潑的中外優秀兒童作品,安排在孩子的日常活動中給孩子聽,在優揚的音樂聲中,孩子不僅能體驗音樂的美感,而且音調的高低強弱、節奏的快慢,有利於發展其聽覺能力,豐富想象能力,陶冶情操,培養美好的心靈。
其次,常帶孩子觀賞各種兒童音樂節目,讓孩子觀察他們的唱歌、跳舞、彈奏樂器的動作,通過視覺的注意和觀察獲得對音樂的感性認識。
再者,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模仿聲音能力的逐漸增強,讓他開始模仿著一起唱。可以讓孩子跟著磁帶唱,也可以媽媽教他一句一句地唱,從簡單的兒童歌謠唱起,慢慢要求他發音準確、吐字清楚。
此外,啟發孩子在聽音樂的同時展開豐富的想象力,邊聽音樂,邊進行動作模仿,隨著歌聲的內容模仿各種動作,如小鳥飛、青蛙跳、開火車、搖小船等。
總之,在嬰幼兒時期父母要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孩子逐漸學會聽、唱、欣賞音樂,使孩子對音樂充滿興趣,這不僅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還為孩子成年後的音樂文化修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11、讓寶寶拿起小畫筆
寶寶在這階段特別喜歡大人手中筆,對這小小的筆特別著迷,只要看到就想搶著拿到手。此時的他雖不會正確的握筆姿勢,但他依然能用整個手以拳握的姿勢拿起筆進行他的大作,在牆上、桌上、地上塗畫出亂七八糟的線條。常常是一邊畫,一邊玩,走一處,畫一片,有時還邊塗邊講,為自己能創造出這麼多的“抽象”作品而嘖嘖稱奇,倍感自豪。
繪畫是一項眼、手、腦緊密配合的活動,因此孩子繪畫能力的發展和他的生理和心理的發育有著密切的聯絡。繪畫活動有利於發展兒童各方面的智力(觀察力、思維能力以及創造力),在幼兒時期,通過美術活動培養這種素質是非常有利,為幼兒今後的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近年來,許多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一技之長或培養其美學概念,花錢讓孩子學繪畫,但是,兒童繪畫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根據我國兒童的實際情況和觀察,兒童繪畫發展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塗鴉期:大約在1-3歲。2)象徵期(又叫表象符號期):3-5歲。3)主觀感覺表現期:5-9歲。4)視覺寫實期:9歲以後。在教兒童繪畫時一定要遵循他的發展規律,否則將會阻礙他興趣愛好的發展與提高。18世紀法國教育家盧梭說過: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他們心靈還沒有具備種種能力以前,不應當讓他們運用他們的心靈,因為它還處在矇昧的狀態時,你給它一個火炬,它也是看不見的。”
因此,在輔導孩子繪畫中,必須按照兒童繪畫發展階段進行。1歲期是兒童繪畫的亂畫期,處於塗鴉階段。週歲嬰兒用他們能接觸到的工具(如鉛筆、蠟筆、竹竿、樹枝等),不管在什麼地方,都會胡亂塗畫。在塗抹活動中,他們感到新奇好玩,樂於嘗試。開始還沒有想畫什麼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動的本能,他們對自己手的動作和塗抹的效果感興趣。經過反覆塗畫,促進了手、眼、腦機能的發展,不斷增加線、形、色的感知積累。一開始塗得亂麻一團,線條沒有分別,毫無秩序,進而反覆同一動作,有一定方向,說明視覺上有所控制了。這種控制能力會發展到更復雜的動作?繪出了圓形,雖然很不象樣子,但已是一大進步。成人可能對幼兒畫的形狀難以理解,但從那些線條的動態中感受到幼兒內心的喜悅和驚奇。
因此應給他們多提供這種機會,為他們提供紙、筆,如果他們得不到紙、筆一類的工具,他們便會在地上、牆上或傢俱上亂塗亂畫。不要過於責怪孩子,那是因為你沒給他畫畫的工具。
12、給寶寶一個鍛鍊的機會
寶寶走得穩了,小手也更靈活了,活動範圍擴大了,隨之而來的是開始有了獨立性的萌芽。父母會明顯地感到,能自由活動的寶寶更接近於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了。他好象不再完全地依賴父母了,父母的溫情和愛撫在他的眼中已經不如以前重要了,媽媽處處關照有時可能變成了一種限制,寶寶甚至不耐煩接受。他什麼都想自己幹,儘管有時又力不從心,但他願意努力去嘗試。此時面對這個初步獨立的寶寶,父母的態度也應該有所改變,不管你內心有多擔心和緊張,都應放手讓寶寶有適當的獨立活動的機會和自由,這時寶寶成長的必由之路。
佈置一個能滿足寶寶需求的生活空間,安全而富有創意,讓孩子在其中自由地發揮他的才幹。如在吃飯前,讓孩子洗乾淨雙手,坐在孩子專用凳子上,將他的飯菜放在面前,讓他自己自由用勺或手來取食自喂,媽媽只要在旁協助就行,不必再像1歲以前那樣全包全攬;外出遊玩前,可囑咐寶寶自己拿上帽子、手套等小物價;上下樓梯時,家長可先讓孩子學會爬樓梯,然後一手攙扶他先讓他一步一步走上樓,走下樓;逐漸過度到讓孩子自己扶著樓梯的欄杆上下樓。對孩子來說,每一項日常活動都是一種遊戲,他都會興致勃勃去做,每一次的成功都讓他信心百倍,為自己的能幹感到自豪,更為其下一步的探索周圍世界積累豐富的經驗。當然在這過程中,父母的鼓勵和表揚也是必不可少的。
13、親子游戲
1歲以後兒童的全身動作、獨立行動迅速發展。從學會走路到隨意行走;能上下臺階;逐漸掌握蹲、跑、跳、踢、鑽爬、攀登、平衡等基本動作。因此,應該注意這時寶寶的四肢動作訓練,如果把這些動作訓練結合在遊戲中進行,那麼,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遊戲(一):四輪小推車 小推車可以幫助剛學會行走的寶寶走穩,並逐漸離開扶持物獨立行走。同時,還可以發展手臂和腿腳的協調動作。當然在玩的時候還滿足了兒童可以到他想去的地方,引起他愉快的情緒,開擴眼界。可選擇四輪推車,從用手推車向前行走,逐漸學會推車轉彎,躲過障礙物。小車內可放娃娃或其他物品,提高兒童玩推車的興趣。玩的時候應該有大人在旁示範並照顧,以免推力過猛小車向前滑行而摔倒,遇到轉彎或有障礙物時,要加以提醒和幫助。
2、遊戲(二):玩皮球 球類玩具能促進這個年齡兒童發展的多種動作,如行走、跑、滾動、扔、彎腰、下蹲等。使兒童全身上下肢的肌肉、骨骼得到鍛鍊,動作逐漸靈敏,準確。同時,這些活動還可以發展兒童的注意、記憶、觀察等能力。
玩法:
撿球 將球放在兒童前面,由近及遠加長距離讓兒童去撿。成人將球滾出去,讓兒童邊追邊撿。
扔球 扔出撿回地玩,可逐漸加長距離,練習跑、撿、彎腰等手腳及全身動作。
滾球 兒童蹲下將滾出 再起身撿回,可以和成人相互滾球,練習手眼協調的準確性;將球滾過積木或小凳搭成的門洞;將球放在有斜坡的地方滾下,撿起再滾。也可以小夥伴之間互相傳球玩。以培養友好的人際關係。
踢球 將較大的衝氣塑料球放在兒童腳前,腳一碰球即滾動,增加邊走邊踢動作的興趣,使下肢動作靈活穩定。
3、遊戲(三):玩滑滑梯
公園和遊樂場所有小滑梯、攀登架、階梯等裝置結合在一起玩,兒童可以得到多種練習活動,並增加樂趣。這個年齡的兒童在玩這些大型玩具時需要成人加以幫助和保護,注意減緩衝擊力,逐漸使兒童學會。有同伴一起玩時要注意中間距離,避免碰撞。培養勇敢和遵守先後次序的行為。
4、遊戲(四):搭積木
積木是兒童非常喜歡的玩具,不僅可以發展精細動作,而且可以發展兒童的思維,想象能力。
剛開始時成人可以搭積木給兒童看,邊搭邊說引起兒童興趣,然後啟發兒童自己動手搭積木。對1歲半以上的兒童,邊搭邊說引起興趣,然後啟發和幫助他自己動手。可以讓孩子搭高、搭長,說是高樓、汽車、火車、小椅、小桌等,還可以配合做簡單的遊戲,如給娃娃搭床睡覺,玩開火車遊戲,小動物找房子等等,整個遊戲過程中兒童可以瞭解積木的形狀、顏色,搭成物體的名稱、用途、簡單結構等,豐富了孩子的小腦袋。
5、遊戲(五):小小看圖片
選擇一些畫面簡潔、形象逼真,色彩鮮豔的圖片、畫片,媽媽和寶寶每天有1-2次,每次5-10分鐘在一起玩圖片、卡片遊戲。利用圖片、畫片講故事,獲得簡單情節的故事和知識,接受品德教育,也可以利用畫片、圖片講述上面的形象、故事或兒歌。讓孩子看圖片是學習更多的詞彙,豐富孩子的語言的好方法之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