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童康復中心 主任醫師 胡繼紅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做父母親的最幸福的莫過於聽到自己的孩子第一次喊“爸爸、媽媽”。但我們知道說話的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隨著兒童的不斷成長和外界環境的刺激而不斷髮育完善的。這期間也可能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出現語言功能障礙。

  首先我們要了解正常兒童的語言發育規律:

  4月小兒開始出聲笑,5-6月有咿咿呀呀的發音,7-8月可無意識的喊爸爸媽媽,9月能模仿招手再見、拍手歡迎等,1歲可有意識的喊爸爸媽媽,即看到爸爸喊爸爸、看到媽媽喊媽媽。

  1歲半可指認眼睛、鼻子等身體部位,2歲可控制大小便並在有便意時能告知看護人,可表達如“媽媽來、吃果果”等這樣的短句。

  2歲半能分清大小、多少,認識幾種顏色,能表達“媽媽吃飯飯”;3歲半以後說話能力接近成人如表達“我們回家吃西瓜好嗎?”喜歡聽故事並能複述。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孩子的語言發育都是一成不變的,這與父母的教育和所處的語言環境有很大的相關性。但是如果孩子有如下情況家長一定要引起警惕:

  6-7個月發音很少且與人的視線交流短暫;9-10個月仍不認識家裡人,不會模仿招手再見、拍手歡迎;1歲以後仍沒有有意義的發音,不會主動喊爸爸媽媽;1歲半對大人的語言不理解,即你問他眼睛、鼻子在哪,他不能指出,不能聽從你的簡單指令:如拿鞋子等;3-4歲說話仍有明顯的口齒不清或說話不流暢(即口吃),並已影響到他與其他人的交流;已獲得正常語言而在某些疾病(如腦炎、腦外傷)後又失去語言功能等等。

  做家長的一定要仔細觀察,發現問題及時到語言專科門診就診,幫助孩子找出病因及瞭解其語言障礙的型別,及時得到專業的語言康復訓練指導和治療,以免錯過孩子最佳的語言學習期而最終影響正常語言的獲得。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