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小兒外科 住院醫師 劉少鋒

  兒童膝內翻和膝外翻是較常見的下肢畸形,可分為雙側膝內翻和雙側膝外翻,雙側膝外翻發病率佔這類畸形總數的60%以上,雙側膝內翻約佔25%,其他為單側膝內翻和膝外翻。需手術治療的很少,一般不足10%。

  膝內、外翻的成因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大多數膝內翻、膝外翻是發育性改變屬於生理性的。少數為病理性的,例佝僂病、外傷、炎症、先天性骨骼生長障礙性疾病、四型粘多糖病、腫瘤、脊髓灰質炎及腦癱等, 均可引起下肢力線性排列的紊亂,造成膝內、外翻畸形。一般膝內翻的病變多表現在脛腓骨上端,而膝外翻病變多在股骨下端。

  膝內翻是指雙側下肢伸直位雙側踝關節併攏,雙側膝關節內側並不攏;反之膝外翻是指雙側膝關節併攏,雙側踝關節內側並不攏。一般用膝間距和踝間距表示其程度,0-5cm為輕度,6-10cm為中度,10-15cm以上為重度。

  一般在新生兒時期和嬰兒期,存在輕度膝內翻是正常的。下肢內旋會使膝內翻的外觀更加明顯。1歲以上幼兒在開始站立和行走時出現膝內翻和容易跌倒引起家長的注意,行走時雙膝間距增寬,步態搖擺,足趾內指。應瞭解出現畸形的時間,有無外傷史,治療情況及畸形的進展程度等。X線片顯示股骨、脛骨內側骨皮質增厚,硬化,骨骺、骺板及幹骺端表現正常,脛骨中上1/3向內成角。通常兩側呈對稱性改變,幹骺端-骨幹角生理性膝內翻小於11°,大於11°為脛骨內翻。

  生理性膝內翻不需特殊治療,只需隨訪觀察。佝僂病患兒應採取內科治療,在自覺症狀消失,血鈣、磷、鹼性磷酸酶已正常,年齡較大,骨質堅硬,膝間距250px以上者應手術矯正。

  在1.5~6歲期間的兒童,存在輕、中度膝外翻為發育性膝外翻,是正常生理現象。嚴重膝外翻的患兒出現搖擺步態,因碰膝而分開雙足走路,避免跌倒,患兒易疲勞。足外翻使鞋面向外側突出,兩足尖內指,呈“內八字”步態。如果小腿三頭肌和髂脛束攣縮,出現“外八字”步態,並出現小腿肌腹和大腿前方疼痛。嚴重膝外翻患兒由於改變了股四頭肌和髕腱的走行方向,髕骨可向外脫位。兒童因活動量減少而肥胖。內側副韌帶拉長,以後導致退行性關節炎。

  發育性膝外翻,90%的兒童可自行矯正,無需治療,特別是行走時足尖內指呈“內八字”足者,膝外翻更能自行矯正。如果隨診過程中畸形加重,可採用下肢支具矯正。為防止足疲勞,亦可應用足的縱弓支撐物或足內側楔形物墊高的矯形鞋。

  對於有些中度膝內外翻病例,尤其是肥胖兒童,踝間距和膝間距超過5cm者可考慮佩戴支具和穿矯正鞋。夜間應用膝內、外翻矯形器,目的是保護膝關節,防止韌帶不穩。矯形器可應用1-2年。

  雙膝間距10cm以上的膝內翻和內踝間距10cm以上的膝外翻考慮手術。手術年齡儘量推遲到12歲以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