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內分泌科 副主任醫師 鄭俊敏

  藥物經肝臟代謝、腎臟排洩,對肝腎造成負擔,不良反應日積月累導致肝腎衰竭,這樣的觀念是否正確?糖尿病患者出現肝腎衰竭,到底該歸咎於降糖藥的長期服用,還是怪罪於居高不下的血糖水平?

  臨床例項

  常言道:“是藥三分毒”。作為資深糖尿病患者,劉大爺長期口服二甲雙胍等降糖藥物,儘管血糖控制得不錯,但他心裡面卻總不踏實,老是擔心長期服藥會對肝腎造成損害。

  在現實生活中,有劉大爺這種想法的糖尿病患者還真不少。有些患者認為 “西藥副作用大,長期服用對肝腎有害”,因此,當血糖得到初步控制後就擅自將藥物減量甚至停用,結果導致血糖波動、病情反覆。那麼,糖尿病友究竟應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我們說,只要是藥物就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就連中藥也不例外,但病人不宜將藥物的不良反應過分誇大。事實上,臨床上使用的各種正規降糖藥物都是經過層層篩選,在反覆動物實驗和多年臨床驗證的基礎上得到確認的安全、有效的藥物,其不良反應並不嚴重,只要在醫生指導下,在允許的劑量範圍內服用,一般不會對肝腎造成不良影響。

  正規的藥品說明書在介紹藥物副作用時往往都非常詳細,即便是發生概率極低的罕見副作用也要提及,以便讓醫生和患者知情,這是對病患負責任的做法。但這並不說明這種藥物的副作用有多麼嚴重和普遍,只要是在醫生的指導下,嚴格按照說明書規範用藥,這些副作用大多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患者大可不必顧慮太多。這就好比坐飛機,儘管存在墜機的風險,但總的來說還是非常安全的。

  眾所周知,藥物進入體內以後大都要經過肝臟代謝,然後再經腎臟排出。如果患者肝腎功能正常,就能保證藥物在肝臟及腎臟正常代謝和排洩,而不會因藥物蓄積而對肝腎功能造成影響。有些糖尿病患者出現肝腎功能異常,但這多是由於其自身血糖、血壓、血脂等代謝指標控制欠佳所致,與藥物關係不大。事實上,長期高血糖對肝腎功能的損害要遠遠超過降糖藥物對肝腎的影響,降糖藥物給患者帶來的益處要遠遠超過它的不良反應,良好的血糖控制本身就是對肝腎最好的保護。

  就拿前面的例子來說,如果劉大爺的肝腎功能正常,而且二甲雙胍的用量是在臨床允許的劑量範圍以內(500~2000 mg/天),長期用藥應當是安全的,不必擔心對肝腎有影響。但如果患者存在肝腎功能不全(血肌酐大於150 μmol/L),則要禁用二甲雙胍,換用胰島素治療。這是因為腎功能不全時,二甲雙胍經腎臟排洩受阻,容易造成藥物蓄積並誘發乳酸酸中毒。

  也許有人會問,除了雙胍類藥物以外,其他各類降糖藥(磺醯脲類、格列奈類、a-糖苷酶抑制藥、噻唑烷二酮類、DPP-4抑制劑等)對肝腎是否安全呢?根據現有的臨床資料,其他各類降糖藥均有出現肝功能異常的個案報道(發生率<1/10000),但多表現為輕度和暫時性轉氨酶升高。總體說來,目前臨床使用的各類口服降糖藥都是比較安全的。

  不可否認,所有藥物都是一把雙刃劍,降糖藥物固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只要嚴格掌握藥物的適應證,在劑量允許範圍內合理用藥,其安全性還是有保證的。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糖尿病友應權衡利弊,切不可因噎廢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