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脾胃病科 主任醫師 肖子曾

  糖尿病中醫養生調護

  糖尿病時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島素的作用不足(把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的全身性代謝紊亂性疾病。臨床上分為4型,其中2型糖尿病佔糖尿病患者的95%以上,是慢性病預防與健康管理的重點。中醫治療調護糖尿病已有悠久的歷史,特別是在近30年來,隨著現代科學的飛速發展,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對糖尿病的治療有了不可替代的優勢。中醫藥對糖尿病的治療調護作用緩慢,但屬治本範疇,在血糖下降的同時使體質同步增強,對慢性併發症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一、中藥方劑治療:

  目前經研究確認的具有降血糖的中藥包括:人蔘、黃芪、生地、熟地、枸杞、地骨皮、葛根、黃連、桑白皮、桑葚、天花粉、五倍子、知母、苦瓜、番石榴、蒼耳子提取物、長春花生物鹼、零陵香、仙人掌、虎杖、玉竹、蒼朮等。而治療糖尿病的中成藥除現已廣泛使用的六味地黃丸外,八味地黃丸、白虎加人蔘湯、玉泉丸、玉液湯、桑枝顆粒、消渴丸等降血糖都頗有成效。

  而糖尿病的中藥湯劑治療,一般分為陰虛型、氣陰兩虛型和陰陽兩虛型。

  (1)陰虛燥熱(見於糖尿病的早期):表現為煩渴多飲,隨飲隨喝,咽乾舌燥,多食善飢,溲赤便祕,舌紅少津苔黃,脈滑數或弦數。採用養陰清熱治療。選用一貫煎加味:生地30g、沙蔘10g、枸杞子10g、麥冬10g、當歸10g、川楝子10g、黃連10g、丹蔘30g、葛根30g。

  (2)氣陰兩虛(見於糖尿病的中期):表現為乏力、氣短、自汗,動則加重,口乾舌燥,多飲多尿,五心煩熱,大便祕結,腰膝痠軟,舌淡或舌紅暗。舌邊有齒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脈細弱。採用益氣養陰治療。選用生脈散加味:太子參30g、麥冬15g、五味子10g、生地30g、生黃芪30g、蒼朮10g、玄蔘15g、丹蔘30g、葛根30g。

  (3)陰陽兩虛(見於糖尿病病程較長者)表現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痠軟,耳輪焦乾,多飲多尿,混濁如膏,或浮腫少尿,或五更瀉,陽萎早洩,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採用溫陽育陰治療。選用金匱腎氣丸:肉桂10g、附子10g、生地10g、茯苓15g、山萸肉10g、山藥10g、丹皮10g、澤洩10g、丹蔘30g、葛根30g。

  治療2月左右,血糖控制滿意者則繼續用中藥,不滿意者就根據患者不同情況選用口服降糖藥。

  二、飲食調護:

  中醫認為糖尿病的發生和飲食有關,飲食控制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治療的效果。孫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飲食治療的先驅,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飲酒、二房室、三鹹食及面。”唐・王燾還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他們均強調,不節飲食“縱有金丹亦不可救!” 科學控制飲食是糖尿病飲食療法成功的關鍵。“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患者要懂得食品營養學,要學會給自己設計食譜和配餐,取百家之長,不斷實踐與完善,才能真正駕馭糖尿病。

  1、以清淡素食、粗糧雜麵為佳,飲食保持七分飽。適當增吃食物纖維:糖尿病人適當地增加食物纖維的進量,可以降低餐後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減少胰島素的用量以及降低血脂的作用;同時能減緩糖尿病人的飢餓感;並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及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祕的發生。下列食物中含纖維量較多,可做為糖尿病人經常選吃的食品,如:綠豆、海帶、蕎麥麵、玉米麵、燕麥面、高梁米、菠菜、芹菜、韭菜、豆芽等。

  2、少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白薯、土豆、藕、胡蘿蔔、豌豆等;容易使血糖升高的食品有:白糖、冰糖、紅糖、葡萄糖、麥芽糖、蜂蜜、蜜餞、奶糖、巧克力、水果糖、水果罐頭、汽水、果醬、冰淇淋、甜糕點、蛋糕以及各種甜飲料、口服液、果汁等,應儘量避免。低糖食物有韭菜、西葫蘆、冬瓜、南瓜、青菜、青椒、苦瓜、洋蔥,茄子,西紅柿等.可適宜多吃。

  3、堅持低脂飲食,烹調儘量用素油,少吃煎炸食品和甘肥鹹食。血脂升高,是糖尿病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把攝取脂肪提供的熱量從40%減少到10%,糖尿病則會得到較好的控制。使血脂升高的食物,常見的有豬油、牛油、羊油、黃油、奶油、肥肉以及膽固醇含量豐富的食物.。

  4、儘量不飲酒。糖尿病人的肝臟解毒能力較差,飲酒勢必會加重肝臟的負擔而引起損傷。過量飲酒還容易發生高脂血症和代謝紊亂。此外,飲酒會使胰腺受到刺激而影響其分泌液的成分。同時,酒本是高熱量食物,糖尿病人稍失控制,便可引起病情惡化。

  5、缺鈣能促使糖尿病人的病情加重.故應多吃含鈣的食物。如海帶、排骨、蝦皮、芝麻醬、黃豆、牛奶等。

  6、硒有與胰島素相同的調節糖代謝的生理活性。含硒食品如魚、香菇、芝麻、大蒜、芥菜等能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狀。

  7、補足富含維生素B和維生素C的食物如魚、奶、白菜、豆類以及青菜、芥菜、甘藍、青椒、鮮棗等,有利於減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程序,對減輕糖尿病視網膜的病變、腎病有利。

  8、西瓜、蘋果、獼猴桃含糖量比較低,此類水果可以減輕患者的胰腺負擔,幫助其吸收到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果膠,平衡飲食。

  食療藥膳:

  地骨皮粥(《食醫心鏡》):

  【原料】地骨皮30g、 桑白皮15g、 麥冬15g、 麵粉100g。

  【製作】先煎3味藥,去渣,取汁,與麵粉共煮為稀粥。

  【用法】渴即食之,不拘時

  【功效】清肺,生津,止渴。適用於消渴(糖尿病)、多飲、身體消瘦。

  筍米粥(民間方)

  【原料】鮮竹筍1個,大米100g。

  【製作】將鮮竹筍脫皮切片,與大米同煮成粥。

  【用法】每日服2次。

  【功效】可清熱,宣肺,利溼。

  枸杞子粥(《本草綱目》)

  【原料】枸杞子15~20g, 粳米50g,白糖適量。

  【製作】將上3味放入砂鍋內,加水500g,用文火燒至沸騰,待米開花,湯稠時,停火燜5分鐘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溫服,可長期服用。

  【功效】滋補肝腎,益精明目。適用於糖尿病以及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視力減退、腰膝痠軟、陽痿、遺精等。

  三、鍼灸療法:

  主穴:關元、氣海、胰俞(即胃管下俞)、三焦俞、陽池、足三裡、三陰交。

  配穴:多飲者可加肺俞;多食消瘦者可加中脘、胃俞;多尿者可加俞門、腎俞、中極。

  方法:溫和灸:每穴灸15~20分鐘,每日1~2次,10次為一個療程。

  隔姜灸:艾炷如棗核大,每穴灸10壯左右,每日1~2次,10次為1個療程。

  四、推拿療法:

  ①按壓天柱、肺俞、厥陰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腎俞、膀胱俞各30~50次,力度以脹痛為宜。

  ②捏按足部的陰陵泉、三陰交、陽陵泉、足三裡和手部的手三裡、曲池各50~100次,力度稍重。

  ③掐按手掌心的勞宮穴100次,力度稍重,以脹痛為宜。

  五、運動療法:

  適當的、規律的運動是治療糖尿病的一種重要手段,可採取多種活動方式,如散步、做健美操、打太極拳、跳老年迪斯科、打乒乓球、游泳、跑步等。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或愛好選擇活動方式。要持之以恆。應從進餐後1~1.5小時開始活動,這時是降血糖的最佳時間。老年肥胖病人早晨起床後可輕度活動。調查發現,運動30分鐘可使過高的血糖下降12%~16%,多飲、多尿等症狀也有所改善。注射胰島素的老年人,應避免胰島素作用的高峰時間進行活動,以免發生低血糖。運動時,帶點麵包或水果糖,以防發生低血糖。夜間也易發生低血糖,因此,也應準備麵包和水果糖等。

  六、心理療法:

  糖尿病人除了控制飲食和使用藥物外,還必須調整心理平衡,改善病人情緒狀態,克服消極情緒,幫助病人合理安排生活。根據對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學,遺傳和治療等方面的研究表明,糖尿病不僅與遺傳因素有關,而且與心理因素有關。據臨床與實驗的觀察結果可以肯定心理社會因素和情緒反應對糖尿病有重要影響。所以,糖尿病人除了控制飲食和使用藥物外,還必須調整心理平衡,改善病人情緒狀態,克服消極情緒,幫助病人合理安排生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