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外科 主治醫師 閔春明

  慢性腹瀉

  腹瀉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每日排糞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的腹瀉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複發性腹瀉。

  1、證狀

  2、正確認識慢性腹瀉

  3、慢性腹瀉與普通腹瀉的區別

  4、慢性腹瀉需做哪些檢查

  疾病概述

  什麼是慢性腹瀉

  慢性腹瀉:屬於功能性腹瀉,指的是腸功能紊亂引起的腹瀉、包括結腸過敏、情緒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症狀表現有腹痛脹氣,排氣排便後疼痛或消失,稀便與硬便交替出現。中醫將伴有腹部覺冷,四肢不熱,不耐寒冷刺激以及天亮時即腹痛而瀉的稱作脾腎虛寒腹瀉;將伴有胃口不好,消化不良,腹脹並有下垂感,四肢沉重無力的稱作脾胃氣虛腹瀉;將精神鬱怒即痛瀉,瀉後疼痛減輕的稱作肝旺克脾腹瀉。慢性腹瀉病程遷延,反覆發作,可達數月、數年不愈。

  分類

  慢性腹瀉是消化系統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的症狀,是由於胃腸道的分泌、消化(消化食品)吸收及運動(運動食品)功能障礙,導致糞便稀薄,次數增加,病程超過2個月者,稱為慢性腹瀉。臨床上按解剖部位結合病因分:

  1、胃源性腹瀉,包括胃部疾病和腸內容物或膽汁返流入胃造成的腹瀉;

  2、腸源性腹瀉,包括腸道的各種炎症如菌痢、克隆病、不全腸梗阻、腫瘤、消化不良、菌群失調、對魚、蝦過敏,食物中毒及某些腹瀉藥、降壓藥引起的腹瀉;

  3、內分泌失常性腹瀉,如甲亢、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引起的腹瀉;

  4、功能性腹瀉,如情緒性腹瀉、腸道易激惹綜合症。以上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瀉中,最常見的為各種腸道感染、結腸和直腸癌,葡萄(葡萄食品)球菌腸毒素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及腸道易激惹綜合症。

  病因

  病因病理

  國內一組433例慢性腹瀉病因分析中,腸道感染性疾病佔36.7%,腸道腫瘤29.6%,原因未明20.6%,小腸吸收不良6.4%,非感染性炎症3.3%,其他少見。

  1、腸道感染性疾病;

  2、腫瘤;

  3、小腸吸收不良;

  4、非感染性炎症;

  5、功能性腹瀉;

  6、藥源性腹瀉。

  根據病理生理學分為四類:

  1、腸腔內滲透壓增加超過血漿滲透壓所引起的高滲性腹瀉;

  2、吸收功能障礙引起的吸收障礙性腹瀉;

  3、腸分泌增多引起的分泌性腹瀉;

  4、腸功能失調,蠕動亢進引起的運動性腹瀉。

  誘發慢性腹瀉的原因

  引起慢性腹瀉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很複雜,不一定由腸道炎症引起。其他一些疾病的早期表現不典型,有時可只表現為慢性腹瀉。

  全身性疾病

  1、糖尿病:糖尿病引起的腹瀉與其導致的胃腸道植物神經病變有關。腹瀉呈頑固性、間歇性,發作時間可為幾天至幾周;間歇期可為數週至數月,腹瀉晝夜均可發生,約5%的腹瀉病人同時有脂肪瀉。

  2、甲亢: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患者由於腸道蠕動快,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現大便頻繁甚至腹瀉,大便一般呈糊狀,含較多未消化食物。

  3、尿毒症

  4、系統性紅斑狼瘡

  肝、膽道、胰腺疾病

  1、肝癌,以腹瀉為首發症狀的肝癌並不少見。肝癌患者的肝臟解毒功能下降,腸黏膜在有害化學物質的刺激下產生腸毒素,促使肥大細胞增殖,釋放組織胺,使腸黏膜變性水腫,通透性增加,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致大量水分排入腸腔引些腹瀉。

  2、慢性肝炎、肝硬化

  3、慢性胰腺炎、胰腺癌

  胃腸道疾病

  1、大腸癌:大腸癌多數發生在中年以後,位於左側結腸者常為環狀生長,伴有排便習慣改變。當腫瘤有糜爛、潰瘍、壞死時,可表現為腹瀉、血便和裡急後重,尤其是腫瘤位於直腸者,主要表現為血便、排便次數增多、排便不暢和裡急後重。

  2、克隆病:又稱節段性腸炎,發病年齡主要在20―40歲,起病緩慢,以腹痛、腹瀉開始,逐漸加重,大便稀或水樣,常無膿血。病變腸段的炎症、蠕動增加及繼發腸道吸收不良是引起腹瀉的主要原因。多為間歇性發作,病程後期呈持續性。

  3、潰瘍性結腸炎:女性多於男性,起病可急可緩,症狀輕重不等,腹瀉系在炎症刺激下,腸蠕動增加及腸腔內水、鈉吸收障礙所致。輕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瀉與便祕交替;重者排便次數頻繁,糞便多為糊狀,混有黏液、膿血。本病可有結節性紅斑、虹膜睫狀體炎、關節炎等腸道外表現。4、腸易激綜合徵

  5、胃癌、萎縮性胃炎

  6、其他:引起慢性腹瀉的原因還有很多,如腸結核、腸道真菌感染、慢性細菌性痢疾、藥物等。出現腹瀉時,如果原發疾病的表現較為典型,則比較容易診斷;如果原發疾病的表現不典型,就比較容易誤診,有時誤診會長達數月或數年。

  因此,出現慢性腹瀉不可掉以輕心,應當進行認真的檢查,只有查清病因,才能正確的治療慢性腹瀉。反之,僅對慢性腹瀉給以對症治療,效果往往較差,甚至還會延誤病情,失去治療的時機。

  從排便情況辨明腹瀉病變部位

  患者的排便情況、糞便外觀與腹痛性質,常能反映病變在腸道的什麼部位。

  1、病變在直腸或乙狀結腸的患者,多有便意頻繁和裡急後重,每次排便量少,或只排出少量氣體和黏液,糞色較深,多呈黏凍狀,可混有膿血,腹痛位於下有腹或左下腹,便後可稍減輕。

  2、小腸病變的腹瀉每次排便量較多,腹瀉次相對較少,無裡急後重,糞便稀爛呈液狀,色較淡,腹痛位於臍部,多為間歇性陣發性絞痛伴腸鳴音亢進。

  3、小腸吸收不良者,糞便呈油膩狀,多泡沫,含食物殘渣,有惡臭。

  4、慢性痢疾、血吸蟲、潰瘍性結腸炎、直腸癌等病引起的腹瀉,每日排便次數不多,糞便常帶膿血。

  5、腸結核常有腹瀉和便祕交替現象。

  6、大便量大於每日5升,應考慮霍亂(米湯樣大便)或內分泌性腫瘤引卡塔尼亞的腹瀉。

  臨床表現

  慢性腹瀉是臨床上常見症狀。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便稀,甚至帶粘凍、膿血,持續兩個月以上。小腸病變引起腹瀉的特點是腹部不適,多位於臍周,並於餐後或便前加劇,無裡急後重,大便量多,色淺,次數可多可少;結腸病變引起腹瀉的特點是腹部不適,位於腹部兩側或下腹,常於便後緩解或減輕,排便次數多且急,糞便量少,常含有血及黏液;直腸病變引起者常伴有裡急後重。

  1、腹瀉:病變位於直腸或乙狀結腸患者多有便意頻繁和裡急後重。

  2、腹瀉伴隨症狀:因病因不同而伴有腹痛、發熱、消瘦、腹部腫塊或消化性潰瘍等。

  實驗檢查

  1、糞便檢查:出血、膿細胞、原蟲、蟲卵、脂肪滴等。

  2、小腸吸收功能測定:顯示腸道吸收不良。

  3、X線及內窺鏡檢出病變位置、運動功能狀態、膽石等。

  4、超聲。

  5、小腸黏膜活組織檢查。

  診斷依據

  慢性腹瀉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體徵、直腸指檢、糞便檢查,如有困難,再進一步作乙狀結腸鏡、X線檢查,仍不能解決時,再考慮作纖維結腸鏡或小腸鏡檢查,必要時作各種功能試驗,如小腸吸收功能試驗(葡萄糖耐糖試驗、右旋木糖實驗、放射性核素標記維生素B12實驗)和胰腺功能實驗。

  1、臨床出現腹瀉;

  2、糞檢異常;

  3、X線及內窺鏡檢出病變位置。

  慢性腹瀉併發症

  1、營養不良及維生素缺乏症:腹瀉病程較長,如禁食時間過久或長期熱量不足,常可引起營養不良和各種維生素缺乏症。消化不良與營養不良可互為因果,往往造成惡性迴圈,導致不良後果。維生素A缺乏可引起乾眼症及角膜軟化症;維生素D缺乏可引起手足抽搐症。

  2、感染:常見有中耳炎、口角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癤腫、敗血症、泌尿道感染及靜脈炎等。各種感染可能成為腹瀉的病因,但也有在腹瀉之後,由於全身抵抗力降低而繼發感染。遷延性腹瀉或原有營養不良病兒,容易併發真菌感染,如鵝口瘡、真菌性腸炎,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3、中毒性肝炎:重型腹瀉可能出現黃疸,常見於營養不良及重症敗血症病兒,預後不良,故中毒性肝炎是腹瀉的嚴重併發症之一。

  4、其他:如急性腎功能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腦病等,如處理不當還可發生急性心力衰竭、高血鉀、中毒性腸麻痺、腸出血、腸套疊等,偶可見腸穿孔和腹膜炎。

  常見併發症

  1、營養不良及維生素缺乏症:

  腹瀉病程較長,如禁食時間過久或長期熱量不足,常可引起營養不良和各種維生素缺乏症。消化不良與營養不良可互為因果,往往造成惡性迴圈,導致不良後果。維生素A缺乏可引起乾眼症及角膜軟化症;維生素D缺乏可引起手足抽搐症。

  2、感染

  常見有中耳炎、口角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癤腫、敗血症、泌尿道感染及靜脈炎等。各種感染可能成為腹瀉的病因,但也有在腹瀉之後,由於全身抵抗力降低而繼發感染。遷延性腹瀉或原有營養不良病兒,容易併發真菌感染,如鵝口瘡、真菌性腸炎,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3、中毒性肝炎

  重型腹瀉可能出現黃疸,常見於營養不良及重症敗血症病兒,預後不良,故中毒性肝炎是腹瀉的嚴重併發症之一。

  4、其他

  如急性腎功能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腦病等,如處理不當還可發生急性心力衰竭、高血鉀、中毒性腸麻痺、腸出血、腸套疊等,偶可見腸穿孔和腹膜炎。

  治療

  治療原則

  1、病因治療:針對不同型別腹瀉採取相應治療

  2、對症治療:儘量避免選擇成癮性藥物;且應在明確病因後應用。止瀉藥:活性炭、氫氧化鋁凝膠、可待因等。

  3、解痙止痛藥:阿托品、山莨菪鹼。

  瞭解慢性腹瀉的用藥――易蒙停

  神經性止瀉藥,通過增強腸道平滑肌的張力,抑制腸的推進性蠕動,延長其內容物的停留時間而起到止瀉作用,適用於因交感神經興奮導致的腹瀉或慢性腹瀉。由於療效確切,很多人一拉肚子就服此藥,其實,如果單純使用易蒙停,不利於炎症的消退,出現水樣腹瀉且伴隨有腹脹、發熱等細菌感染症狀時不應使用。

  食療原則

  1、低脂少渣飲食:每天脂肪40g左右,過多不易消化並加重胃腸道負擔,刺激胃腸蠕動加重腹瀉。故植物油也應限制,並注意烹調方法,以蒸、煮、氽、燴、燒等為主,禁用油煎炸、爆炒、滑溜等。可用食物有瘦肉、雞、蝦、魚、豆製品等。注意少渣,粗纖維多的食物能刺激腸蠕動,使腹瀉加重,當腹瀉次數多時最好暫時不吃或儘量少吃蔬菜和水果,可給予鮮果汁、番茄汁以補充維生素:少渣飲食可減少腸蠕動、減輕腹瀉,故宜進食細掛麵、粥、爛飯等。

  2、高蛋白高熱能:慢性腹瀉病程長,常反覆發作,影響食物消化吸收,並造成體內貯存的熱能消耗。為改善營養狀況,應給予高蛋白高熱能飲食,並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增加過快,營養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可能加重胃腸道負擔。可供給蛋白質100g/d左右,熱能2500~300千卡。

  3、禁忌食物:如粗糧、生冷瓜果、冷拌萊等,含粗纖維多的韭菜、芹菜、榨菜等;堅硬不易消化的肉類如火腿、香腸、醃肉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以及肥肉、油酥點心等高脂肪食物。

  一日三餐參考

  慢性腹瀉早餐:細掛麵、雞蛋,如:細掛麵、半個煮雞蛋、鮮桔汁一杯;午餐:大米、豆腐、瘦肉末、番茄,如:爛米飯、肉末豆腐、濃番茄汁一杯;點心:大米粥;晚餐:大米、蝦,如:爛米飯、煮蝦。

  中醫診治

  慢性腹瀉主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若腹瀉嚴重、體質虛弱的非感染性腹瀉,常用止瀉劑對症治療,以減少腹瀉次數。中醫認為本病與脾虛的關係最為密切,脾虛失運,水谷不化精微,混濁內生,谷反為滯,水反為溼,混雜而下,並走大腸,而為洩瀉。若平時脾胃素弱,復因情志失調,以致肝氣鬱結,橫逆乘脾,運化失司,也可形成洩瀉,若久病之後,損傷腎陽,或年老體衰,陽氣不足,脾失溫煦,運化失常,也可導致洩瀉。但肝腎所致的洩瀉,也多在脾虛的基礎上產生的,故云“洩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

  自療注意事項

  1、尋找引起腹瀉的原因,盡力避免之。

  2、情緒安定,有利於腸胃功能的調整。

  3、飲食宜易消化、少渣宰,並忌食生冷食物。

  4、忌吃生大蒜。大蒜的辛辣會刺激腸壁,加劇腹瀉。

  5、紅棗、淮山藥、栗子、扁豆、糯米、蓮子肉有健脾厚腸止瀉作用,不妨多吃

  點。蘋果能止瀉,煮熟後也可多吃。

  6、減少房事,使脾腎精氣得以滋養。

  預防

  1、根治急性腹瀉;

  2、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變質食物,不暴飲暴食,不貪食油膩生冷;

  3、生活規律,避免疲勞,受涼,尤其腹部保暖;

  4、心情舒暢,樂觀豁達;

  5、腹部保健按摩;

  6、適當活動鍛鍊,增強體質;

  7、選擇一些健脾止瀉的食物,如苡仁、山藥、大棗、蓮肉(去芯)、栗子、芡實、扁豆、茶葉、大蒜、食醋等;

  8、少吃容易引起腹瀉的食物,如蜂蜜、香蕉、無花果、芝麻、麻油、花生仁、瓜子仁、核桃肉等。

  小兒慢性腹瀉

  小兒慢性腹瀉怎麼辦

  慢性腹瀉現在比較常見,但兒童患了慢性腹瀉也是很危險的。

  小兒慢性腹瀉常導致營養不良,進而引起死亡。全世界每年約有500萬兒童死於這種情況,成為兒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在我國小兒慢性腹瀉主要由沙門氏菌引起,並同時伴有腸道功能失調。急性菌痢轉為慢性菌痢者約佔10%-15%,小兒慢性菌痢比成人少得多,急轉慢者在1%以下,

  治療方法

  小兒患慢性腹瀉時的診療方法是:

  1、首先要進行細菌培養及大便常規檢查,弄清腹瀉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抗菌治療。

  2、調整飲食。腹瀉患兒,大部分有雙糖酶水閏的下降。此時,如果禁食,可以減輕腹瀉但飢餓更加重營養不良;如不控制飲食,必加重腹瀉。此時需要有一個飲食調整階段,給患兒以“特殊飲食”,我們稱之為“飲食療法”。對大部分病兒,效果十分明顯。飲食的配製,主要採用脫脂奶、米湯及糕乾粉。

  3、加強全身及腸道區域性抵抗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慢性腹瀉患兒的腸粘膜與大便中免疫球蛋白A含量明顯下降,是腹瀉慢性化的原因。常採用胸腺肽等免疫調節劑,必要時輸新鮮血,並注意補充鈣、鉀。

  對於腹瀉的小寶寶而言,應該做詳細的評估及檢查,並且儘早做處理治療,以避免併發症的發生。同時,經過適當的照顧與飲食調理,可使腹瀉寶寶更快地恢復健康,保持良好的營養與生長。及早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

  首先要做的是判斷寶寶是否是輕度脫水。輕度脫水的症狀:有口渴感、口脣稍幹、尿比平時要少、顏色發黃,並且表現出煩躁、愛哭。

  可從以下兩種補液方法中選擇一種:

  1、用自制的糖鹽水補液:用自制的米湯加鹽液體補液,即在溫開水內加入精食鹽。

  2、用醫生給開出來的口服補液鹽補液:ORS補液鹽是已配好的乾粉,使用時按說明書配成液體即可。然後,在最初4小時裡,按寶寶的每千克體重給予液體。此後,隨時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2歲以下的寶寶可每隔1~2分鐘便喂上一小勺,大一點的寶寶則可用小杯子喝。如果寶寶嘔吐,待10分鐘後再慢慢地喂;一旦寶寶出現眼瞼浮腫,表明補液有些過量,應暫時改喝白開水或母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