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肝病科 主任醫師 陳盛鐸

  從中醫學角度認為肝炎病毒屬溼毒之邪。溼毒侵入人體留居肝臟,損傷肝體,肝體失用,可至疏洩失常,肝絡血運障礙,氣血津液輸布失調,津凝為痰,血滯為瘀,可至痰瘀相伴同生(肝生痰瘀)。痰瘀為津血不歸正化的產物,因津血同源故痰瘀亦同源。久病傷氣、溼邪傷脾,到了肝硬化階段氣虛血澀、氣虛津停亦可致痰瘀同生。痰瘀相互影響,痰阻脈道,妨礙血行生瘀,瘀阻脈絡,津液失布生痰,形成痰瘀互生。唐容川《血證論》言:“痰亦可化為瘀”,“血積既久,亦能化為痰水”; 朱丹溪《丹溪心法》“痰夾瘀血,遂成窠囊”;張介賓《景嶽全書》“元氣虧損,神機耗散,水中無氣,精凝血敗,皆化痰耳!此果痰也,果精血也,豈有精血之外而別有所謂痰者耶?”。上述認識說明了痰瘀同源、痰瘀同生、痰瘀互生之理。隨痰瘀日漸增多,病變繼續發展,累及腎元,正元虧虛,痰瘀愈盛,以致痰瘀互結,留戀於絡中,膠著難解,氣血不營,肝體失養日漸枯萎變硬出現肝功能衰竭,甚者痰瘀結塊成癌。痰瘀互結預示病情危重難愈。上述“痰瘀同源、痰瘀同生、痰瘀互生、痰瘀互結、阻滯肝絡”理論明示痰與瘀相伴而行貫穿於肝炎肝硬化病程始終,痰瘀阻絡是肝炎肝硬化的病理中心環節,“祛瘀化痰”應為肝硬化基本治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