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劉玉增

  1、體格生長

  此期是小兒體格生長最為迅速的時期,體重平均每月增加750-1000克,身長平均每月增加2.5-3.0釐米。

  2、如何給寶寶稱體重

  體重是兒童的健康標誌,是判定小兒體格發育和營養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一個正常的小兒體重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斷增加的,年齡越小體重增加越快,而且還有一定的規律。一個足月新生兒的平均體重為3千克左右;在2.5-4.0千克之間均屬正常範圍。幾乎每個新生兒在生後的最初2-3天內,都會出現體重下降的現象,這叫生理性體重下降。生理性體重下降一般在生後3-5天降至最低點,下降幅度可達出生時體重6%~9%,但最多不超過出生體重的10%。以後隨著吃奶量的增加體重逐漸增加,大多在生後第7-10天內,體重可恢復到出生時水平。到滿月時,新生兒體重能增加1000克左右。在生後的頭三個月,體重增加迅速,平均每月增加750克左右。

  給寶寶稱體重的方法有幾種,也很簡單,可在家中進行。

  (1)先用小被單將孩子兜住,用稱稱重,然後減去小被單及包括尿布在內的一切衣物重量,即為嬰兒體重。

  (2)家長抱著嬰兒站在磅秤上稱體重,減去大人的體重,即為嬰兒體重。

  測體重時應注意,在測量前最好空腹,排去大小便,儘量嬰兒脫去衣褲、鞋帽、尿布等,僅穿單衣褲;所測得的資料應減去嬰兒所穿的衣物及尿布的重量。

  每次測得的寶寶體重都應作記錄,在注意寶寶體重是否達到參考標準的同時,還應注意體重增長的速度。有的小寶寶出生體重比較輕,但其增長速度已達到甚至超過正常水平,儘管測得的體重還沒有達到參考標準,家長大可不必擔心,因為寶寶不但生長健康,還在努力“趕上生長”呢。相反,有些寶寶雖然測得的體重尚符合參考數值,但增長速度比較慢,倒要認真尋找一下原因,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

  3、如何給寶寶量身高(身長)

  身高(身長)是孩子骨骼發育的一個主要指標,它包括頭、脊柱和下肢長的總和。身高的增長速度和體重一樣也是年齡越小增長越快。在生後第一個月,寶寶身體可長高5釐米左右。在生後頭三個月,身長平均每月增加2.5釐米。

  3歲以下的小兒
應躺著測身長,在醫院有特定的量板測量小兒的身長。測量前先脫去孩子的鞋、襪、帽、外衣褲及尿布。讓小兒仰臥在量板的底板中線上,頭接觸頭板,面向上。測量者站在孩子的右側,用左手按直小兒的雙膝部,使兩下肢伸直、併攏並緊貼量板的底板;右手移動足板,使其緊貼小兒的足底,讀取身長的刻度。在家裡,如果沒有量板,也可讓小兒躺在桌上或木板床上,在桌面或床沿貼上一軟尺。在小兒的頭頂和足底分別放上兩塊硬紙板,測量方法和醫院量板的量法一樣,讀取頭板內側至足板內側的長度,即為小兒的身長。測量身長時需注意足板一定要緊貼小兒的足底,而不能只量到腳尖處,否則,會使測得的身長大於其實際身長。

  3歲以上的小兒
可站著測身高。可用身高計或將皮尺釘在牆上進行測量。小兒直立,背靠身高計的立柱或牆壁,使兩足後跟、臀部、雙肩及頭部均接觸到立柱或牆壁,兩手垂直於身體兩側,兩膝站直,不能彎曲,足跟併攏,足尖稍分開,兩眼平視正前方,頭不能上仰或俯視。用一橫木板緊壓頭頂,讀取數值,即為身高。

  孩子將來能長多高是每位家長關心的問題。人的身高受很多因素影響,如遺傳、內分泌、營養、疾病以及活動鍛鍊等等。一般來講,5歲以前,孩子的身高受遺傳的影響不大,主要受營養、慢性疾病和內分泌因素的影響。5歲以後,遺傳因素起一定的作用,父母高大的,孩子一般也長得較高。但也有不少矮個子的父母其子女身高遠超過父母的,這說明除了遺傳因素外,環境因素也很重要,保證寶寶合理營養,充足的睡眠,一定的活動量,促使孩子健康生長。

  4、如何測量寶寶的頭圍

  剛出生
頭圍是反映腦的發育,腦容量的大小也是體格發育中的一項重要指標。嬰兒出生後頭兩年大腦的發育迅速,頭圍增長也很快。二歲以後頭圍的長速逐漸減慢。出生時頭圍平均34釐米,出生頭三個月頭圍平均每月增加1.5釐米。

  測量頭圍時選用一軟尺,用左手拇指將軟尺零點固定在左側眉毛的上緣,然後緊貼面板經過枕骨結節最高點繞頭圍一圈回至零點,讀取的數值即是頭圍。

  頭圍的大小也象體重、身高一樣有個正常範圍,並不是象有些人認為的那樣,頭大肯定大腦發達,小孩聰明,這是不正確的。如果一個小兒出生時頭圍正常約為34釐米左右,到3個月時頭圍迅速長到42釐米時,這就要懷疑是否有腦積水、佝僂病或其他疾病。如果一個小兒出生時頭圍就比正常小,生後頭圍的增長速度也很慢,甚至停止生長,那麼要高度懷疑是否有腦發育不良,是否有頭小畸形的可能。因此,當寶寶的頭圍長得過快或過慢,都是不正常現象,家長都應及時帶他去醫院作進一步檢查。

  5、如何測量寶寶的胸圍

  剛出生
胸圍是用來評價小兒胸部的發育狀況,包括肺的發育、胸廓的發育以及胸背肌肉和皮下脂肪的發育程度。新生兒出生時胸圍約32釐米,比頭圍小1-2釐米,出生第一年增加迅速,平均可增加12釐米。一般情況下,小兒在1歲以內頭圍比胸圍大,1歲時胸圍逐漸超過頭圍。

  3歲以下小兒測量時取臥位,讓嬰兒平躺在床上,兩手自然平放,將軟尺零點固定於乳頭下緣,使軟尺接觸面板,經兩肩胛骨下緣繞胸圍一圈回至零點,讀取的數值即是胸圍。3歲以上測量時取立位,兩手自然下垂,測量方法同上。

  胸圍的大小與體格鍛鍊及衣著有關。小寶寶正處於迅速生長時期,日長夜大,而有的家長喜歡給寶寶穿束胸的褲子,人為的束縛其胸廓的發育,時間一長可導致寶寶肋骨下陷、外翻,胸圍過小。因此,家長應注意給寶寶穿寬鬆的衣褲。同時,經常給寶寶做被動操鍛鍊其肌肉和骨骼,如擴胸運動等,鍛鍊孩子的胸肌,促使寶寶的胸肌發達,帶動胸廓和肺部的發育。

  6、定期帶寶寶去健康體檢

  看著日長夜大的小寶寶,父母總有點不放心,心存疑慮:我的寶寶長的健康嗎?那麼定期帶孩子去兒童保健科體格檢查是解決您心中疑慮的最佳方法。

  定期體格檢查,首先可以系統瞭解寶寶各個年齡段的體格生長情況,通過定期的多次測量,不僅可以知道孩子目前的生長水平是否達到參考標準,還可以及時瞭解一段時期內,寶寶生長的動態變化,觀察他的生長速度是否和參考標準相近,能及時發現生長異常,仔細尋找病因,使一些症狀不明顯的疾病得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其次,對孩子的智慧發育作出評估,瞭解孩子的智慧發育是否在正常水平。發現有疑,進一步通過神經心理測試對孩子的智慧發育做全面的評價,對有智慧發育遲緩和心理髮育偏離的孩子可以及時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進行早期的康復治療計劃。另外,在定期體格檢查時,還能從保健醫生處得到科學育兒的知識指導,瞭解許多有關孩子餵養、護理、衛生保健和早期教育等方面的新理念,促使寶寶長得更健康。

  帶寶寶定期體格檢查,一般來講,6個月以內的嬰兒每隔1-2個月一次;6個月到1歲,每2-3個月一次;1歲到3歲每半年一次;3歲以後每年檢查一次。

  全面的體格檢查應包括:

  一般情況 詳細詢問寶寶的進食、大小便、睡眠、戶外活動、疾病等一般情況。

  全身檢查
體重、身高、頭圍、胸圍的測量及評價;嬰兒前囟的閉合情況、牙齒萌出或患齲齒的情況,眼、耳、淋巴結有無異常,以及胸部、腹部、外生殖器、四肢關節、骨骼、面板等全面檢查。

  發育評估 評估內容包括孩子發育的粗動作、細動作、言語發育、社會適應及與人交往能力等方面。

  必要的實驗室檢查 如嬰兒生後6-9個月應進行血色素檢查等。根據檢查結果進行相應的指導。

  每一次的體格檢查都應記錄在寶寶健康手冊上,父母應妥善保管好這本寶寶健康手冊,它就象寶寶的健康護照,記錄了寶寶成長的每一步。記住不管去何處就醫,均應帶上寶寶健康手冊,以供醫生系統瞭解孩子的生長髮育程序。

  7、神經心理髮育

  1個月的寶寶在俯臥時已能稍抬頭片刻,到3個月俯臥時能抬頭45度,同時眼睛也能追隨物體轉頭過中線。小手開始逐漸放鬆,不再一直緊握拳頭,有時會兩手張開,有時看到玩具會手舞足蹈,全身亂動;2個月時,吃奶會用小手去觸控乳房、觸控媽媽的臉,偶爾也會吸吮手指;3個月能在胸前玩耍自己的雙手,碰到物體能隨意抓握。雙腿開始蹬踢有力,扶著寶寶的腋下,雙腿已能支援部分體重。此時寶寶愉快時會微笑,併發出咕咕的喉音,與成人交流。

  1個月的嬰兒已初步具備感知覺,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

  視覺
1個月的嬰兒可注視物體並且目光隨著物體移動,但在生命最初的兩個月裡,嬰兒只能看到20~30釐米以內的東西。兩個月時已能調節視焦距,並且分辨不同波長的顏色,到3個月時,調節範圍擴大,頭眼協調好,頭部可靈活轉動,轉向有光亮、色彩鮮豔的地方盯著看。對顏色視覺已接進成人,喜歡紅色、黃色、橙色。

  聽覺
研究表明新生兒已有良好的聽覺靈敏度,稍響一點聲音會引起寶寶一些細微的動作改變,如眨眨眼睛、動動咀脣、或加快呼吸等。1個月左右已能分別人的言語聲和環境發出的非言語聲。小嬰兒喜歡聽和諧、輕柔的聲音,媽媽的聲音對寶寶來說是最動聽的音樂。一般嬰兒到3個月時能感受不同方位發出的聲音,將頭轉向聲源。

  嗅覺和味覺
1個月的寶寶能區分母乳的香味,不喜歡刺激性的氣味,到2-3個月時碰到難聞的氣味會扭頭避開;嬰兒天生喜歡甜味,嚐到甜味會露出愉快的表情,不喜歡苦、酸、鹹味的食物。3個月左右的嬰兒已能區分食物的細微改變,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小寶寶習慣了媽媽的奶香味後,不喜歡吃其他奶粉的原因之一。

  觸覺
寶寶全身面板都有靈敏的觸覺。小嬰兒的觸覺非常發達,當身體不同部位受到刺激時就會作出不同的反應。當您抱起寶寶時,他們喜歡緊貼你的身體,依偎著你。當寶寶哭的時候,媽媽溫暖的手輕輕撫摸他的面部、腹部或背部,大多能使寶寶逐漸安靜下來,停止啼哭。在平時,父母應學會用面板接觸來表達自己對寶寶的愛護和關懷,每天給寶寶作撫觸訓練有利於寶寶身心健康。

  8、寶寶每天需睡多長時間

  新生兒每天要睡16個小時(可能更多),一般每次持續2-3小時。寶寶睡眠也有幾個階段:打盹,快速動眼睡眠,深睡眠,和極深睡眠。隨著寶寶的成長,他們清醒的時間逐漸增加。

  由於寶寶每次2-3小時的睡眠週期可能會使你們困惑,因為他不同於我們成人的睡眠習慣。更有甚者,寶寶白天呼呼大睡,晚上精力旺盛開始不睡覺,也就是常說的睡倒覺。耐心些!這些狀況會隨著長大而改變,並開始適應子宮外的生活節律。同時,家長可以儘量安排讓寶寶在下午保持清醒狀態,特別是到下午4-5點鐘以後不要給寶寶睡覺,逗他玩一會兒,到晚上7點鐘左右再給寶寶做睡覺準備,可以開始建立一些睡前準備(如洗澡、閱讀、唱歌),這些當孩子大一些後,有助於他放鬆。既使目前寶寶還太小,還不能接受這些訊號,從小開始睡眠習慣訓練,有助於幫寶寶調節好他的生物鐘,並使他受益無窮。

  小寶寶睡在哪兒比較合適
在剛出生頭幾個月,大多數父母親將寶寶的睡床放在自己的臥室內。在這個時期,給寶寶獨立的房間好像離爸爸媽媽太遠了。從安全的角度來考慮,大多數的兒科醫生反對讓寶寶睡在父母親的床上。不管如何睡,應時刻將睡眠安全記在腦海裡。不要在搖籃裡放任何可能堵住孩子呼吸的物品;包括長毛絨玩具。避免放有繩索的物品和那些有尖銳角的物品。同時確信所買的搖籃符合寶寶睡眠的安全標準。

  如果寶寶易煩躁、睡覺不安寧怎麼辦
適當的搖晃、親拍、小聲唱歌給他聽直到他安靜下來,這是對的。但要避免對寶寶睡眠的過分關注,寶寶在淺睡眠中有時會出現輕微的哭吵、躁動不安,這屬正常現象,應讓他慢慢學會從淺睡眠自行調節進入深睡眠。

  當然,煩躁還可能由其他許多原因引起:飢餓、疾病、過度疲勞、腹絞痛、過緊的睡衣束縛等等。那麼,什麼時候需要就醫呢?如果寶寶看起來過度煩躁且安撫無效,可能需要請教兒科醫生。另外,如果寶寶很難從睡眠中喚醒而且平時對進食不感興趣,應立即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9、寶寶為何易驚嚇

  小嬰兒在睡眠時,若有大的聲響,寶寶常常會雙臂和雙腿同時向上收縮,或肢體快速抖動,出現“驚跳”現象,有時甚至會大聲啼哭。別擔心!這是小嬰兒特有的無條件反射,屬於正常現象。這時,嬰兒大腦發育尚不成熟,神經髓鞘形成不全,當外界刺激作用於末梢神經而傳入大腦時,因無髓鞘的隔離,興奮可波及鄰近神經纖維,在大腦皮質內不能形成一個明確的興奮灶;同時無髓鞘神經傳導比較慢,因而小兒對外界刺激反應比較慢,而且易於泛化,表現為容易引起驚嚇與啼哭。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