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副主任醫師 馮斌

  兒童發作性睡病的病因病機不外乎虛實之分,實證病因溼阻中焦、痰濁內生和肝鬱氣滯、風痰阻絡;虛證則為腎陽不足、寒痰凝聚。無論虛實,化痰開竅始終貫穿其治療始終。

  發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種以白天不可抗拒的睡眠及睡眠增多為主要表現的睡眠障礙性疾病。其主要特徵是白天突然發生的不可抗拒的睡眠、發作性猝倒症、睡癱症和睡眠幻覺,也稱為發作性睡病四聯徵。人群患病率約為0.03%-0.16%,無明顯性別差異,該病從兒童早期到老年期均可發病,是一種終身性睡眠疾患。根據其臨床表現及症狀,屬於中醫學“多寐”等範疇,究其病因,結合筆者長期的臨床經驗,認為兒童發作性睡病與痰密切相關。

  1、溼困中焦、痰濁內生:

  脾胃居於中焦,主運化水溼,與肺、腎、三焦、膀胱等臟腑相互協調,維持水液代謝的平衡。若患兒素體脾氣虛弱,不能運化水溼,溼邪困阻脾胃,痰濁壅盛,氣機升降失常,清陽之氣不能濡養頭目而出現頭昏欲寐、倦怠嗜臥等症狀。《丹溪心法中溼》曰:“脾胃受溼,沉困無力,倦怠嗜臥。”李東垣《脾胃論》雲:“脾胃之虛,怠惰嗜臥。”由此可見,脾虛溼困、痰濁內生是兒童發作性睡病的重要病因病機。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可將水谷精微上輸頭目,同時輸送達四肢百骸。若患兒平素喜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等食物,溼濁內生,困阻脾胃,脾不能正常運化水溼,聚而為痰濁,清竅被蒙而頭目昏沉、四肢乏力、睡眠增多等。《靈樞海論》雲:“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若溼邪蘊而化熱,溼熱交蒸上蒙清竅,內擾肝膽,氣機鬱滯而加重神識昏聵、多臥嗜睡症狀。

  2、腎陽不足、寒痰凝聚:

  人體水液代謝的正常途徑主要依靠肺的通調水道、脾的轉輸、腎陽的蒸騰氣化等功能來共同完成,而腎臟的蒸騰氣化為其根本。人體水液的循行、代謝,必須依賴於肺、脾、腎的陽氣正常活動,彼此協調,氣化才能正常進行。腎陽為全身陽氣之根本,人體正常水液代謝需要腎氣的開闔方能進行。若兒童先天不足、感受風寒之邪或久病之後陽氣受損,腎陽不足,氣化不利,水液執行出現障礙,水液停聚於某個區域性所致之病則為痰飲病。“百病多由痰作祟”,痰既是一種病理的產物,又可以成為新的致病之源。明代《壽世保元》雲:“不能言語,怔忡健忘,恍惚去來,頭目眩暈,胸中煩鬱,痰涎壅塞,精神昏倦”,痰除引起一系列症狀外,還容易出現各種神志異常,如神志不清、昏睡等。張錫純認為,痰之標在脾胃,痰之本源在於腎。

  3、肝鬱氣滯、風痰阻絡:

  《醫學從眾錄》曰:“風生必挾木勢而克土,土病聚液而成痰。”風痰是由於脾功能失調出現的病理產物。小兒所欲不遂、情志抑鬱,或學習壓力較大,肝失疏洩之職,氣機阻滯,水液運化失常聚而為痰;肝失疏洩,橫逆犯脾,脾臟運化失司,痰濁內生 ,氣隨痰滯,風痰互結。肝風挾痰上攻,上蒙清竅,症見嗜睡、神志不清等。風痰在發作性睡病的發病過程中互結,各有其不同的表現,風盛則肝陽上亢,易出現急躁易怒、失眠多夢等表現;痰盛則矇蔽清竅而神志不清、多寐等。二者互為影響,痰隨風上,無處不到,風遇痰起,橫竄經絡,日久可以影響氣血而出現瘀血癥狀。

  4、化痰開竅法貫兒童發作性睡病始終

  《金匾要略》謂:“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這是治療廣義痰飲病的總原則。痰因形成的原因不同,在相應的臟腑經絡中表現為不同的病理現象,唯有“元 神”與痰邪最為密切相關。發作性睡病由於脾、腎、肝臟功能失調,痰邪上逆,矇蔽清竅而發作,其發病與痰邪不無關係。因此,其治療關鍵在於化痰開竅,並貫穿疾病始終。

  若神疲嗜臥,頭目昏眩,肢軟無力,面色萎黃,大便溏薄,膽怯易驚,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中醫辯證為脾虛溼困,治則為健脾祛溼、化痰開竅,方以參苓白朮散加減。若昏昏欲睡,身重嗜臥,肢倦無力,伴頭昏倦怠,食後易睡,形體偏胖,舌質淡,苔白膩,脈濡緩。中醫辯證為溼阻中焦,治則為燥溼醒脾、化痰開竅,方藿樸夏苓湯加減。若精神萎靡,嗜睡多臥,手足不溫、怕冷等,舌淡紅,苔白或膩,脈細弱。中醫辯證為腎陽虛者,治則為溫中散寒、化痰開竅,同時佐以杜仲、淫羊藿等益腎之品。若症見神昏欲寐,大笑猝倒,夜寐多夢,驚恐易醒,性情急躁,舌質紅,苔黃,脈弦數。中醫辯證為肝膽溼熱者,治則為清膽瀉熱、化痰開竅,方以黃連溫膽湯加減。

  5、典型病例

  某男,8歲,以“白天發作性不自主睡眠2年餘”為主因就診。患兒2年多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白天睡眠增多,家屬未於重視,逐漸出現大笑後肢體軟弱無力,晚上睡眠不安,噩夢連連,睡醒後癱瘓,記憶力及學習成績下降,且發病後體重逐漸增加,飲食量增多。查頭顱核磁共振檢查無異常,垂體核磁共振檢查除外垂體腫瘤,外院行多導睡眠監測考慮“多發性睡病”,予口服中樞性興奮劑等藥,患兒睡眠一時有所減少,晚上睡眠未有改善,自行停用所服藥物,家屬聽說中藥治療發作性睡病效果良好,特帶患兒來門診就診。刻下症:發作性不自主入睡,診脈時即能迅速入睡,大笑後猝倒,晚上睡眠不佳,多夢,脾氣急躁易怒,形體肥胖,容易飢餓,納食逐漸增多,大便偏幹,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中醫辯證為溼困脾胃、鬱而化熱、痰熱蒙竅。治以清膽瀉熱、化痰開竅為則,方以黃連溫膽湯加減:黃連10g,陳皮6g,半夏6g,茯苓10g,枳實9g,竹茹10g,石菖蒲9g,鬱金9g,甘草6g,鉤藤10g,生薑6g。7付,水煎服。2診,患兒白天睡眠較前減少,晚上仍睡眠不佳,藥已中地,效不更方,上方繼服14付,患兒白天睡眠狀況明顯好轉,白天基本不睡眠或者偶有1次睡眠,晚上睡眠較前明顯好轉,調整方藥繼續治療。本案中患兒平素嗜食肥甘厚膩食物,溼困脾胃,不能運化水溼,聚而為痰,痰濁鬱而化熱,痰熱交阻上蒙清竅則多寐;髓海失聰則記憶力、學習成績下降;痰熱擾心則晚上多夢;痰阻氣機,肝臟疏洩失常易急躁易怒。《靈樞經脈》:“氣盛則身以前皆熱,其有餘於胃,則消谷善飢,溺色黃。”,中焦熱盛則則食入易消化,常覺飢餓。採用黃連溫膽湯清熱利溼、化痰開竅,痰去熱清則神清,嗜睡大減,且中焦熱勢逐減,納食量逐漸減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