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科 副主任醫師 李小莎

  慢性蕁麻疹是臨床常見、頑固難治的疾病,其之所以頑固難治,在於其病因病機複雜,辨證困難,用藥難以切中病機。通過多年的臨床研究,我們認為,導致辨證困難或辨證不準確的原因在於思路的常規化,方法的簡單化,用簡單、成規的思路與方法去解決非常複雜的問題,當然是不容易的。近幾年,我們採用自行重新歸納總結的證治方案治療慢性蕁麻疹,取得了良好的近期和遠期療效。[1-3]只要拓展思路,客觀認識該病的複雜證候,慢性蕁麻疹是可以取得良好療效的。

  1、堅定信念  中醫治療慢性蕁麻疹優勢明顯

  概括地說,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免疫機能異常導致的疾病,而人體的免疫系統是十分龐大、複雜而精細的,多種原因導致機體長期處於免疫致敏狀態,外界原本十分尋常的物質都可成為引發變態反應的致敏原,這是慢性蕁麻疹簡要的發病機制。目前西醫治療的主要藥物是抗組胺等炎症介質,它僅僅是作用於過敏反應的終端,因而服藥則風團止或減輕,停藥則風團復發。也有專家欲從深層對免疫進行調節,口服提高細胞免疫的胸腺肽、轉移因子,抑制免疫的激素、免疫抑制

  劑如雷公藤多苷等,前者沒有確切療效,後者則仍屬於強行抑制,復發問題依然是個難題。

  中醫對疾病的認識與治療和西醫不同,中醫巨集觀地認識人與疾病,陰陽失衡則病,陰平陽祕則不病。治療則是“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對因治療的思路與方法,採用具有陰陽屬性的中草藥,按照一定的配伍理論處方,使得中醫治療不僅療效好,而且沒有副作用,複發率很低。《靈樞?九針十二原》說:“今夫五臟之有疾也,譬猶刺也,猶汙也,猶結也,猶閉也。刺雖久,猶可拔也;汙雖久,猶可雪也;結雖久,猶可解也;閉雖久,猶可決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說也。”[4]明確指出,疾病皆可治癒,“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根據我們的臨床經驗,只要你按照中醫理論和方法去診療,善於捕捉疾病的蛛絲馬跡,勤于思考,慢性蕁麻疹可以取得良好的療效甚至是長期的緩解。

  2、頑固難治=病機複雜矛盾

  毋庸置疑,慢性蕁麻疹頑固難治,其之所以難治,在於其病因病機的複雜超過了多數醫生常規思路所能解決的程度。導致我們把複雜的疾病視為不復雜,用藥難以精準。概括地說,用藥不切病機的因素很多,約有以下幾種:其一,個人的中醫基本功不紮實,沒有能力識破;其二,診療態度不認真,馬虎敷衍;其三,受教材的影響,因教材為教學方便,給出的中醫證型都是常見的,不常見的則未列其中,或者是教材所給出的證型不能代表複雜疾病的客觀證型,需要改寫了;其四,缺乏進取精神,認為別人治不好的,我也很難治癒,隨波逐流。個人認為,只要客觀地辨證,有是證則用是藥,不拘泥於教材和書本,就會取得好的療效。比如,我們把慢性蕁麻疹的中醫證候從新歸納為“風溼熱蘊膚”、“血虛風戀”、“營衛不和”三大主證,每個主證又分別有二個兼證[1-2],與教材迥然不同,形成客觀、可操作性強的全新證治體系,有的患者都會根據臨床表現辨證開藥,很容易推廣,而且療效顯著。

  據我們臨床觀察發現,慢性蕁麻疹的病機十分複雜,往往虛實夾雜,寒熱錯雜,表裡合病,臟腑失調。對於虛實、寒熱的孰多孰少,也要仔細甄別。實際上,一些病程較長,多處治療未效的病例,首診往往是沒有頭緒,四診所得與辨證相關的資訊很少,甚至無證可辨,但複診幾次後,只要認真仔細,都能逐漸辨明病機。

  3、拓展思路  多角度窺探甄別

  由於慢性蕁麻疹病因病機的複雜程度較高,需要我們擺脫常規的思路,絕對不能先入為主。必須按照傳統中醫的思維方法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如風團發作或加重的誘因(寒熱、食物、情緒、時間、天氣、勞累等等)、發病季節、可能的發病原因、患者體質屬性、性格特徵以及“十問歌”的全部內容,此外還要十分認真的診脈、望舌,一般都能得出比較正確的辨證結論。對於非常頑固病例的辨證治療,我常比喻為“擦髒玻璃”,開始模糊不清,複診一次,如同用抹布擦一次,等你擦乾淨了,病機就完全清楚了,疾病也就接近痊癒了。回頭看來,也許你首次的辨證和處方是錯誤的,但是隻要你認真對待患者的每一次複診,每次都有新的發現、新的認識,最終看清“廬山真面目”。如此積累,成功的病例越多,你的經驗就越豐富,治療就越有信心。舉一例病案:

  鄒某,男,16歲,2009-1-1初診。主訴:全身出風團,癢半年餘。現病史:半年前全身出風團,大小不等,癢,服西藥不能控制,現風團每日出,癢,伴納差,面黃不華,大便溏,日1次,過敏性鼻炎,舌尖紅,苔薄黃膩,脈右沉弱,左可。診斷:慢性蕁麻疹。辨證:風溼熱蘊膚,兼衛氣不足。治法:益氣固表,疏風除溼清熱。方藥採用三九中藥免煎顆粒:生黃芪10g×2包,浮萍10g×1包,蟬蛻6g×2包,防風10g×2包,黃芩10g×2包,梔子10g×2包,白鮮皮10g×2包,地膚子10g×2包,赤芍10g×2包,甘草3g×1包。10付,水沖服。貝分(西替利嗪)糖漿10ml,每日睡前服。服上方加減1個月,開始風團減少甚至一度消失,但後來風團又出,大便溏,風團常晚上出,舌尖紅,苔薄白,脈弱。考慮其衛陽虛弱,同時伴有內熱脾虛,改用益氣溫陽,清熱疏風,除溼健脾。方藥:生黃芪10g×2包,制附子3g×2包,桂枝6g×2包,防風10g×2包,梔子10g×2包,黃芩10g×2包,丹皮10g×2包,白鮮皮10g×2包,地膚子10g×2包,甘草3g×1包,雲苓10g×2包,砂仁3g×2包。10付,水沖服。貝分(西替利嗪)糖漿減量為5ml,每晚睡前服。上方加減服用2月餘,風團逐漸減少至停,鼻炎也愈,西替利嗪糖漿也逐漸停服,中藥處方減少苦寒之品,增加補氣健脾之藥,又服1個月,治癒停藥,至今已2年半未發。

  此例初診有氣虛和風溼熱蘊膚之徵,無畏寒怕冷等陽虛之象,僅給予益氣固表,疏風清熱除溼之劑,有效,但好景不長。後考慮補氣不應,且長期便溏、面黃不華,又患有過敏性鼻炎,當溫陽固表與清熱除溼疏風並舉,藥後病情穩步減輕,直至痊癒。回顧此例,實際初診即應當溫陽益氣,但因陽虛症狀體徵不明顯且舌尖紅而未用。若是經驗豐富,完全可以早日治癒,縮短療程。

  4、就事論事  治療之大忌

  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個人體會,對於慢性蕁麻疹之類的難治性疾病,千萬不能就事論事,這是治療之大忌。比如,遇到帶狀皰疹,你不能馬上想到了龍膽瀉肝湯;見到痤瘡,立刻就開出了枇杷清肺飲。這是必須要糾正的。再如,遇到慢性蕁麻疹患者舌苔黃膩,不能僅僅根據舌苔就清利溼熱,還要細緻地看舌質、舌體、診脈、問診、望面色、形體等,搞清楚溼熱的由來和所處於的位置(在表在裡),還要弄清楚溼熱在發病中的地位,是主要的、次要的,是飲食所致,還是因虛內生,抑或是外感溼熱之邪,明確了溼熱的來源及其在病機上的地位,治法、方藥就會更貼切,療效就會更好,更持久。臨床發現,在很多時候,溼熱往往與陽虛相伴,乍看起來,這似乎是相反的,初學中醫的還會認為這是很難理解的。實際上,對於慢性蕁麻疹這類難治性疾病,溼熱與陽虛共存的情況很多,二者是矛盾的,但正是這種矛盾,才客觀的反映了疾病的錯綜複雜。就臨床來看,溼熱與陽虛共存有多種態勢,其一,溼熱與陽虛存在因果關係,即陽虛不能溫化水溼,鬱久化熱;其二,素體陽虛,短期內過多進食辛辣肥甘之品;其三,素體溼熱,醫生過度使用苦寒之藥傷損其陽氣;其四,素體陽虛,感受外界溼熱,等等。只有把這些具體的情況搞清楚了,用藥才能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療效。不能不論青紅皁白,見到溼熱就清熱利溼,那隻能取效一時,而難以治癒疾病。

  5、治療陷入困境時  查詢原因  分別對待

  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蕁麻疹多數療效良好,但由於本病病因病機非常複雜,也時常會遇到少數十分棘手的病例。這主要是一些病程較長,多處治療無效的患者。有的病人全國各大醫院,各種西藥都用過,中醫也治療過很多地方,全無效驗。對於此類病人一定要非常認真仔細地望聞問切,儘管如此,也許你仍然覺得一頭霧水,舌脈、飲食、睡眠、二便等均無異常,似乎是無證可辨,無法解釋其風團發生的病機。我遇到一位女性患者即是如此,她治療的心情十分迫切,不惜時間和金錢,仔細查問,沒有發現明顯的異常之處,冥思苦想,覺得她語聲高亢,語速較快,性格外向,是可切入之處。遂開出了柴胡龍骨牡蠣湯加減,連續服用數月,頑疾竟逐漸向愈,至今已一年半未發。

  有的病人治療有效,但減輕到一定程度,則不再繼續好轉,停滯不前。甚至連續幾個月如此,病人急,醫生也難免迷茫。當此之時,一定要靜下心來,仔細檢視舌脈和病歷,是否是辨證有些問題,用藥不太貼切,還是需要再守一段方?有的病人則是因為生活方式不健康,導致治療遇到困難,這時則需要醫患充分溝通,協同治療,最終治癒疾病。還有的是在辨證上有欠缺之處,比如存在陽虛的而未補陽,存在肝鬱的而未疏肝。對於體質虛弱的患者,要經常要求和鼓勵其堅持鍛鍊,增強體質,有益於疾病康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