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胃腸外科 副主任醫師 閔凱

  現代外科解剖學已經證實:腹橫筋膜的破損或鬆馳是引起腹股溝疝(疝氣或小腸氣)最根本的原因,恢復腹橫筋膜的解剖完整性,是任何一種疝修補術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違反這一原則的操作是腹股溝疝修補術後疝復發的重要因素。腹腔鏡疝修補術正是遵循這一原則而設計,利用大塊補片覆蓋包括斜疝、直疝、股疝等的整個腹壁缺損區,有效恢復腹橫筋膜的完整性,修補更徹底,複發率更低。

  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發展已有20多年,從開始的平片法(Lichtenstein),到後來的疝塞加平片、疝裝置(PHS),kugel修補術,方法較多,仍在不斷完善,較傳統手術有比較理想的效果。

  但手術破壞了腹股溝管的解剖結構,補片與腹股溝管周圍組織融合粘連,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特有的併發症:

  1、術後的慢性疼痛約佔10%,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其原因是術中破壞了腹股溝管的解剖結構、術中不可避免的神經損傷、術後補片粘連攣縮牽拉神經所致,到目前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

  2、補片異物感比較常見,硬硬的一塊,這種感覺比較難受。

  3、傷口感染:由於切口較大,補片表淺,這種感染可能是近期,也可能是術後幾個月才出現,最終可能要重新開刀取出補片。

  4、術後的併發症較多,如陰囊紅腫、陰囊積液積血、睪丸炎、睪丸疼痛、睪丸萎縮。

  5、性生活的不適感、精索靜脈曲張:由於補片與精索粘連或補片卡壓精索引起。

  6、最新一期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導了因補片與精索粘連引起輸精管梗阻性無精症,這是個新問題。

  腹腔鏡疝修補術和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究竟哪種更有優勢?國內外就這個問題做了很多大樣本、多中心的RCT研究,有些試驗的樣本超過2000例,隨訪2年以上,隨訪率達95%,非常有說服力。這些試驗從循證醫學的角度一致論證了:在術後疼痛、住院時間、恢復日常生活、上班工作、恢發體育活動等方面,腹腔鏡疝修補術絕對優於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

  從修補原理來說,腹腔鏡疝修補術屬腹膜前修補,能最有效地恢復腹橫筋膜的完整性,利用大塊補片覆蓋包括斜疝、直疝、股疝等的整個腹壁缺損區,修補更徹底,複發率更低。

  總之,無張力疝修補術取代傳統張力修補術已是不爭的事實,腹腔鏡疝修補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疼痛輕等優勢毋容置疑,必然是疝修補的發展趨勢是可以預見的。

  腹股溝疝(俗稱小腸氣或疝氣)是由於腹股溝區的組織薄弱、缺損,在腹壓增加時,組織或器官疝出而形成。疝託和疝帶只能暫時緩解症狀,手術修補才是唯一根治方法。

  傳統的手術已經開展100多年,屬於自身組織有張力修補方法,就是在進行腹壁修補時用粗線將缺損周圍肌肉和韌帶等縫在一起。缺點是切口較大,術後病人會感到疼痛,容易復發。而且,術後病人需臥床3天,3周後出院還需繼續休息,3個月後才能進行正常的生活。

  無張力修補是1989年美國醫生提出的,是疝修補術的一個“里程碑”。它的特點就是避免了傳統手術的強力縫合,通過高科技材料把缺損修補好,術後病人疼痛感較輕,複發率低,也不需要臥床3天。它又分為:1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2腹腔鏡疝修補術。

  那麼,以上兩種方法何種更好?有學者將疝修補比喻為修補一隻有一個洞的裝水木桶,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就相當於在桶的外面補了一塊,桶內水的壓力大了可能會將外面的補片衝開,而腹腔鏡疝修補術相當於在桶的內面補了一大塊,桶內水的壓力不會將補片衝開導致復發。隨著病人隨訪時間的延長,更會顯示出腹腔鏡疝修補術的徹底性和更低的複發率。

  我院從2004年開始,最先利用腹腔鏡技術進行成人疝修補術,至今已完成近600例,居全省之首,效果非常理想。腹腔鏡成人疝修補術不象傳統手術或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需要較大切口,無需解剖腹股溝管,無需分離精索,因而腹股溝管和精索各層不受損傷,只需2個0.5cm小切口、1個1cm小戳孔便能完成手術,複發率<1%.遠較傳統手術10%為低。它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切口小、術後美觀、;能探查對側隱性疝,並予以治療;一次切口可對雙側疝進行修補等獨特優點;對復發疝更是唯一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腹腔鏡疝修補術優勢明顯,效果肯定,是成人疝修補術的發展趨勢。正如北京協和醫院名譽院長朱預教授在第三屆全國疝和腹壁外科學術研討會上所說:“二十一世紀腹腔鏡疝修補術在國外的廣泛應用已有先聲奪人之勢,而在國內,隨著國家和人民經濟條件的改善,腹腔鏡疝修補術肯定越來越多為病人和術者歡迎採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