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酒癮網癮治療中心 主任醫師 周旭輝

  每逢節假日,是學生放鬆的時候,也是網路成癮的頻繁時期。

  面對網癮,人們眾說紛紜,家長在其教育上也存在著種種誤區。這些曲解和偏差,對於網路成癮的干預產生了誤導,帶來了種種困難,需要正視。

  a 網癮不是單純的思想問題

  【網癮案例】陽陽,大二學生,網癮者。進入大學後,他從以前的佼佼者滑落到普通生地位,心裡有種失敗感,漸漸地沉溺於網路世界,並開始逃課。大一結束時,因多門功課不及格,學校建議其留級。陽陽的父母震驚了,他母親到學校當著同學的面狠狠打了陽陽的耳光。

  每逢節假日,陽陽回到家,父母整天對其訓斥,要求他不得上網。陽陽感到分外壓抑。一天晚上,他從家裡拿了1000多塊錢,在一家網咖鏖戰三天三夜,又重新回到網路世界。

  【專家剖析】

  “認為網癮是單純的思想問題,於是,運用單一的說教。”專家指出,有的家長只靠打罵、限制活動來實施干預,其實是沒意識到網癮是一種身心疾病。特別是當青少年沒有認識到其危害時,會導致家庭衝突更為嚴重,促使孩子更依賴網路。

  網癮更多地牽涉到潛意識中的情形壓抑,以及神經系統的變化。因此,家長除關注外顯行為外,需更多地深入到心理結構,採取針對性的方式,實施良性互動。在家庭中,家長應多與孩子溝通,留心孩子的情緒變化及學習情況,並對孩子的上網時間、內容有所控制。

  “許多家長認為,網癮只是孩子的問題。”專家稱,這也是認識誤區。青少年網癮問題的出現,是家庭功能失調的訊號。孩子的心理問題,與其家庭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家長自身需有良好的教養方式。

  b 網癮其實是一種身心疾病

  【網癮案例】小雷,今年16歲,網癮患者。從初一開始,他就對網路遊戲非常著迷。在遊戲中,小雷感受到了“打敗敵人”的成就感。

  隨著年齡增長,小雷對網路的沉迷愈加嚴重。父母被迫找來心理醫生,由拒絕到配合,到再度痴迷,有一次,小雷逃學,在網咖與“弟兄們”連續作戰了48小時,由此宣告心理治療的失敗。

  【專家剖析】

  “認為網癮是單一的心理症狀,拒絕醫學干預。”專家稱,有人認為網癮只是習慣問題或單一心理症狀,不是疾病。從理論上講,網癮作為一種身心障礙,必然有其病理機制,同時伴有許多軀體症狀和精神症狀,包含有一組身心症候群。

  網癮的形成原因很複雜,既有社會大環境的因素,也有學校、家庭方面的原因,更有青少年本人的因素在內。既有素質方面的弱點,是人性弱點的過度張揚,也存在人類大腦的生物學基礎,如大腦中某些結構的功能過度興奮。應對網癮,需正確採用以醫學干預為主要措施的綜合防治策略。

  然而,網癮的治療不是立竿見影的,家長不能缺乏耐心。網癮作為一種新的疾病,尚處於初探階段。患者潛在的心理問題,往往比成癮行為更嚴重。只有解決好原有的心理問題,網癮問題才能進一步得到控制。

  網癮就像“心理感冒”,個體心理免疫力下降時,在一定環境因素下,就會誘發症狀。所以,要不斷提高網癮患者本身的“心理免疫力”,使其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

  c 戒除網癮需家長技巧性溝通

  【網癮案例】小虎從小學開始,就對電遊和網路表現出濃厚興趣。而小虎父母親也注意到,近年來,青少年因網癮導致的自殺、殺人、被殺、搶劫、猝死的報道,屢見不鮮,討伐網路、網咖的呼聲也此起彼伏。於是,小虎父母親對網路心懷恐懼。將家裡的電腦送了人,並規定,不準小虎接觸電遊、網路。

  上六年級後,小虎變得沉默寡言。家長只好給小虎買了手機,隨後小虎經常在手機上玩遊戲,並用逃學上網來報復父母親。

  【專家剖析】

  “認為勸其戒除網癮就是禁止上網,於是採用極端做法。”專家表示,網癮帶來的嚴重後果,使得許多家長“談網色變”。他們認為,讓孩子遠離網路是治療的終極目標。然而,網路已成為現代年輕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戒除網癮,不在於與網路絕緣,而在於合理使用。

  因此,家長應對網癮有正確和科學的瞭解,既不能對孩子的上網行為過於樂觀,認為上網就是在“學知識”,也不能將正常的上網活動都視作危險訊號,以此對孩子的個人愛好橫加阻撓。

  此外,家長要注意與孩子的溝通技巧,很多孩子之所以沉溺於網路,正是由於在現實生活中,他們無法與周圍人進行有效溝通。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