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外科 副主任醫師 張剛

      1、關於水的問題

       清醒後,剛剛接受了心臟手術的病人都會感覺非常渴,非常想喝水。這是正常現象。人體受到大的創傷後,體內的內分泌系統起了變化,會讓人感覺很渴。電影裡,人受了重傷,總要水喝,也是這個道理。但是病人在醫院裡,有醫護人員的監護,有靜脈輸液,病人一般不會缺水。所以說,這種渴是假的。這時如果喝多了水,水進入腸道後被吸收到血管中,成為血液的一部分,血容量就會增加,心臟負擔就會加重。手術後早期病人多合併低蛋白血癥,這些多餘的水就會跑到組織間隙,導致肺間質水腫。病人的症狀是不能平臥。一躺下就咳嗽,咳出來的是類似口水樣的透明泡沫。個別病人甚至發生急性心功能不全。所以,手術後喝水多了,會導致很多問題。山東省立醫院心外科張剛

      水對手術後的恢復非常重要。病人需要水緩解口渴,帶入食物,帶出體內的廢物。沒有一定量的水,病人不會恢復好的。那麼,一天喝多少水合適?怎麼喝好呢?我們所說的“一天”,是指24小時,不是一般人認為的“從早到晚”。所有進入病人身體的水,包括輸液、飲水、粥、湯、麵條、水果、酸奶等,都應該算作“入量”。對於一般成人來說,如果沒有大量出汗、大量排尿、腹瀉等情況,每24小時的總入量應該控制在2000毫升左右。飲水的方法要像喝白酒那樣,用小藥杯,一次少量,一天勻開。切勿拿水杯喝或者拿吸管吸。家屬應該用筆記錄下每次各種食物和水的量。如果水喝多了,只好利尿,排出多餘的水分,可能還要輸白蛋白,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這樣會影響病人的睡眠,可能會導致低血鉀,還會增加費用。

      2、關於飯的問題

      俗話說得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心臟手術後,病人失了血,傷了肉,必須有足夠的營養才可以康復。手術後,有些病人沒有食慾,不想吃飯。家屬應該鼓勵病人進食,做些病人喜歡的、可口的、有營養的食物。這些食物應該以動物蛋白為主,包括各種瘦肉(雞鴨豬牛羊肉均可),雞蛋(尤其是蛋清),酸奶或牛奶(但含水量大),避免吃過多的澱粉類食物,不必非得吃甲魚、鴿子、烏雞等“補品”。每頓吃六、七分飽即可,每天可吃五頓,少吃多餐。如果一頓吃得多了,消化系統負擔重了,會加重心臟負擔,還可能影響呼吸。如果術後飲食不好,營養不良,被迫靜脈輸注高營養液體和白蛋白,醫療花費會也會增加很多。

      3、關於咳嗽的問題

      心臟手術後,肺及氣管、支氣管內會有些痰。如果不能及時排除,會影響肺部的氣體交換,造成病人缺氧或二氧化碳瀦留。所以,及時、徹底地排痰是很重要的。排痰有三個措施,一個是有效的咳嗽,二是體療(翻身和拍背),三是霧化吸入。病人剛剛接受完手術,傷口比較疼,咳嗽和體療會加重疼痛。解決的辦法,是使用彈力肋骨固定帶。這種固定帶有很多牌子,很多藥店和體育用品店都有售。買個合適大小的,系在胸部,儘量靠近腋下,不要系在腹部。應該系得稍微緊一些,讓帶子吃些力。

      手術中被縱行鋸開的胸骨是被不鏽鋼絲固定的。骨質疏鬆、劇烈咳嗽等因素可能導致鋼絲將胸骨切斷。用肋骨固定帶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另外,病人術後積極下床活動,可以明顯改善肺部的情況,避免呼吸系統併發症的發生。傷口疼痛是在所難免的,必要時可以服用止痛藥物。

      4、關於大便的問題

      手術前禁食,手術後吃得少,活動少,導致有些病人術後幾天不大便。大便在結腸中保留時間長了,其中的水分會被腸壁吸收,大便變幹,導致排便困難,個別病人甚至需要用手指將大便摳出。所以,手術後應該每天積極排便,不一定排很多,只要乾淨了就行了。病人可以增加水果、蔬菜的進食量(糖尿病人就只能多吃些黃瓜、西紅柿了),多些粗纖維。必要時可以服用通便藥物或使用開塞露。

      5、關於睡眠的問題

      有些病人年紀大了,睡眠本身就減少了,手術後回到病房,白天的時候,一會兒睡一小覺,一天三、四回。到了晚上,睡不著了,翻來覆去,影響休息,第二天沒有精神,白天又睡,影響進食和下床活動。最後乾脆睡顛倒了。解決的辦法,一是白天不要多睡,二是晚上服用安眠藥物。部分病人實際上是飲水多了,一躺下就咳嗽,影響睡眠。這些病人必須找值班醫生處治一下。

      6、關於疼痛的問題

      心臟手術的大多數病人是胸骨正中切口。胸骨縱向鋸開後,要用撐開器將傷口撐開,冠狀動脈搭橋的病人還需將其左側胸壁抬高,遊離胸廓內動脈。因此,除了胸骨的鋸傷外,胸壁組織會有些挫傷,甚至小的骨折。手術後疼痛是註定的,程度可以不同,強忍則是不必的。手術後24小時內,由於手術中麻藥(主要是芬太尼類藥物)的作用尚未消失,一般病人並不覺得疼痛。但是,第二天開始,疼痛就會變得強烈了。減輕這種疼痛的關鍵是積極應用嗎啡類鎮痛劑,口服、注射或持續泵入。不用太擔心,因為有醫護人員的控制,很少有病人因此發生藥物成癮。這種止痛藥物在全世界每年的用量很大,範圍很廣,沒有證據顯示其會對病人的大腦產生不利的影響。如果病人沒有嚴重的呼吸功能不全或劇烈嘔吐等情況,就可以放心使用止痛藥物,沒有必要害怕一些不太可能的副作用。

      7、關於發熱的問題

      如果心臟內沒有感染性病灶,一般情況下心臟手術屬於無菌手術。但是,幾乎百分之百的病人心臟手術後會出現發熱。如果沒有感染,這種發熱通常持續3-4天,最長可以持續2周。分析其原因,一是體外迴圈對機體的影響,二是體內殘存的積血、積液和壞死組織的吸收。這種發熱與感染所致的發熱有著明顯的不同。首先,病人的體溫一般都在37.5 C°左右,大多數不超過38.0 C°,38.5 C°以上的非常少見。第二,病人在發熱前沒有寒戰或發冷的現象,通常是感覺身體微微發熱。第三,病人沒有中毒症狀,如無食慾、周身痠痛、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第四,吲哚美辛、泰諾等退燒藥物非常有效。第五,病人血像不高。所以,病人手術後發熱不必緊張,只要注意上述情況,好好測量體溫,如實告訴醫生自己的感覺就可以了。手術後病人心臟中多有人工異物(如人工瓣膜、補片、成形環、縫線等),一旦有微生物感染有可能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導致嚴重併發症,故手術中及手術後醫生會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如果醫生判斷病人發生感染的可能性高於正常情況時,會加強抗生素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