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是綜合醫學、心理學、物理學、音樂美學等學科產生的一種技術。它利用音樂藝術的結構特點、音響的物理效能、音樂情緒的感染力來協調人的神經生活功能,改善人的心理狀態。音樂治療,可對某些生理缺陷、情緒失調、行為異常以及社會交流障礙等,起到訓練、調節、矯正、教育發生一定的治療效果。
音樂的生理作用是使人的面板電阻和肌肉張力適當,血流速度和呼吸頻率和諧、血壓平穩、心跳協調,胃腸蠕動與消化液分泌良好。音樂的心理作用是對情緒的影響,好的音樂可使人情緒平穩,表現放鬆,愉悅。在音樂節律的調節偌作用下,使人的情緒內在節律也產生相應的共鳴,同時,音樂節律還具有某種“暗示作用”,可以喚起各種情緒反應。
音樂的心理影響大致有:1音樂對情緒的疏導作用,可使內心的抑鬱、彷徨、不安情緒得到疏洩,從而獲得鬆馳。2音樂的意象聯想作用,當感受到一種音樂,人總是與生活經歷、性格、情感和願望聯絡的,可以充分發現自我,喚醒記卻的記憶,領悟到現實與非現實間區別,使情感得到昇華與滿足。3音樂作用於行為,美國的音樂治療學家劉邦瑞說:“音樂治療基本是一種行為科學,它注重的是人的行為動態,和改進行為走向健康的方法。”一般認為,人的心理健康,表現在社會約束與個體自由表現之間的平衡。
兒童多動症恰恰表現有行為的異常,加之兒童多動症存在許多合併症,如:對立違抗障礙、品行障礙、焦慮症、心境障礙、學習障礙、物質濫用等,都可輔助以音樂治療。在臨床工作中也常常可以發現,許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兒童在學習時,主動要求開收音機或開音響來聽音樂,以緩解心理壓力,即是例證。
音樂治療的方式和技術。音樂治療可分集體治療和個體治療。在設計技術方法方面要重視患兒的個人需求,一方面是直接與音樂有關,運用音樂體驗,另一方面是治療者與患兒的關係,通常是靠音樂來建立的,常常分為:感受式音樂療法、主動式音樂療法、即興式音樂療法、創作式音樂療法。
1、感受式音樂療法,是以聆聽音樂為主的方法。可選擇與患兒情感相近的樂曲,意象聯想,選用節奏緩慢的、曲調優美的背景方式加加指導語,歌曲回憶,通過患兒自己點歌曲,來回憶、尋找自我。語言討論感受式,要在聆聽中回憶,聯想進行討論。
2、主動式音樂療法:是通過音樂操作,幫助患兒恢復活力,使他們能認知現實。
3、即興式音樂療法:是給患兒提供非語言交流來進行自我情感表達的新途徑,它能增加患兒的創造性,公應性和人際關係的意識。
4、創作式音樂療法:可用於較大兒童和成人注意障礙多動症,此法可幫助病人增進自己的決斷能力。通過音樂的體驗,獲得一種結構,學習怎樣選擇和作出決定。
音樂治療為患兒提供了一個自由、寬廣的,以協調病人情感和行為,促使病者恢復自我的治療手段,它對情感、行為障礙的患者顯得更為有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