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疼痛科 副主任醫師 王宗華

  過去多認為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是一種伴隨現象。

  現在認為高尿酸血癥是原發性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

  兩者關係密切。血尿酸水平與高血壓呈正相關。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在30-35%,尤其是未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血尿酸增高可高達約58%。血尿酸水平梅增加1mg/dl,發生高血壓的危險就增加23%,男性血尿酸水平提高3mg/dl,發展為高血壓的可能性為87%。基礎血尿酸水平是高血壓發病的最強的獨立預報因子。國內由中科院阜外醫院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均與高尿酸呈極度顯著正相關,尤其是舒張壓升高與血尿酸水平直接相關。

  3.2高血壓合併高尿酸的發生機制

  3.2.1高血壓患者高尿酸的發病機制

  ⑴腎血流動力學紊亂:高血壓患者腎血管阻力增加;高血壓患者多見微量白蛋白尿,而後者與血尿酸增高有明顯相關;高血壓患者伴有嚴重腎臟和全身血管損害者,血尿酸增高更為顯著;伴有家族性高尿酸血癥腎病者,腎血流動力學異常先於尿酸代謝失常的出現。

  ⑵微血管病變:高血壓患者由於微血管病變導致組織缺氧,抑制離子交換轉運系統,使腎小管分泌尿酸被抑制而導致高尿酸血癥。

  ⑶腎灌注不足;長期高血壓可導致腎灌注不足,促發良性腎小球動脈硬化。腎小管因缺氧而導致此部位的乳酸生成增加,而乳酸對尿酸的排洩有競爭抑制作用,使尿酸排除減少,造成尿酸瀦留,進而引起高尿酸血癥。

  ⑷胰島素抵抗:長期高血壓可能存在胰島素抵抗,發生繼發性高胰島素血癥,增高的胰島素可影響尿酸的排洩,使尿酸升高。另外,高血壓患者採用利尿劑,特別是與噻嗪類和袢利尿劑治療,血容量減少,尿酸重吸收增加。

  3.2.2高尿酸水平升高導致高血壓的機制

  血清高尿酸水平可刺激腎素分泌,引起腎素-血管緊張素啟用,抑制NO合酶1,引發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而導致高血壓。

  尿酸還可啟用血小板5-羥色胺、ADP等血管活性物質釋放增多,破壞血管內皮細胞而加速脂質沉積,同時血尿酸增高還可促進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和脂質過氧化,促進氧自由基產生增加,並促進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

  尿酸在血液中的物理溶解度很低,當發生高尿酸血癥時,尿酸鹽微結晶容易析出而沉積於血管壁,直接損傷血管內膜,引起內膜炎症反應,觸發動脈粥樣硬化。

  高尿酸通過胰島素抵抗而致血迴圈中內皮素增高,而內皮素又可致血管內皮功能改變,外周阻力增加。

  尿酸在腎單位減少導致高血壓中間發揮中介作用。

  3.3高尿酸合併高血壓的危害

  多項研究證實,合併高尿酸血癥的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也增加。有報道其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為尿酸水平正常患者的3-5倍。尿酸每增加50umol/L,心血管死亡危險增加14%。NHANESIII研究顯示,血尿酸水平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血尿酸水平≥417umol/L(7mg/dl)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

  在自發性高血壓大鼠,抑制黃嘌呤氧化酶能明顯降低微血管張力並使血壓下降。

  4、高尿酸血癥的處理

  4.1改變生活方式

  4.1.2飲食控制

  4.1.3大量飲水

  4.1.4鹼化尿液

  4.2藥物治療

  4.2.1促進尿酸排洩的藥物:苯溴馬隆、丙磺舒

  4.2.2抑制尿酸合成劑:別嘌呤醇

  4.3高血壓合併高尿酸的處理

  至今尚無明確定論。有人提出在血尿酸水平明顯升高的患者男性>773umol(13mg/dl),女性需加經典的降尿酸藥物,如別嘌呤醇。

  容量依賴性高血壓使用利尿劑要小心。血管緊張素II受體(AT1型)拮抗劑可使用(氯沙坦)。

  在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組織起草的《無症狀高尿酸血癥合併心血管疾病診治建議專家共識(草案)》指出理想的血尿酸濃度應控制在6mg/dl以下。對於高尿酸血癥合併心血管危險因素並且血尿酸>471umol/L的患者以及無合併症但血尿酸值>530umol/L的患者,應接受降尿酸藥物的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