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 蔣偉

  由於膠質瘤的侵襲性,單一的結構性MRI成像不能精確地反映腫瘤邊界。大量研究發現磁共振波譜分析成像(MRS)中Cho/NAA指數(CNI),能夠準確地顯示膠質瘤的侵襲範圍。上海華山醫院神經外科Jie Zhang等將多體素MRS影象融合至導航系統的MRI影象,依據CNI指數定位膠質瘤的代謝性邊界,進行膠質瘤切除術。研究結果發表在2015年12月的《Journal of Neurosurgery》在線上。

  該研究選取15例原發性膠質瘤患者,術前作3D-MRS成像,再將CNI影象與結構性影像MRI影象融合並註冊入導航系統。在MRS成像中,選用0.5、1.0、1.5三種不同的CNI指數作代謝性邊界定位;不同的CNI指數獲得的膠質瘤代謝影像性影象具有明顯差異性(P<0.05)。對於低級別膠質瘤,其結構性影像mri影象和代謝性影像mrs影象顯示的體積呈顯著性差異(cni=0.5,p=0.0005;cni=1.5,p=0.0129);同樣在高級別膠質瘤中也具有顯著性差異(cni=0.5,p=0.0027;cni=1.5,p=0.0497)。15例患者腫瘤切除均在mrs和dti成像學導航下完成。在最大範圍安全切除的原則下,沿代謝性邊界切除腫瘤。沿代謝性邊界切除的膠質瘤平均體積大於沿結構性邊界切除的59.48%。15例患者僅1例術後出現短暫語言障礙。經1年隨訪,只有1例高級別膠質瘤患者在術後9個月復發。< span="">

  作者指出,通過MRS成像融入術中導航技術,選擇適當的CNI指數,對膠質瘤代謝性邊界進行定位,指導手術切除。同時融合DTI成像,可以實現在保護神經功能的前提下,提高腫瘤全切率。

  圖1. 代謝性與結構性MRI影象的融合。A. CNI指數0.5、1.0、1.5顯示的膠質瘤MRI成像;B. 膠質瘤術後MRI成像;C. 功能MRI的DTI成像呈現錐體束;D、E. CNI指數為1.0時,代謝性邊界最接近錐體束,此時可獲得最大安全程度的腫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F. MRI矢狀位顯示的代謝性邊界與錐體束的關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