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職業病科 主任醫師 王海石

  百草枯為當前最常用的除草劑之一,應用十分廣泛,隨著使用量的不斷增多,百草枯中毒的發病率不斷上升。百草枯中毒以生活性中毒和職業性中毒為主,其中口服中毒約佔中毒量的95%以上。一旦中毒後果極其嚴重,常見致死量約30-40mg/kg或20%百草枯原液10-15ml,致死率約為60%―80%。對百草枯的毒性許多人尚不能正確認識,尤其是百草枯口服量在10―30ml時,早期除口腔刺激胃腸道不適外,無其他明顯症狀,引不起重視,不作處理或僅作洗胃、輸液了之。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導致殘存在胃腸內的百草枯不斷繼續吸收,毒性不斷顯現,直至吸收達到致死量出現病情危重才引起重視,此時為時已晚,即使採取現有有效的所有措施,也難以挽回生命。根據臨床120例百草枯中毒病例的救治觀察,凡早期徹底的施行胃腸道淨化和血液淨化的病例,搶救成功率顯著高於未施行者。其實道理很簡單,在當前尚無特效解毒劑的情況下,快速、極大的清除體內的未吸收和已吸收的毒物,儘量使進入組織的毒物達不到致死量,是救治是否成功的關鍵。如果,儘管及時採取了各種措施,由於服毒量較大其吸收量仍然達到了致死量,甚至幾倍致死量,死亡率會很高。但如採取有效的藥物拮抗和強有力的生命支援,還是有部分病例被挽救過來。

  根據百草枯中毒死亡病人的解剖觀察,生前已洗胃的死亡患者的胃壁和腸道中仍然含有比其他各臟器更高的百草枯離子。根據我院於發病第2-7日收治的86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觀察,第2、3日幾乎所有患者的糞便中均有肉眼可見的藍色的百草枯。隨著時間的推移,糞便中的百草枯逐漸減少,但有的至第7日仍可看到。如未能及時洗胃或沒有導瀉的患者則情況更為嚴重。
  由以上事實可以證明,口服百草枯在胃腸道中有一個緩慢吸收的過程,其吸收率約為10-15%,大部分由胃腸道排出,但排出越慢吸收率越高。因此胃腸道淨化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趕在吸收量未達到致死量之前,搶救成功的機率會明顯增加。由此,可以判定口服中毒48h內仍有洗胃的必要,5日內仍有導瀉的必要。
  胃腸道淨化常用的方法是:
  1、院外救治:大部分口服百草枯中毒的病人是在家中口服,發現後應立即在送往醫院的途中進行催吐,用手指或物體刺激咽後壁引起嘔吐反射,儘快吐出胃中的百草枯溶液。患者若無法吐出,也可先飲入300ml清水再催吐,如此反覆直至吐淨。但仍需到醫院洗胃和導瀉。
  2、洗胃和導瀉:
  常規插入胃管,先用清水洗胃至洗胃液無色無味,再用15%的活性炭溶液洗胃2―3遍,以吸附胃內的百草枯,繼之再用15%漂白土溶液洗胃2―3遍以清除、滅活殘存的百草枯。洗淨胃後,更換可保留胃管,隨即注入20%甘露醇200-250ml導瀉,1h後再注入15%活性炭300ml吸附腸道百草枯,2h後再注入15%漂白土300ml滅活腸道的百草枯,3h後若未瀉出,再給予50%硫酸鎂50ml導瀉。6h後可再重複1次,直至腸道中的百草枯徹底導瀉出為止,以肉眼看不出排洩物中有百草枯溶液或檢測不出糞便中有百草枯為止。大多數病人約進行3次以上的導瀉過程才能較徹底清理乾淨胃腸道中的百草枯。

  3、胃腸道保護:洗胃導瀉後,由於百草枯的腐蝕作用以及快速洗胃和導瀉的刺激作用,口腔和胃腸道可有不同程度的損傷。表現為口腔粘膜的出血、水腫、腐爛、潰瘍以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等,嚴重者可伴有消化道出血。治療:1)、強有力的止酸劑如洛賽克等40mg bid。2)、胃腸粘膜保護劑:如硫糖鋁凝膠和雲南白藥口服。3)、有出血者可區域性或全身應用止血劑。4)、口腔糜爛可用金達液(表皮生長因子)噴塗和溼潤燒傷膏塗抹。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