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泌尿外科 副主任醫師 劉志中

  陰莖癌(carcinoma of penis)為常見的男性生殖系統的惡性腫瘤之一,20世紀50-60 年代曾居男性泌尿生殖系腫瘤發病率的首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及衛生條件的不斷改善, 其發病率不斷下降。患陰莖癌者絕大多數皆有包皮過長。

  流行病學

  陰莖癌主要發生於老年男性,患者年齡平均為60歲,年齡越大發病可能性越高,在約70歲時發病率達到最高。此病也偶發於年輕男性。陰莖癌常發生於出生後未及時行包皮環切的男性,在新生兒或童年期常規行包皮環切術的人群中,陰莖癌極為罕見。即使在一些陰莖癌高發的國家中,如奈及利亞和印度,部分居民由於宗教信仰在新生兒出生後即行包皮割禮,在這些人群中男性幾乎沒有陰莖癌發。

  發病原因

  一直以來,比較公認的陰莖癌危險因素有衛生習慣不良、包皮垢、包莖和包皮過長。另外,許多陰莖病變可能與陰莖癌發病相關,如陰莖白斑等。在腫瘤的發生和發展中,炎症可能扮有重要的角色,因為許多陰莖癌原發於陰莖感染、慢性刺激或外傷部位。徹底的包皮環切術可預防以上大多數病理狀態。因為包莖常常導致包皮垢和正常脫落的上皮細胞長期滯留,並進一步導致包皮和龜頭長期處於伴或不伴細菌感染的慢性刺激環境中。陰莖癌患者中伴有包皮過長的比例較高,同時包皮過長是陰莖癌發病重要誘因之一。

  陰莖癌致病的其他危險因素包括多個性伴侶、生殖器疣或其它性傳播性疾病。以上危險因素中至少有部分與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有關。

  病理型別

  幾乎95%的陰莖癌病理型別為鱗狀細胞癌,其它有基底樣癌、溼疣樣癌、、疣狀癌等等。陰莖癌原則上可發生於陰莖任何部位,但臨床上常見於龜頭、冠狀溝或包皮的上皮組織,而只有5%以下患者始發於陰莖體。

  陰莖癌可以由陰莖癌前病變進展而來。部分患者可檢測到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 人類乳頭瘤病毒相關的病變包括巨大尖銳溼疣、鮑溫樣丘疹、鮑溫病和紅斑增生病,而慢性炎症相關的病變則包括生殖器硬化性苔蘚、乾燥閉塞性龜頭炎、陰莖角、黏膜白斑病和假上皮瘤性角化病碎屑狀龜頭炎。

  臨床表現

  最初,陰莖癌通常表現為陰莖龜頭處一個難以癒合的小病灶。確切的外觀具有多樣性,可以從平坦質硬型到大塊外生型生長。這種腫瘤主要發生在那些未行包皮環切的男性身上,大約有一半的腫瘤位於龜頭,20%在包皮上,20%同時發生在龜頭和包皮,其餘的發生在陰莖體。有時會出現多個病灶。

  從病人首次發現病灶到尋求治療經常會有顯著的延誤,從8個月到1年不等。延誤的原因可能是由於病人不願意尋求治療、不正確的診斷或病人對小病灶沒有在意。陰莖病灶可能會被誤診為感染而接受不適當的治療直至得到正確的診斷。而且因為陰莖癌常發生在未行包皮環切的男性身上,有時直到原發病灶侵犯陰莖包皮或因相伴感染引起惡臭才被發現。許多患者還因包皮過長導致很難進行龜頭的檢查。 這種病變一般很少引起疼痛,即使在廣泛的組織破壞之後。腫瘤起初可以表現為龜頭處充血的斑塊。龜頭處的紅斑疹樣改變並且活檢證實為原位癌的病變又稱為紅斑增生病。病灶還可以表現為包皮處久不癒合的潰瘍。當腫瘤進展時,可以看到潰瘍性的生長方式並侵蝕破壞周圍的正常組織。這些病灶常常會發生感染,產生眾多的惡臭膿液。

  鑑別診斷

  應該考慮許多良性病變。這些病變包括尖銳溼疣、粘膜白斑病、 乾燥性閉塞性龜頭炎(BXO)等。粘膜白斑病和乾燥性閉塞性龜頭炎會出現白色斑點和斑塊。尖銳溼疣是一種性傳播疾病,如大家所知的生殖器疣等,多為菜花樣,經常出現在陰莖的多個地方而非僅僅在龜頭處。乾燥性閉塞性龜頭炎與尿道有關,這些患者通常需要長期隨訪以防發生尿道狹窄。乾燥性閉塞性龜頭炎也被認為是癌前病變,所以患者需密切隨訪。

  活檢仍然是陰莖鱗狀細胞癌的標準診斷手段。對於較小、侷限的病灶可以考慮切除活檢。在這些患者中需要做到切除後深部組織手術切緣為陰性。活檢對疾病的分級和組織學分類提供了有用的資訊。對於小病灶,侵犯深度也可經活檢得到確認。較大的病灶可能更容易通過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來判斷浸潤程度。這些零散的資訊組合在一起有助於正確的進行疾病分期以及在沒有明顯的臨床腫瘤轉移症狀(即觸及轉移淋巴結)下判斷微觀轉移的可能性。

  陰莖鱗癌主要經淋巴引流途徑擴散,並且這種播散是沿著可預測的腹股溝淋巴結鏈逐步進展。因此評估這些淋巴結狀態不僅有助於陰莖癌的分期,還能夠決定最佳的治療方案。目前面臨的挑戰是,許多患者的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可能與轉移無關,而是反應性和炎性腫大。目前的經驗是在治療原發灶並且傷口痊癒4-6周後再重新評估病人的淋巴結情況。 CT和MRI都是評估腫大淋巴結的可行的影像學檢查手段。這兩種方法確定轉移的標準都定義為病灶大於1釐米。這就決定了這兩種手段無法診斷早期的微小淋巴結轉移。基於大小判斷轉移的敏感性為40-60%,而特異性則好得多,接近100%。一些使用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CT)進行診斷的研究顯示敏感性可以升高至88%,具有良好的前景。但對於小於7mm的淋巴結PET/CT也有侷限性。

  臨床分期

  陰莖癌的臨床分期對手術方式的選擇及預後評估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術前需對陰莖癌患者進行準確的臨床分期。目前常用的臨床分期國際抗癌協會(UICC)的TNM分期(2002年)。

  原發腫瘤 (T)

  ? TX: 原發腫瘤不能評估

  ? T0: 未發現原發腫瘤

  ? Tis:原位癌

  ? Ta 乳頭狀非侵潤性癌

  ? T1: 腫瘤侵犯上皮下結締組織

  ? T2: 腫瘤侵犯陰莖海綿體或尿道海面體

  ? T3: 腫瘤侵犯尿道或前列腺

  ? T4: 腫瘤侵犯其他鄰近結構

  區域淋巴結臨床分期 (cN)

  ? cNX: 區域性淋巴結不能評估

  ? cN0: 未發現區域性淋巴結轉移

  ? cN1: 單個表淺腹股溝淋巴結轉移

  ? cN2: 多個或雙側表淺腹股溝淋巴結轉移

  ? cN3: 腹股溝深層或盆腔淋巴結轉移,單側或雙側

  區域淋巴結病理分期 (pN)

  ? pNX: 區域性淋巴結不能評估

  ? pN0: 未發現區域性淋巴結轉移

  ? pN1: 單個表淺腹股溝淋巴結轉移

  ? pN2: 多個或雙側表淺腹股溝淋巴結轉移

  ? pN3: 腹股溝深層或盆腔淋巴結轉移,單側或雙側

  遠處轉移 (M)

  ? MX: 不能評估遠處轉移

  ? M0: 無遠處轉移

  ? M1: 有遠處轉移

  治療

  陰莖癌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可以聯合放療、化療、鐳射治療等。

  依據腫瘤部位和分期,臨床上選擇不同的手術方法。對一般小的表淺腫瘤可採取區域性切除、包皮環切,尤其是年輕患者選用此療法不僅能有效地控制病變還能保留陰莖的生理功能。癌腫範圍較大或侵犯海綿體的病例須採取陰莖部分或全部切除術。

  疾病預防

  1.包皮環切術

  新生兒期即行包皮環切術是預防陰莖癌有效措施。因為一、包莖易導致包皮垢長期滯留。據統計行包皮環切術後的男性很少患陰莖癌。此外,包皮過長患者行包皮環切術是一種很有效的治療方法,但陰莖癌可能在包皮環切術後的疤痕處出現復發。老年人行包皮環切是否能有預防效能目前還沒有定論。男性行包皮環切術將有助於減少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危險性。

  2.HPV疫苗

  至今有兩種經歐洲醫藥評價署(EMEA)和美國FDA註冊的預防HPV的疫苗。研究發現在HPV檢測陰性的女性人群中,以上兩種疫苗在預防長期HPV感染或偶然高級別宮頸病變均有很高的預防效果。男性接種HPV疫苗臨床試驗後證明疫苗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以在有些國家中得到上市。猜測HPV疫苗也可能預防HPV陽性陰莖癌,但真正的效果還需將來的臨床試驗驗證。

  3.使用避孕套

  雖然沒有100%的預防效果,但使用避孕套在預防和治療性傳播性疾病的作用是極為明顯。一項相關的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在此試驗中性伴侶間隨機給予避孕套,發現避孕套使用組HPV相關性生殖器病變的治癒時間明顯縮短。

  4.戒菸

  雖然吸菸在陰莖癌發病過程中的具體作用還不清楚,但吸菸作為陰莖癌的危險因素之一是毫無疑問的。吸菸者比不吸菸者患陰莖癌的可能性高出很多,因此,積極開展戒菸運動是預防陰莖癌的措施之一。

  5.其它

  其它預防措施包括預防包莖、治療生殖器慢性炎症性疾病、提高衛生等

  疾病預後

  陰莖癌是通過手術治療即能獲得較高治癒率的實體瘤之一。陰莖部分或全部切除術後,陰莖癌的區域性複發率小於10%,而保守治療的複發率為50%。單個淋巴結轉移患者術後的生存率接近80%,而多個淋巴結轉移或淋巴結外播散的患者生存率降低至30%以下。

  術後隨訪:在最初的兩年每3個月隨訪一次,2-5年每半年隨訪一次,5年後每年複查直至終身。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