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個重大疾病,乙型肝炎(HBV)病毒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區HBV感染的流行強度差異很大。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全球約20億人曾感染過HBV,其中3.5億人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約有100萬人死於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HCC)。
2006年全國乙型肝炎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我國1-59歲一般人群HBsAg攜帶率為7.1 8%,在世界範圍內屬於乙肝大國。由於我國乙肝傳播途徑以母嬰傳播為主,母嬰傳播主要發生在圍產期,多為在分娩時接觸HBV陽性母親的血液和體液傳播。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是預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如果在剛出生的新生兒進行有效有干預,絕大部分能阻斷母嬰的傳播。
因此,新生兒期進行乙肝疫苗接種是預防乙肝傳播的關鍵時期。近年來大力推廣乙肝疫苗的預防接種,國家免費提供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種普及率大大提高,結果乙肝感染率在5歲以下兒童也大幅下降,僅為0.96%,成效卓絕!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種3針,按照0、l、6個月程式,即接種第1針疫苗後,間隔1個月及6個月注射第2和第3針疫苗。新生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要求在出生後24 小時內接種,越早越好。接種部位新生兒為臀前部外側肌肉內,兒童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內注射。
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分為兩種情況:對母親是乙肝病毒感染者(母親HBsAg陽性)的新生兒,應在出生後立即(在24 小時內)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劑量應≥100 IU,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10 μg重組酵母或20μg中國倉鼠卵母細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在1個月和6個月時分別接種第2和第3針乙型肝炎疫苗。
也可在出生後12 h內先注射l針HBIG,1個月後再注射第2針HBIG,並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l針10μg重組酵母或20μg CHO乙型肝炎疫苗,間隔l和6個月分別接種第2和第3針乙型肝炎疫苗。
對HBsAg陰性母親的新生兒可用5μg或10μg酵母或10μg CHO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對新生兒時期未接種乙型肝炎疫苗的兒童應進行補種,劑量為5μg或10μg重組酵母或10μg CHO乙型肝炎疫苗。
接種疫苗成功的標誌是血清抗-HBs 陽性。如仍為陰性,應增加疫苗的接種劑量(如60μg),可再接種3針,並於第2次接種3針乙型肝炎疫苗後l一2個月檢測血清中抗-HBs,如仍無應答,可接種l針60μg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後有抗體應答者的保護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續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進行抗-HBs監測或加強免疫。但對高危人群可進行抗-HBs監測,如抗-HBs<10 mIU/ml,可給予加強免疫。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