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傳染性疾病,據流行病學研究,全球約有20億曾感染過乙型肝炎病毒,其中3.5億人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新發感染的人數約為5000萬,每年因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死亡人數約100萬。
我國現在乙肝病毒感染率為7.18%,據此估算我國現有慢性乙肝感染者約9300萬,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2000萬。對於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降低相關性疾病的發生發展是改改善乙肝病人預後的關鍵,而規範化的科學管理,則是重要措施。由於母嬰傳播是我國目前乙肝感染的主要方式,因此乙肝病毒感染的管理應從娃娃抓起。
1、娃娃乙肝慢性多:
不同時期感染乙肝病毒導致慢性肝炎的發生率絕然不同。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乙肝病毒感染是否發展為慢性乙肝的機率,取決於患者感染乙肝時的年齡。年齡越小,發展為慢性乙肝的機率越大。新生兒機率最大,為90%。1-5歲的兒童為25%-50%。大於5歲即降至6%-10%。大多數慢性乙肝的患者均是在剛出生時即感染或者幼兒期感染乙肝。
2、健康體檢查乙肝:
乙肝感染因為沒有臨床表現,大多數只有依靠體檢時進行乙肝檢查才能發現,因此對於嬰幼兒常規檢查檢查,除非乙肝表面抗體明顯升高者,則需要將乙肝表面抗原作為體檢的必檢專案進行檢查,以便及早地發現乙肝感染病例。
如果母親有乙肝感染者,在完成三針乙肝疫苗接種後的一個月可以檢查乙肝二對半及乙肝病毒DNA檢查,可以判斷乙肝免疫是否成功。如有乙肝表面抗體明顯高於保護水平(10IU/ml),提示疫苗接種成功;如果在該水平以下,則需重新接種疫苗。
3、病急不能亂投醫: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病史可分為四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動或低(非)複製期及再活動期。並不是所有的乙肝患者就一定需要進行治療。依期施治,方能取得最佳效果。研究表明,免疫耐受期治療一般很難獲得有效應答,治療往往“對牛彈琴”,不但白花冤枉錢,平白增加家庭經濟負擔,藥物的不良反應往往對病患更加不利。
而嬰幼兒乙型病毒感染,大多數處於免疫耐受期。此期表現的特徵是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複製活躍,檢查乙肝病毒DNA拷貝數很高,肝臟病理改變輕微或無明顯病理變化。此期病患不宜進行過多的干預治療,但不治療不等於放應自流,建立疾病檔案,科學管理,定期檢查肝功能、乙肝二對半及乙肝病毒DNA水平,可及時發現最佳治療時機。
4、最佳時期需把握:
免疫清除期是機體的免疫系統對乙肝病毒開始有免疫應答能力,殺傷乙肝病毒,同時也會導致肝臟損傷,因此,此期的特徵是出現轉氨酶上升,病毒DNA水平開始下降,肝臟病理檢查可發現有較明顯的炎症反應。目前認為,免疫清除期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佳治療時期。
一旦發現病人自然病程進入到免疫清除期,及時應用抗病毒治療能夠幫助機體免疫系統更好地控制病毒,更易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但必須注意,轉氨酶升高並不一定就是乙肝病毒感染所致,需由兒童肝病專科醫生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有部分病例,轉氨酶正常,肝臟病理卻有明顯的病理變化,也提示處於免疫清除期,進行及時的干預治療。
5、規範治療是關鍵:
乙肝病毒感染的規範化治療目前基本上是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管理流程進行。乙肝病毒治療的關鍵是抗病毒治療,應由兒童肝病專科醫師根據評估結果合理選擇抗病毒藥物。需要優先治療的病例包括:存在代償期或失代謝期肝硬化證據的所有乙肝患者,無論轉氨酶水平、乙肝病毒e抗體狀態及乙肝病毒DNA水平如何,均需抗病毒治療;
對於無肝硬化證據的慢性乙肝患者,同時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持續性升高,且存在乙肝病毒活躍複製證據(乙肝病毒DNA>20000IU/mL),無論其乙肝e抗原如何,均推薦接受治療。對於無肝硬化臨床證據、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持續正常、且乙肝病毒低水平復制(乙肝病毒DNA<20000IU/mL)的患者,無論其乙肝e抗原狀態如何或年齡大小,均不需立即治療,但需持續監測。
慢性乙肝一線抗病毒治療藥物,指南推薦:對於有抗病毒治療指徵的所有成人、青少年以及大於12歲的兒童慢性乙肝患者,推薦使用具有高耐藥屏障的核苷(酸)類似物替諾福韋或恩替卡韋。2-11歲兒童推薦使用恩替卡韋。對於確診或懷疑對拉米夫定、恩替卡韋或替比夫定耐藥(如有既往用藥史或原發無應答)患者,推薦改用替諾福韋。監測慢性乙肝患者治療前、後及治療時的病情進展和治療應答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