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化療科 主治醫師 李璐

  白領怎樣預防直腸癌

  雖然對於直腸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是認為飲食因素、遺傳因素、息肉、慢性炎症刺激等都與導致直腸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既然直腸癌與飲食、運動關係密切,我們就在這兩方面來一次革命,堵住敵人的進攻,化險為夷。要提醒白領的是:直腸癌是一個狡猾的敵人,它不易被發現。工作忙的白領在百忙中如發現便血了,往往誤認為是痔瘡,一般人的思路易往這裡想,很難想到有可能是直腸癌或胃出血等等。

  直腸癌最初的症狀是便血。而便血,是臨床一個複雜的疾病症狀,它源於多種疾病。白領如果發現便血,應有以下常識:痔瘡的血一般鮮紅,直腸癌的血一般比痔瘡的血偏暗;痔瘡的血往往一滴一滴,直腸癌的血量有時偏多;雖然痔瘡與直腸癌的血都是先血後便(而胃出血大都先便後血),但直腸癌經常血便交融。以上只是一般情況,特殊情況往往較為複雜。總之,發現血便症狀,易及時就醫。最好能做一下直腸指檢和鋇灌腸造影,以利進一步確診。

  由於直腸癌的病因還不完全明確,所以至目前還沒有特殊的預防辦法,下面列舉的預防措施,主要是為了減少癌變機會和早期發現病人早期治療:

  1、積極防治直腸息肉。肛瘻肛裂潰瘍性大腸炎及慢性腸道炎症的刺激,對多發性息肉乳頭狀息肉旦診斷明確,應早期手術切除,以減少癌變的機會;

  2、飲食宜多樣化。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長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飲食,經常吃些含有維生素和纖維素的新鮮蔬菜,可能對預防癌症有重要作用;

  3、防止便祕。保持大便通暢;

  4、高度重視定期的防癌普查工作。隨時注意自我檢查,提高警惕性,發現“警戒訊號”後及時進行診治,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提高直腸癌的生存率。

  尤其是白領工作者,一定不要忽視自己身體的變化,也不要因為工作忙沒時間就忽略去醫院治療,這很可能給你的身體帶來更大的隱患。

  如何預防直腸癌由於直腸癌?的病因還不完全明確,所以至今還沒有特殊的預防辦法。下面列舉的預防措施,主要是為了減少癌變機會和早期發現病人、早期治療。

  (1)積極防治直腸息肉、肛瘻、肛裂、潰瘍性結腸炎及慢性腸道炎症的刺激;對多發性息肉、乳頭狀息肉,一旦診斷明確,應早期手術切除,以減少癌變機會。

  (2)飲食宜多樣化,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長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飲食,經常吃些含有維生素和纖維素的新鮮蔬菜,可能對預防癌症有重要作用。

  (3)防止便祕,保持大便通暢。

  (4)高度重視定期的防癌普查工作,隨時注意自我檢查,提高警惕性,發現“警戒訊號”後,及時進行診治,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提高直腸癌的生存率。

  適當晒太陽有助於預防直腸癌

  目前,直腸癌?已在癌症排行榜中躍居第二位了。直腸癌的發生主要與高脂低纖維飲食、不運動有關,在白領中也尤為普遍。很多白領對一、兩天不排便並不在意,認為沒什麼大不了。但是便結在腸子裡,就變得愈益乾結艱澀,日久損傷腸壁,導致毒素積聚、細胞病變,引發直腸癌。

  直腸癌及早確診,意義重大。如果日常生活中發現血便症狀,易及時就醫。最好能做一下直腸指檢和鋇灌腸造影,以利進一步確診。只要早期發現,直腸癌的治癒率相當高。因為直腸癌屬於腺體瘤,手術早期切除,一般都無大礙!

  直腸癌如何預防?美國的一項研究提示我們:陽光與直腸癌的發病率關係密切。美國南部日照時間長,直腸癌的病發率也低。這說明:維生素D對直腸癌的預防有一定積極作用。而整日在寫字樓內不見陽光、出門又乘汽車的白領,體內維生素D的含量肯定有限。既然缺乏由陽光合成的維生素D,那麼從飲食中攝取足量的維生素D是否有效呢?

  有一種意見認為飲食中的維生素D在體內一樣起作用。但另有一種意見認為:無論飲食中怎樣攝取維生素D,都必須有陽光中維生素D的參與才能發揮其應有的生化作用。很多臥床的老人為防止骨質疏鬆,口服維生素D,但研究結果表明:沒有紫外線的參與、沒有運動的刺激,維生素D並不吸收。

  膳食纖維可抗癌

  劍橋大學曾經公佈一項有關飲食與癌症的大型研究,接受調查者達40萬人之多,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飲食與癌症研究。結果顯示,高纖維飲食能有效減低患上致命癌症的危險機率達40%,特別是結腸癌及直腸癌。

  在過去,法國醫學界也有研究發現,有三成的癌症病例與病人的飲食習慣有直接關係。法國醫學科學院曾在《飲食與癌症》調查報告中指出,高脂肪食物以及全脂奶、肉等飽和脂肪酸食品不但容易引發多種癌症,尤其是結腸癌和直腸癌,也易於引發心血管疾病。

  膳食纖維可刺激腸的蠕動,同時也可縮短食物通過腸道的時間,減少糞便中致癌物質與腸黏膜接觸的機會,將大便、毒素儘快排出體外。

  溫馨提示:膳食纖維主要來自天然的蔬菜、水果、穀類及豆類。蔬菜中的十字花科蔬菜含豐富抗氧化維生素C及胡蘿蔔素,可抑制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合成,此類蔬菜包括花椰菜、芥菜、白菜等。而黃色和綠色蔬果中,大都含有豐富類黃酮素,其他如洋蔥、蘋果皮等食物也都含有類黃酮素,多吃也有助於預防癌症。

  【痔瘡背後隱藏直腸癌】

  直腸癌,早期很容易與痔瘡混雜,如何區分至關重要。

  首先,痔瘡常不會引起排便困難,尤其是大便變細。即使是痔核脫出嵌頓,也僅表現為短期因排便疼痛而不願用力解大便;一旦水腫及炎症消退,立即恢復正常。而直腸癌患者早期即出現排便困難,大便變細,伴有腹部膨脹、陣發性腹痛,有時可感到腸鳴音。症狀一般不會自行緩解,常呈進行性加重。

  其次,直腸癌患者腫塊不會縮小,只會逐漸長大,呈菜花樣,淡紅色,觸之易出血:而痔瘡水腫的腫塊往往是光滑的,呈暗紅色或暗紫色,觸之不易出血。

  此外,直腸癌晚期有時會因為腫瘤侵犯周圍組織而表現相應的症狀,如侵犯膀胱可引起尿痛、尿頻,侵犯骶前神經會出現劇烈持續的疼痛,轉移到肝臟可出現肝腫大、黃疸,並有貧血等現象。

  因此,大便出血的病人即使患有痔瘡,也要高度警惕發生直腸癌的可能,必須進一步檢查以排除癌腫的可能。必須重視直腸指檢、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等檢查方法的應用。

  直腸癌的危險人群大腸癌指的是發生在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的癌瘤,是一種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各種惡性腫瘤中排行第三。近年來我國大腸癌的發病呈顯著上升趨勢,僅上海在20年間發病率就增加了2~3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人患大腸癌的比例在增加。雖然醫生們都相信大腸癌的增加與飲食中脂肪含量的增加有關,然而其確切原因仍不清楚。目前,醫學界已知的是某些疾病與大腸癌關係密切,患這些疾病的人被稱為大腸癌的高危人群。所以,從預防和早期診斷的角度來了解這些疾病和易患人群,是很有好處的。

  大腸息肉:息肉是從腸黏膜上長出來的一種贅生物,大小、形狀、數目、部位各異。患者中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較多,隨著年齡的增加息肉也在增多,依靠結腸鏡即可確診此病。息肉究其來源主要分為腺瘤性和增生(炎症)性兩大類。已知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多發性的和直徑大於1釐米的腺瘤性息肉癌變危險性較大,被稱為大腸癌的癌前病變,必須摘除乾淨;即便已經根治了腺瘤性息肉的患者,也要定期複查,以觀察是否復發。

  潰瘍性結腸炎:不是一般說的結腸炎,而是以反覆發作的膿血便為主要症狀,結腸鏡檢可見“口瘡”樣潰瘍的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發生癌變的機率比正常人高5~10倍,特別是未成年時就發病,而且病變一直在活動、病變範圍廣泛、病程在5年以上的人,癌變危險性更大。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我國潰瘍性結腸炎病人明顯增多,由此引發的癌症患者也在增多。

  日本血吸蟲病:該病流行於我國南方長江以南地區。血吸蟲的蟲卵長期存在於大腸黏膜中刺激腸黏膜而導致癌變。血吸蟲病重災區與無此病地區相比,大腸癌的檢出率要高12.3倍。

  盆腔接受過放射治療者:子宮、卵巢癌患者常要接受放療,其直腸癌的發生率比常人高出4倍,尤其是放療10年後、放療劑量較大的患者。

  以前患過大腸癌者:約2%~11%的大腸癌患者在治療了第一個癌灶後又發生第二個原發大腸癌灶(不是復發),這被稱為異時多發。所以說,患者不要因已經治療過就高枕無憂,而要定期複查。以往接受過卵巢癌、乳腺癌手術,或施行過輸尿管乙狀結腸吻合術的人也是大腸癌的高發人群。

  大腸癌患者的家庭成員:有大腸癌家族史者大腸癌的發生率比無家族史者高3倍,除遺傳因素外,可能與相同的飲食習慣有關。

  其他:膽囊切除術後的病人,小腸吻合術後的病人,石棉加工業與紡織業的工人也是高危人群。

  直腸癌患者的膳食原則

  腸癌患者的飲食要多樣化,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長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飲食,常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及防癌食品。如西紅柿、深綠色和十字花科蔬菜(芹菜、莞荽、甘藍、芥菜、蘿蔔等)、大豆製品、柑橘類水果、麥芽及麥片、蔥、蒜、姜、酸奶等。

  直腸癌患者的膳食原則

  (1)結腸、直腸癌病人多有反覆發作、遷延不愈的腹瀉,消化能力弱,故應予以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

  (2)結直腸癌病人多有便中帶血,晚期病人常大量便血,故應少服或不服刺激性和辛辣的食物。

  (3)病人久瀉或晚期病人長期發熱、出汗、損傷津液,故宜多飲水或湯液,主食可以粥、麵條等半流滇飲食為主。

  (4)病人多有食慾不振、噁心,甚至嘔吐等症狀,故宜攝取清淡飲食,切忌油膩。

  (5)結直腸癌晚期病人久瀉、便血、發熱,大量營養物質和水分丟失,身體消瘦,體重減輕,氣血兩虧,宜服富有營養的滋補流汁藥膳。

  吸菸女性易患直腸癌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吸菸婦女發展成直腸癌的危險是從不吸菸婦女的近兩倍,特別是那些每天大量吸菸、長期吸菸以及在老年時才戒菸的婦女,患直腸癌的危險更高。這也支援了早期關於這方面的研究結果。

  發表在最近出版的《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上的這項研究稱,戒菸和預防仍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對14000名、年齡為50至79歲的婦女,就她們的直腸癌發病率進行了長期觀察性研究。在這些婦女中,51%的人從不吸菸,42%的人曾經吸過煙,7%的人是現在仍吸菸。研究人員發現,在吸菸平均時間為7.8年以上的婦女中,有1242人患上了侵入性結直腸癌,其中有176人患了直腸癌。

  與那些從不吸菸的婦女相比,目前正吸菸的婦女,發展為直腸癌的概率為95%,但不會增加結腸癌的概率。

  研究人員在考慮了其他因素對結直腸癌發病的影響後,上述研究結果仍然成立。這些因素包括,年齡、種族、家族史、體力活動、非甾體抗炎藥物、激素療法;飲酒、鈣的攝入量、纖維、脂肪和紅肉的攝取量,腰圍以及女性糖尿病家族史等。

  研究人員總結指出,這項研究為鼓勵婦女預防吸菸和戒菸提供了又一個理由。是防止直腸癌發病的方法,仍在繼續吸菸的婦女應及時接受正常的結直腸癌篩查。

  直腸癌,少吃煙薰食品,油炸食品,過於辛辣,刺激性太強,不好消化的食品。

  (1)從飲食中攝入的動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質的危險性就越大。

  (2)高脂肪飲食可增加腸道內膽汁酸的分泌,後者對腸道粘膜有潛在的刺激和損害。如果長期處在這種刺激和損害中,可能誘發腫瘤細胞的產生,導致大腸癌。

  飲食建議一

  (1)少吃或不吃富含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食物。包括:豬油、牛油、雞油、羊油、肥肉、動物內臟、魚子、魷魚、墨魚、雞蛋黃以及棕櫚油和椰子油等。

  (2)植物油【花生油、豆油、芝麻油、菜籽油等】限制於每人每日20~30克左右【約合2~3湯匙】。

  (3)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

  (4)適量食用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欖油、金槍魚等。

  (5)在烹調過程中,避免將動物性食品和植物油過度加熱。

  (6)攝入膳食纖維素。預防大腸癌的生力軍增加膳食纖維素的攝入,能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其原因,可能是膳食纖維素有較強的吸水性,可增加糞便的體積,使糞便成形,利於排便,降低腸道中致癌物質的濃度,從而減少發生大腸癌的危險。

  飲食建議二

  (1)每日補充膳食纖維素30克以上。

  (2)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素的食物。如:魔芋、大豆及其製品、新鮮蔬菜和水果、藻類等。

  (3)在維持主食量不變的前提下,用部分粗糧替代細糧。

  (4)攝入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作用不可小視,科學研究表明,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微量元素硒等在預防惡性腫瘤方面都有潛在的作用。

  飲食建議三

  (1)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補充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

  (2)適量食用核桃、花生、奶製品、海產品等,以補充維生素E。

  (3)注意攝取麥芽、魚類、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

  (4)如果因各種原因,難以保證上述食物的攝入,可適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合劑。

  飲食建議四

  (1)馬齒莧、雞蛋各50g,或獼猴桃適量。逐日50g,製作成食品常年服用。對直腸癌者有輔助治療功效。

  (2)黃花菜30g,木耳15g,血餘炭6g。將前兩種水煎取汁300ml,沖服血餘炭。亦可常服鮮無花果。對直腸癌便下血水者有治療作用。

  (3)直腸癌並有明顯貧血者,可用黑木耳30g、紅棗30枚,做成食品為1日量,逐日食之。

  (4)對放療或化療後白細胞減少者,可用苡米、芡實、菱角、蓮子等煮粥佐餐,常食之。或多食香菇、平菇、口蘑、黑木耳、銀耳等,能提升白細胞,增強機體免疫力。

  飲食建議五

  (1)建議患者多食種子類的植物,如綠豆、豌豆、扁豆、赤小豆、豆芽、穀類、馬鈴薯等,認為這些種子類的植物均含有能阻止腫瘤啟動因子活動的化合物。

  (2)營養學家還發現,有色蔬菜如胡蘿蔔、紅薯、菠菜、油菜等食物;能增加機體的抗癌能力,尤其胡蘿蔔是防癌食物中的最佼佼者。常吃胡蘿蔔可降低腸癌的發病率。甘藍類的捲心菜、包菜等,含有一種叫吲哚的物質,能抑制癌的發生。多食菠菜可清理腸內積熱、減少有害物質的吸收、降低腸癌的發病機會。大蒜、蔥頭、番茄具有抗癌作用;獼猴桃果、薏米對腸癌的防治有一定效果,亦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3)專家們認為,海帶、紫菜合大量碘、鈣及胡蘿蔔素等,能將人體內的一些有毒有機物質轉化為無毒物,並具有清熱、潤腸、通便與防腸癌的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