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是中老年常見的臨床症狀。中醫認為腎陽不足是致病的重要因素。跟痛症是跟骨周圍不同的組織發生病變引起的一組綜合症狀。
病因病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組織發生退行性改變,長期勞損使足跟部組織發生病理改變.如足跟脂肪纖維墊炎、跖腱膜炎、跟部滑囊炎、跟腱周圍炎、跟骨高壓症和跟骨骨刺等。這些跟骨周圍不同組織發生的相應疾病,是形成跟痛症的重要病因。
臨床表現及診斷
1、足跟脂肪纖維墊炎 足跟纖維脂肪墊簡稱跟墊,由彈力纖維分隔,包繞脂肪組織組成,有吸收震盪和防止滑動作用。跟部被硬物刺傷或長期壓迫或受風寒溼侵襲而引起跟墊炎。患者跟下疼痛、腫脹,有淺在壓痛。足跟負重區內側壓痛,老年人跟墊萎縮變薄,易引起症狀,區域性可觸及纖維索塊狀物。
2、跖腱膜炎 跖腱膜起自跟骨結節而至於跖骨,是足底較大的彈力腱膜。外傷、勞損及寒冷潮溼可引起跖腱膜炎症,足外翻者尤其容易患此病。患者常有跟下或足心疼痛,足底有牽扯和緊張感,跟骨結節部位及腱膜中段壓痛明顯。
3、跟部滑囊炎 外傷或反覆摩擦可使跟骨下、後或跟腱前滑囊發生炎症。患者區域性疼痛、腫脹,有壓痛。如合併感染可引起紅、腫、熱、痛等典型炎症表現。
4、跟腱周圍炎 跟腱附著部位周圍組織因外傷或勞損發生炎症引起跟腱部腫脹、疼痛。患者跟腱變粗大,區域性有壓痛,有摩擦感,炎症波及腱鞘時可出現車軸絞軋音。踝關節背伸、跖曲均可加重疼痛。跟腱周圍炎常由於穿硬跟、硬幫鞋,長期壓迫摩擦形成。
5、跟骨高壓症 跟骨本身因慢性壓縮或骨退行性變,跟骨內壓升高導致跟骨痛。跟骨高壓症多見於中老年人,可單側或雙側發病,跟部疼痛影響行走。早期下肢抬高可使症狀緩解,跟骨的內、外側及跖側均有壓痛和叩擊痛。作跟骨減壓治療有效。
6、跟骨骨刺 跖腱膜和趾短曲肌或跟腱的反覆牽拉損傷,跟骨骨質退行性改變,跖腱膜之跟骨附著部位形成錐狀骨質稱為骨刺。骨刺方向多與跟腱和跖筋膜方向一致。跟骨骨刺在跟骨側位X光片上可清楚見到。但有跟骨骨剌的患者,並不一定會發生跟痛症。而有跟痛症時,往往在經過治療使跟骨周圍軟組織炎症消散症狀消失後,而跟骨骨刺仍然存在。跟骨骨刺是老年人骨與關節發生退行性變和老年化生理特徵性表現。
治療
本病的發病部位有所不同,但跟痛症是其共同特徵。其病理變化是跟部周圍軟組織的炎性改變和跟骨骨內壓升高。治療上主要採用鍼灸、按摩、理療、外敷活血通絡藥物,醋酸氫化可的鬆25mg加1%普魯卡因2ml或醋酸氫化潑尼鬆加利多卡因2Tnl痛點局封,使區域性無菌性炎症消退。足跟纖維脂肪墊炎可用跟部中間挖空的軟鞋墊治療。滑囊炎經久不愈者可考慮手術切除。跟骨斜向前下的骨刺保守治療無效時,可手術切除,並作肌肉附著點移位,對頑固性疼痛者可作跟骨下神經切斷。跟骨內高壓症者,可行跟骨內、外側骨刺減壓而消除症狀。跟骨骨折、骨折畸形癒合、跟骨結核、骨髓炎、痛風、腫瘤以及跖管綜合症等,均能引起足跟痛,應與上述疾病相鑑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