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副主任醫師 樊啟紅

  一、關於兒童微小青春期

  出生時,下丘腦-垂體-性腺(睪丸或卵巢)軸作為體內重要內分泌調節系統之一,雖還不像成年人那般穩定,但已基本完成建立。出生前,在母親體內由於胎盤產生大量的雌激素,使該系統暫時被擱置。出生後,隨著臍帶被剪斷,胎兒與母親失去了連線的紐帶,胎兒內分泌系統必須開始學會獨自承擔重任。離開母體後不久,尤其是未來的男子漢們,在數分鐘之內就開始除錯其生殖內分泌系統的執行功能,分泌的雄激素水平最高可達到正常成年男性水平的低值。此時,睪丸輕度增大、有陰莖勃起,甚至可一過性地表現為顏面少許粉刺,此現象可持續到約半歲左右;與男嬰相比,女嬰的反應稍慢一些,但也要在幾小時之內開始除錯自己的生殖內分泌系統。此時,這一系統還不十分穩定,可間斷地分泌雌激素。在此期間,雌二醇水平可波動於0到50pg/ml(相當於正常成年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下限)之間。部分對雌激素敏感的女嬰可出現較明顯的乳房發育。由於雌激素水平的波動,甚至極少數女嬰還可出現類似青春少女月經的少許出血現象。這些表現一般持續時間不長並且不十分明顯,但可出現在2歲之前。嬰幼兒期的這種表現,極其類似於真正青春發育的過程。因此,醫學上形象地把它稱之為“微小青春期(minipuberty)”。可以把微小青春期看成是數年之後真正的“大”青春期的一次小型預演。目前,對微小青春期的實際意義並不十分清楚,其表現也因人而異。常常被我們忽略,但它的的確確是存在於我們生命早期的一種生理現象。

  二、關於兒童性早熟

  性早熟是個相對的時間概念,是指第二性徵出現的年齡比同時代、同種族、同性別的正常人群要早。正常人群的青春發育年齡隨時代而不同,有不斷提前的趨勢。就目前而言,女孩在8歲前出現明顯的第二性徵和/或9歲前出現月經初潮,男孩在9歲前出現第二性徵和/或一側睪丸容積≥4ml,就被認為是性早熟。提示應該進行必要的醫學檢查,以除外體記憶體在的影響健康的疾病。

  三、兒童性早熟的種類

  性早熟有各種不同的分類方法。為指導病因診斷和治療,臨床上主要根據其發病機制不同分為:中樞性(真性)性早熟和周圍性(假性)性早熟。中樞性性早熟與真正的青春發育過程完全相同,它有下丘腦―垂體―性腺(睪丸或卵巢)軸系的參與,能產生生殖細胞,可具有生育的能力;周圍性性早熟僅有性激素作用導致的第二性徵發育,沒有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系的參與,不能產生精子或卵子,因而不具備有生育的能力。真性性早熟的發生原因複雜,既可因顱內感染、外傷或腫瘤等器質性疾病觸動青春發育的“開關”所致,也可是找不到任何原因的所謂特發性的中樞性性早熟;周圍性性早熟導致第二性徵發育的性激素可來自體內或體外。體內可來自分泌性激素的各種腫瘤,體外可來源於食物或藥物。

  根據第二性徵發育的程度分為:完全性(真性)性早熟、部分性(假性)性早熟、單純性乳房發育、單純性陰毛早熟等。

  根據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是否真正啟動分為:促性腺激素依賴性(真性)和促性腺激素非依賴性(假性)性早熟兩類。用長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a)進行治療,前者有效,後者則無效。

  總之,各種分類方法之間可有相互重疊。

  四、關於單純乳房早發育和嬰兒會發生單純乳房早發育

  單純乳房早發育是指女孩僅有乳房發育提前,不伴有其他性徵(如陰毛、腋毛)的出現,也沒有骨齡的提前和生長加速。大多數發生在6個月~2歲年齡嬰幼兒,常為微小青春期所致。

  單純乳房早發育也可以發生在兒童期(2~8歲),發生機制與嬰幼兒期不完全相同。除了下丘腦-垂體-性腺軸不穩定外,兒童期發生單純乳房早發育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長期高蛋白飲食、環境中類雌激素汙染物的影響、攝入含有性激素的食物、經常接觸與性有關的傳媒。可以明確的是,單純乳房早發育者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尚未完全啟動。

  五、關於兒童假性早熟

  周圍性性早熟也稱假性性早熟或促性腺激素非依賴性性早熟,是指患兒僅有第二性徵的發育提前,而無性腺功能(排卵或精子生成)的成熟,無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真正啟動,而是與下丘腦GnRH無關的內或外源性性激素水平升高有關。其性早熟症狀往往是某種基礎疾病的臨床表現之一,並非為一種獨立性的疾病。因此,對假性性早熟患者的治療,應切斷產生性激素的來源,用治療中樞性性早熟的藥物―長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a)治療無效。

  假性性早熟的病因很多,無論男孩或女孩,分泌性激素的生殖腺腫瘤、腎上腺皮質增生症或腫瘤和攝入或反覆大量地接觸外源性性激素是引起假性性早熟的最常見病因。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