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肝膽外科 副主任醫師 胡青鋼

  原發性肝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中晚期肝癌雖經多種治療綜合措施,但根治機會少,易有遠處轉移預期後果較差。早期肝癌體積小,包膜完整、腫瘤分化好,遠處轉移少,機體免疫狀態較好,因此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對臨床效果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是提高肝癌術後生存率的關鍵。

  根治性手術仍是肝癌治療的首選,腫瘤大小是影響切除後預期後果的最重要因素。臨床上,單個癌結節最大直徑不超過3釐米或兩個癌結節直徑之和不超過3釐米的,稱為小肝癌,經區域性切除後,1、3、5年生存率分別達到95.0%、91.7%和85.3%。小肝癌切除是目前肝癌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徑,

  小肝癌主要是在高發區普查發現,或在肝癌高危人群隨訪發現。所謂肝癌高危人群是指年齡在40歲以上且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有5年以上的肝炎病史或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標記為陽性者;有5-8年以上的酗酒史並有慢性肝病臨床表現者;已確診的肝硬化患者。

  對於具有以上高危因素或在就醫過程中偶然發現肝臟腫塊的病人,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選擇合適的影像學方法和有經驗的臨床醫生,定位診斷腫瘤和判斷腫瘤性質:

  首選B超,因其簡便無創傷,便於複查,有經驗的醫師能發現直徑1cm的小肝癌。超聲與手術中所見結節一致者佔80%。

  CT和核磁共振成象(MRI)對肝癌的診斷價值優於超聲。 作CT掃描能發現直徑<1cm的癌灶,配合CT增強掃描可與肝血管瘤相鑑別。

  2、每半年進行一次血清甲胎蛋白的測定;

  甲胎蛋白檢測是一種較理想的發現小肝癌的初查方法,甲胎蛋白測定與B超檢查是發現小肝癌的重要手段。對於甲胎蛋白升高的病人在未發現肝癌之前,要每月複查甲胎蛋白和B超,直至甲胎蛋白降至正常或診斷為肝癌為止,只有這樣才能儘早發現小肝癌。

  對於發現於肝臟上的、〈3cm的實質性佔位性病變的病人,應諮詢富有經驗的專科醫師,由其根據專業臨床經驗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

  由於發生於肝臟的惡性腫瘤對人體危害巨大,且外科手術切除肝臟腫塊的禁區已被攻克,小肝癌切除的效果也已得到公認,因而對發生於肝臟的小的佔位性病變宜採取相對積極手術的態度,以避免因姑息等待導致可能存在的惡性腫瘤進一步發展或遠處轉移導致嚴重後果。

  在專科醫師的指導和建議下相對積極的進行手術切除,能有效防止小肝癌的發展,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