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新生兒科 副主任醫師 於永慧

  隨國家生育政策的放開,全國已面臨生育高峰,各大醫院產科床位開始異常緊張。在大多數三甲醫院,經陰分娩的產婦一般在產後1天出院,沒有併發症的剖腹產,媽媽和寶寶也可在產後3天出院。這時,新生兒的黃疸可能才剛剛出現、高峰還沒有來到。因出院後寶寶身邊沒有專業的醫療人員指導,為此,家長需要了解新生兒黃疸的醫學常識,學會觀察並大體判斷寶寶的黃疸。
  新生兒由於其膽紅素代謝特點,出現血清膽紅素水平升高而表現面板和鞏膜黃染,即為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大多數為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吃奶、大小便、哭聲等一般情況均正常,沒有其他不適表現,不會對寶寶有不良影響。但如果寶寶在生後24小時內即出現黃疸,2~3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後重複出現,即為病理性黃疸,嚴重者可引起膽紅素腦病,可留有肢體活動障礙或聽力障礙等後遺症,危重患兒可危及生命。所以,病理性黃疸需要及時就診、積極治療。
  那麼,如何觀察判斷寶寶的黃疸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如何大體判斷黃疸病因,又該如何正確處理呢?
  首先,為了大體判斷黃疸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家長要觀察以下問題:寶寶的黃疸什麼時候出現?什麼時候最重?什麼時候開始減輕?面板黃疸出現的範圍?大小便的顏色是否正常?這就要求家長在寶寶出生後頭幾天,定期觀察其面板和眼睛鞏膜的顏色。如果寶寶的膚色較深或較紅,可以輕輕按壓寶寶的鼻尖來幫助觀察面板的黃疸情況,而且應該動態觀察,前後比較才能準確判斷。如果寶寶的黃疸出現很早、或進展太快、或消退很慢,提示可能為病理性黃疸。另外,也可以根據寶寶面板黃疸發生的範圍來幫助判斷,一般而言,黃疸從頭面部開始,越往下蔓延說明黃疸程度越重,如果黃疸超過軀幹到腹部以下的位置時,提示黃疸程度重、可能是病理性黃疸,應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再就是,如果寶寶的黃疸在生後2~3周再次加重,面板顏色灰暗、鞏膜呈黃綠色,且尿色很黃、像橘子水樣,大便顏色淺、或反覆呈白色,則提示寶寶的黃疸為病理性黃疸,且可能存在膽道梗阻(阻塞性黃疸),應及時就診。

  其次,應學會結合寶寶吃奶、大小便和體溫等情況,綜合分析寶寶黃疸的病因:
  (一)如果寶寶的黃疸大致符合生理性黃疸出現的規律,但程度較重、消退較慢,則最常見的原因是寶寶生後早期餵養不足所致,即為母乳性黃疸的一種型別。許多媽媽在生產後即便早期自身母乳分泌尚不足,也堅持不給寶寶新增配方奶,由此導致寶寶進食量不足,引起生後體重下降過多,甚至引起脫水等,可以使膽紅素濃縮和/或腸肝迴圈回吸收增加,使黃疸加重、消退慢。詳情請參閱本網站文章“如何判斷新生寶寶有沒有吃飽?”。
  (二)重視寶寶大便排出情況:寶寶在生後早期體內產生的過多的膽紅素,經機體代謝後主要經由大便排出體外。如果新生兒生後早期胎便排出延遲或不通暢,每日大便次數少,少數情況下可發生胎糞性腸梗阻,則會加重寶寶的黃疸,甚至可由此發生病理性黃疸。
  (三)注意檢測產婦血型和新生兒血型,及時發現由於母子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兒溶血病。最容易發生溶血性黃疸的母子血型是:母親為O型血,寶寶為AB型、A型或B型血;或者,母親為Rh陰性血,寶寶為Rh陽性血,且該新生兒不是第一胎。所以,如果產前已經明確孕婦是O型血或Rh陰性血(非第一胎),應警惕產後新生兒溶血病的發生,建議聽從醫生建議進行相關監測。

  (四)結合寶寶體溫、吃奶情況和全身狀況判斷有無感染等其他病因:如寶寶有精神不好、發熱、餵養困難等情況時,要當心寶寶有感染,任何感染都可能會使寶寶的黃疸加重。另外,如果寶寶同時伴有進食差、體重增長慢、肝脾腫大、尿色黃、大便顏色灰白等情況,即為前面所述阻塞性黃疸,均為病理性的,都應及時就診。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