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主任醫師 黃象望

  微創脊柱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MISS)是通過特殊手術器械,經微小切口完成。在理論上的優點:組織剝離少; 術後疼痛輕; 住院時間短; 出血少; 功能恢復早。主要表現在影像學,顯微鏡,內鏡空心螺釘技術,管狀牽拉裝置,纖維光學照明和影像導航方面。在這些技術的輔助下,許多傳統的脊柱手術能以微創方式展開,但不能替代所有的脊柱手術。

  嚴格掌握適應症是手術成功的最關鍵因素,選擇合適病例至今仍是脊柱外科手術中最具挑戰性的環節。

  脊柱十年磨一劍,總結出以下體會:要熟悉解剖毗鄰關係.要有開放手術的經驗作基礎;嚴格掌握各類微創技術的適應症和禁忌症;陡峭的學習曲線過程;熟悉各類併發症的處理;與病人良好的溝通能力。

  微創脊柱具有一定的風險和難度:神經和脊髓不同程度的損傷,血管及硬膜的損傷給病人帶來嚴重後果;肥胖病人及翻修手術,複雜的併發症;學習曲線陡峭,耗時長;手術時間延長;不可避免接受X射線照射。

  以上均影響了脊柱外科微創技術的應用與開展。

  我院脊柱外科團隊迎難而上,開展了:內鏡技術;管道擴張減壓技術;經皮固定技術;椎體成型技術。站在了全省的前沿。

  脊柱十年磨一刀,

  神經脊髓鞘上雕,

  疏通神經解麻痛,

  擴開椎管見三效。(運動、感覺及括約肌功能)

  典型病例介紹

  一、內鏡技術

  九十年代初開展了後路椎間盤鏡(MED)技術,鏡下摘除腰椎間盤。2009年開展脊柱全內鏡手術,經椎間孔入路/經椎板間入路摘除腰椎間盤手術。手術適應症為:年齡在50歲以下;發病時間短(或初發),在3個月以內;腰椎間盤突出(未脫出及遊離)。

  MED(椎間盤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MED方法:鏡下顯露脊髓神經根清晰,摘除椎間盤徹底、安全、有效、住院時間短,病人樂於接受。

  術前MRI

  術中椎間盤鏡下摘椎間盤髓核

  手術傷口 術後第一天恢復良好

  經椎間孔入路+射頻消融術治療椎間盤突出症

  術前MRI 手術器械 術中穿刺 手術傷口 摘除的椎間盤髓核

  術畢症狀消失,直腿抬高試驗正常

  二、經皮內固定技術

  對於老年性骨質疏鬆性骨折和單純的椎體壓縮性骨折病人,不合並椎管內佔位和脊髓神經症狀者,在X光監視下定位,在所需固定椎節上經皮椎弓根螺釘進行復位內固定術。

  術中所見及透視

  術後傷口

  三、管道擴張系統

  管道擴張系統+光學內鏡系統(Quadrant技術),經多裂肌椎間孔入路,摘除椎間盤突出的髓核和極外側型椎間盤,同時進行上下椎節置釘與椎間融合(俗稱TLIF技術)。

  四、椎體成形術

  單純性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椎體血管瘤、老年椎體轉移瘤、椎體骨折後後凸畸形均可採用PVP和PKP技術。PVP單純採用骨水泥灌注傷椎,PKP採用球囊擴張再灌注骨水泥進行填補,均可增強傷(病)椎的高度和強度,即刻止痛。

  頸3椎體血管瘤經頸前路PVP

  術前MRI

  術中穿刺定位

  術後X線透視

  骨質疏鬆性骨折PKP(Kumml病)

  術前MRI片

  術中術後透視

  黃象望 劉巨集哲撰寫

  編者按:骨科醫學中心現有病床260張,開設脊柱、創傷骨病、關節外科以及小兒骨科四個亞專科。在骨科醫學中心黃象望主任的領導下,亞專科沿著骨科醫學中心制定的發展軌跡有了長足發展。脊柱發展微創外科,創傷骨科發展周圍神經疾病的診治,骨病和血管肌皮瓣移植手術,關節外科發展運動醫學,小兒骨科發展兒麻及腦癱整形,3~5年骨科醫學中心將發展7~8個獨立的醫療護理單元。

  目前脊柱外科團隊講團結,謀發展,工作開展有序,沿著醫學中心發展規劃的方向不斷擴大。自搬遷至新大樓以來,住院床位超過100%,手術量明顯增加。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