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理科 主任醫師 陳美英

【諮詢處】

    為什麼整天高興不起來,什麼事也不想做,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常常早醒,人家說我是得了 “抑鬱症”,這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會感到渾身無力,連做平時最喜歡的事都打不起精神,胃口差,胃部不適感,體重下降明顯?

    我為什麼會坐立不安,缺乏耐心,常常有這樣那樣的病痛,可就是查不出原因?

    無名的焦慮,感傷,長時間揮散不去,卻無法向他人訴說,怎麼辦?

    我有個親戚平素身體健康,最近以來又出現情緒低落,悲觀厭世,認為自己是歷史罪人,只有死路一條,反覆自殺未遂,這種情況是不是抑鬱症?

…………

【典型案例】

    例1:林某,女,57歲,退休幹部。2年前漸感生活不順心,壓抑,高興不起來,興趣下降,常覺得疲乏無力,活動減少,不想聊天、看電視,做飯可以堅持,覺得生活沒有樂趣,常哭泣,有想死的念頭。與愛人關係不好,容易發脾氣吵架,自覺腦子反應慢,記憶力差,不想與人交流。睡眠差,早醒,食慾差,進食像是完成任務,體重有所下降,既往體健。

    例2:王某,男, 62歲,退休工人。一年前因家裡裝修房子,經常起早貪黑地幹些雜活,非常辛苦。房子裝修好後,出現失眠,感到渾身無力,胃口差,胃部不適感,體重下降明顯,遂到當地醫院就診,做了大量的檢查,如心電圖、B超、血生化、頭顱CT、腦電圖、胃鏡等,除胃鏡檢查為淺表性胃炎外,其他均正常,服了一些藥後,無明顯改善,並出現心慌、胸悶,又到當地另一家大醫院就診,又做了許多檢查,除胃鏡檢查為淺表性胃炎外,其他均正常,病人服藥後仍無好轉,以後一直在當地各家醫院門診就診,期間有醫生建議患者到精神科就診,患者與家屬均予以拒絕,患者到當地中醫院就診,服了大量的中藥,以及許多民間偏方,仍無好轉。最近症狀加重,表現整日臥床,少語、進食很少,經常流露活著沒有意思,活著太難受,不如死了。經人介紹,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我院心理科診治。

【專家答疑解惑】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抑鬱症根本不是一種病,僅僅被認為是心情不好,而事實上,抑鬱症與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病、消化性潰瘍等一樣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據有關資料顯示,抑鬱症已成為全球疾病中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二殺手。

    抑鬱症是老年最常見的精神障礙。據統計,在55歲以上老年中罹患抑鬱症的比例高達10%-15%,其中有的病人症狀十分嚴重甚至實施輕生,死亡率竟可高至30%。研究發現老年人的自殺和自殺企圖有50%~70%繼發於抑鬱症。孤獨和歧視、生離死別和機體老化、軀體疾病是主要的原因。

    一個人在憂傷、苦惱或氣餒時,會表現出悲傷、消沉等不良情緒。如果這種情緒只是暫時的,是屬於人類正常的情緒反應。如持續時間超過2周或更長時間,則應引起注意,考慮是否得了抑鬱症。

    抑鬱症目前已成為全球疾病中給人類造成嚴重負擔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對患者及其家屬造成的痛苦,對社會造成的損失是其他疾病所無法比擬的。老年抑鬱症患者大多性格內向、孤獨,發病前就不愛交際,而如在發病後得不到家人、同事、朋友的理解或遭到誤解,就可能難以擺脫抑鬱陰影,不利康復。反過來說,和睦溫暖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員間的關心、支援、諒解本身就是一貼良藥,有助於患者度過抑鬱難關。

     抑鬱症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

    抑鬱症是一種最常見的精神疾病,是一種高患病、高自殘病,也是高復發病、高死亡病(15%自殺身亡),目前已成為全球疾病中給人類造成嚴重負擔的第二位重要疾病。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悲觀、失望、精力減退、興趣下降、持續性疲乏,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自責自罪,常伴隨緊張不安,失眠早醒,體重下降,擔心自己患有各種疾病,感到全身多處不適,是一種會影響全身的慢性疾病,嚴重者伴有自殺想法或者出現自殺行為。在中國,僅有5%的抑鬱症患者接受過治療,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時的診治,病情惡化,甚至出現自殺的嚴重後果。研究表明,抑鬱障礙是最常見、最重要的與自殺關係最為密切的精神疾患,絕大多數的自殺患者在自殺死亡前有抑鬱症狀的存在,其中約60%左右的患者可診斷為抑鬱症。

    老年抑鬱障礙的臨床特點

    老年期抑鬱障礙除了具備一般抑鬱障礙的主要症狀外,往往還具有如下特點:

    ①疑病症狀:表現為以自主神經症狀為主的軀體症狀。常以某一種不太嚴重的軀體疾病開始,雖然軀體症狀日益好轉,但抑鬱、焦慮卻與日俱增。

    ②焦慮、激越:擔心自己和家庭將遭遇不幸,大禍臨頭,搓手頓足,坐臥不安,惶惶不可終日。

    ③軀體症狀:主要表現為植物神經功能障礙或有關內臟功能障礙,如厭食、腹部不適、便祕、體重減輕、胸悶、喉部堵塞感、頭痛和其他軀體各部的疼痛、性慾減退、失眠、周身乏力等。此外,入睡困難,睡眠淺,尤其是早醒更多見。

    ④精神運動性識滯:思維遲緩,思考問題困難,思維內容貧乏、緘默、行動遲緩。重則雙目凝視,情感淡漠,呈無慾狀,對外界動向無動於衷。

    ⑤妄想:尤以疑病及虛無妄想最為常見,其次為被害妄想、關係妄想、貧窮妄想、罪惡妄想等。

    ⑥認知損害:可表現為各種不同型別的認知功能損害,嚴重時與痴呆相似,患者對自己智慧降低表現出特徵性的淡漠,但常有較好的定向力,且無病理反射。

    ⑦自殺傾向:老年抑鬱障礙自殺的危險比其他年齡組大得多。有報告55%老年患者在抑鬱狀態下自殺。自殺往往發生在伴有軀體疾病的情況下,且成功率高。導致自殺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孤獨、酒精中毒、疑病症狀、激越、譫妄等。

    值得提示的是,老年期抑鬱症患者較突出的表現是焦慮和過分擔心,往往把問題看得複雜化。行為方面表現坐臥不安,搓手頓足,反覆以軀體不適糾纏家人或醫生。因此,當老年期出現軀體不適感而糾纏不休,又檢查不出相應的軀體疾病體徵時,應當想到有老年期抑鬱症的可能,特別是出現抑鬱情緒障礙後,應及時去專科醫院就診。

    老年期抑鬱障礙的處理原則

    1、 一般治療  加強飲食護理,增進營養,對伴發的軀體疾患給予恰當的治療。

    2、 心理治療  老年患者常有理解力低下,語言交流可能受到限制,非言語交流與支援對於改善老年抑鬱障礙患者的無力感和自尊心低下有效。集體心理治療對於消除患者的孤獨感、無助感和無用感有幫助。

    3 藥物治療  新一代抗抑鬱劑SSRIs、SNRIs類藥物現已廣泛用於老年抑鬱障礙患者,治療效果較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