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婦科 主任醫師 郎雁

  一、內異症的臨床病理型別

  1、腹膜型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盆腹腔腹膜的各種內異症病灶,主要包括紅色病變(早期病變)、藍色病變(典型病變)及白色病變(陳舊病變)。

  2、卵巢型子宮內膜異位症:可形成囊腫,稱為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習慣稱“巧克力囊腫”)。 根據囊腫大小和異位病灶浸潤程度分為:

  Ⅰ型:囊腫直徑多小於2 cm,囊壁有粘連p層次不清,手術不易剝離;

  Ⅱ型:又分為ABC三種;

  ⅡA:內膜種植灶表淺,累及卵巢皮質,未達囊腫壁,常合併功能性囊腫,手術易剝離;

  ⅡB:內異症的種植灶已累及巧克力囊腫壁,但與卵巢皮質的界限清楚,手術較易剝離;

  ⅡC:異位種植灶穿透到囊腫壁並向周圍擴充套件。囊腫壁與卵巢皮質粘連緊密,並伴有纖維化或多房。卵巢與盆側壁粘連,體積較大,手術不易剝離。

  3、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病灶浸潤深度≥5 mm, 常見於宮骶韌帶p直腸子宮陷凹p陰道穹窿p直腸陰道隔等。其中直腸陰道隔包括兩種情況,一種為假性陰道直腸隔內異症,即直腸窩的粘連封閉,病灶位於粘連下方;另一種為真性直腸陰道隔內異症,即病灶位於腹膜外,在直腸陰道隔內,直腸子宮陷凹無明顯解剖異常。

  4、其他部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可累及消化 、泌尿(U)、呼吸(R)系統,可形成瘢痕內異症(S),以及其他少見的遠處內異症等。

  二、內異症的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瞭,以Sampson經血倒流種植p體腔上皮化生以及誘導學說為主導理論;

  2、子宮內膜在宮腔外需經粘附p侵襲和血管形成的過程,在種植、生長後發病,在位內膜的特質可能起決定作用;

  3、異位內膜完成上述過程中,機體全身及區域性免疫狀態和功能,激素、細胞因子和酶等均起重要作用;

  4、內異症有家族聚集性;

  5、外界環境汙染可能有一定影響。

  三、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方法

  1、疼痛:70%~80%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與病變程度不完全平行,包括:

  (1)痛經:典型者為繼發性,並漸進性加重;

  (2)非經期腹痛:慢性盆腔痛;

  (3)性交痛以及排便疼痛等;

  (4)卵巢內異症囊腫破裂可引起急性腹痛。

  2、不孕:約50%的患者合併不孕;

  3、月經異常;

  4、盆腔包塊;

  5、特殊部位內異症:各種症狀常有周期性變化,可合併盆腔內異症的臨床表現。例如:

  (1)消化道內異症:大便次數增多或便祕p便血p排便痛等症狀。

  (2)泌尿道內異症:尿頻p尿痛p血尿及腰痛,甚至造成泌尿系梗阻及腎功能障礙。

  (3)呼吸道內異症: 經期咯血及氣胸。

  (4)瘢痕內異症包括腹壁: 剖宮產等手術後切口瘢痕處結節,經期增大,疼痛加重;

  (5)會陰:會陰切口或傷口瘢痕結節,經期增大,疼痛加重。

  (6)婦科檢查: 典型病例子宮常為後位p活動度差;宮骶韌帶p直腸子宮陷凹或後穹窿觸痛結節;可同時存在附件囊性不活動包塊。

  (7)血癌胚抗原125(CA125)檢查:CA125水平多為輕中度升高。

  (8)影像學檢查:超聲掃描主要對卵巢內異症囊腫診斷有意義。典型的超聲影像為附件區無回聲包塊,內有強光點。磁共振成像(MRI)對卵巢內膜異位囊腫p盆腔外內異症以及深部侵潤病變的診斷和評估有意義。

  (9)其他:必要時可行其他輔助檢查,如靜脈腎盂造影(IVP)、膀胱鏡、結腸鏡等。

  四、診斷

  1、疼痛:不孕盆腔檢查影像學檢查以及血清CA125檢測等都是重要的臨床診斷指標。

  2、腹腔鏡檢查是目前診斷內異症的通用方法。診斷的依據主要基於腹腔鏡下病灶的形態,但難以全部經病理證實。

  3、特殊部位:依照症狀及相應的檢查。

  五、臨床分期

  目前常用的內異症分期方法是1985修訂後的rAFS分期法,主要根據腹膜p卵巢病變的大小及深淺,卵巢輸卵管粘連的範圍以及粘連的厚薄,以及直腸子宮陷凹的封閉程度來進行評分。

  該分期法分為4期:

  Ⅰ期(微小病變):1~5分;

  Ⅱ期(輕度): 6~15分;

  Ⅲ期(中度):16~40分;

  Ⅳ期(重度):>40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