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主任醫師 管國芳

  在耳鼻喉科門診,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病例:孩子兩歲多了還不會說話或者說出的話讓人聽不懂,這時候家長才想到來醫院就診,這樣的孩子大多數最後被診斷是聽力出現了問題,即耳聾。而此時為時已晚,孩子已錯過了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機,即使通過干預(如助聽器或人工耳蝸植入),最終還是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能力,嚴重者會影響其健康成長並給家庭帶來巨大的負擔。 其實,這些悲劇本是可以避免的,我國目前普遍開展的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可以從孩子一出生,就對其聽力是否正常作出基本的判斷。

  什麼是新生兒聽力篩查呢?

  所謂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指對每一個新出生的嬰兒,在出生後48-72小時內由聽力篩查技術人員到產科對其進行快速的初步測試(聽力初篩),初篩通過的新生兒說明聽功能基本正常,未通過篩查人群需在出生後42天內復篩;復篩通過的新生兒也說明聽功能基本正常,而未通過復篩的嬰兒需要3個月齡前到國家指定的醫院耳鼻喉科聽力篩查診斷中心做進一步聽力檢查,最終確定是否真正存在聽力損失,以及聽力損失的程度和性質,從而達到早期發現及早期干預的目的。

  為什麼要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呢?

  耳聾是最常見的出生缺陷之一,位居五大殘疾之首,據第2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有0-6歲的聽障殘疾兒童13.7萬人,每年新增耳聾新生兒約2-3萬名。我們知道,聽力是學習語言的基礎。如果我們從一出生就聽不到聲音,那麼根本也不可能學會說話。所謂的“聾啞”,不是因為發音器官(聲帶)有問題而不會說話,而是因為聽不到聲音,不能正常地接收聲音及對聲音作出反應,所以就不能學會說話。科學研究已經表明:語言發育的關鍵期在3歲以前,若在語言發育最重要和關鍵的2~3歲內不能建立正常的語言學習,最終輕者會導致言語障礙、社會適應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學習困難等心理行為問題,重者將導致聾啞。因此對於患有耳聾的新生兒及嬰幼兒,能夠早期發現、早診斷及早期干預尤為重要,通過助聽器或人工耳蝸植入術等手段可以讓孩子聽到聲音,學會說話,做到“聾而不啞”。我國目前30多個省市自治區均開展了不同程度的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聾兒檢出率可達1‰-3‰,新生兒聽力篩查對降低我國聾兒的發病率做出了巨大貢獻。可以說,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是早期發現聾兒的法寶。

  新生兒聽力篩查都怎麼做呢?

  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流程包括初篩、復篩和確診階段。常用的方法有耳聲發射(OAE)和自動聽性腦幹反應(AABR),兩種技術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操作簡便且都是對寶寶沒有任何傷害的。

  初篩一般在寶寶出生的3-5天內進行,在睡眠安靜狀態下,將探頭或耳罩放置在寶寶的一側耳朵開始進行測試,做完一側耳朵再做另外一側。初篩通過,表示您的寶寶聽功能基本正常。初篩未通過,說明您的寶寶聽力可能存在問題,需要在出生後42天內進行復篩。不過您也不要過分擔心,因為在很多情況下,如外耳道胎脂、中耳羊水吸收不完全和孩子不配合等,這種情況即使篩查未通過,也不意味著孩子就是聽障寶寶。

  復篩通過,恭喜您,也說明您的寶寶聽功能是基本正常的,而復篩未通過的寶寶就需要在3個月齡前到指定的的耳鼻喉科聽力篩查診斷中心做進一步聽力檢查,最終確定是否存在聽力障礙以及聽障的性質和程度。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是“通過”,也不能完全確定孩子聽力沒有問題,因為有一種疾病――聽神經病,耳蝸對聲音刺激也能產生反應,僅篩查通過也不能排除,還有一些疾病,孩子出生時聽力正常,到了一定年齡才會發現,這是遲發性耳聾的特點。因此,在孩子0-6歲言語形成期間,如果家長對孩子聽力及語言水平感到懷疑時,應立即到醫院進行聽力學測試。

  對於已確診為聽力障礙的患兒,如何進行聽力干預呢?

  對於聽力障礙的孩子,干預時間越早越好。一般來講,對重度耳聾的患兒,建議在出生後4個月開始選配助聽器;中度耳聾者,建議6個月齡時開始選配助聽器;部分中度及輕度耳聾的小兒,隨訪至8~10個月,確定為永久性聽力損失後,建議選配助聽器同時進行聽覺言語訓練。對助聽器效果不佳的患兒,建議1歲左右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術後進行聽覺言語康復訓練。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