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科 主治醫師 鄭文賢

  康復鍛鍊的意義:骨與關節損傷損傷後導致肢體功能喪失,早期由於著重對損傷本身進行治療,功能問題暫處於次要地位。晚期隨著損傷的痊癒,功能障礙又成為主要矛盾。無論早期還是晚期,都不應忽視鍛鍊對功能的重要影響。
  (1)有利於消腫:創傷導致區域性出血、水腫,靜脈和淋巴迴流障礙又加重水腫。肌肉的痙攣、活動減少,使肌肉對靜脈迴流的唧筒作用消失。肌肉的收縮鍛鍊可以增加損傷肢體的血液迴圈,肌肉的唧筒作用增加靜脈及淋巴迴流,促進水腫消退。
  (2)促進骨折癒合:區域性血液的增加,為骨折端的癒合提供了良好的血運基礎。由於肌肉的收縮活動骨折端可產生微動,這些輕微的異常活動可以刺激骨折端產生大量骨痂,有利於癒合。骨折端的縱向擠壓可使骨折端緊密接觸,使骨折癒合加速。在骨折癒合後期,肢體承受一定的生理壓力可以促進骨痂塑形,使之更為符合生物力學需要。關節內骨折早期的關節活動,可以使關節塑形,對恢復關節面的活動度很有意義。
  (3)減少關節僵硬:導致關節功能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骨折後受損的關節或鄰近關節處於長期制動或活動減少的情況下,軟骨得不到擠壓,加上關節液的形成減少,關節軟骨失去滋養,出現壞死、脫落。關節腔內的壞死軟骨片導致大量的白細胞滲出,釋放炎性介質,加重了關節滑膜的充血、水腫、滲出,使關節粘連加重。肌肉在骨折處的粘連是導致關節功能障礙的另一原因。粘連的肌肉失去正常的收縮功能,致關節活動障礙。早期的康復鍛鍊可最大程度減少關節及肌肉粘連的發生。

  (4)減少肌肉萎縮和肌力下降的程度: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關節運動功能喪失,均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縮。功能鍛鍊可以減少肌肉萎縮程度,並使肌肉儘快恢復正常肌力,還可以始終保持中樞神經系統對相關肌肉的支配,一旦固定解除後不需要重建這種關係。
  (5)減少臥床併發症:可以防止褥瘡、面板壓迫性潰瘍、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併發症的出現。
  (6)促進神經肌肉反射,協調功能的恢復:例如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後,經過本體感覺等訓練,有助於下肢關節平衡和協調能力的恢復。
  現代骨科治療的理念改變
  術後早期、科學、持續的康復鍛鍊對於患者的功能恢復具有重要的意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