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甲狀腺乳腺外科 主治醫師 杜正貴

  在全世界任何一個醫療中心,都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有乳腺癌患者要求在手術時一併切除對側的正常乳房(醫學上稱為預防性切除),然而在醫生手裡,他們也存在很大的疑惑,因為他們不知道預防性切除是否降低了患者的患癌風險,也不知道預預防性切除是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狀況,於是,在患者的強烈要求下,預防性切除就這樣在全世界的各個乳腺中心進行著,雖然不多,然而它確實發生了。尤其在2013年,安吉里拉朱莉切除了自己的雙乳以預防乳腺癌的發生,引發了全世界關於預防性切除的熱烈討論。儘管目前對單側乳腺癌患者是否該進行對側預防性乳房切除術還存在諸多爭議,但臨床上接受對側預防性乳房切除術治療的病例仍然在不斷增多,相關的研究也屢見報道,然而各個結果卻不盡相同,莫衷一是!

  因此,來自美國Barnes-Jewish 醫院Alvin J. Siteman癌症中心及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Julie A. Margenthaler博士對現有關單側乳腺癌患者接受對側預防性乳房切除術治療的文獻進行了一項 Meta 分析,旨在評價單側乳腺癌患者接受對側預防性乳房切除術後是否能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對側乳腺癌發生率及患側乳腺癌的複發率。該研究為第一個用來評估單側乳腺癌患者對側預防性乳房切除術後預後結果的薈萃分析,研究結果發表在2014年6月份的美國《Ann Surg》雜誌上。

  研究人員通過檢索5個數據庫,共收集了在2012年3月前發表的14項相關研究,這些研究設計嚴密,質量較高。經分析後,作者發現:與未接受對側預防性乳房切除術患者相比,接受了對側預防性乳房切除術的患者總體上具有更高的生存率(OS,RR = 1.09)和更低的乳腺癌病死率(BCM,RR=0.69),但異時性對側乳腺癌的發生率並沒有明顯降低;有患乳腺癌家族史或者攜帶 BRCA 基因突變的患者,在接受對側預防性乳房切除術後,發生異時性乳腺癌的相對危險度和絕對危險度都明顯降低,但總體生存率和乳腺癌病死率並沒有明顯差異。     上述研究結果表明,乳腺癌高位人群(有乳腺癌家族史和攜帶 BRCA 基因的患者),接受對側預防性乳房切除術可顯著降低異時性乳腺癌的發生率,但是並不能提高這類患者的生存率,簡言之即是對這類高位病人,本次手術一起預防性切除和等到對側發病後再切除,兩者的生存時間一致,所不同的是等發病後再做手術時有可能增加治療程式(需要第二次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等),而這次一併預防性切除又有可能導致過度治療(因為雖然為高危人群,也不代表對側都會患癌)。分析還發現在普通人群中,與未接受對側預防性乳房切除術患者相比,接受對側預防性乳房切除術患者預後效果較好這一結論不能證明在普通人群中進行對側預防性乳房切除術並不能降低異時性乳腺癌的發生。

  所以,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在高危人群中,對側預防性乳房切除術與對側乳腺癌異時性風險減少相關,但不能改善具有較高家庭 / 遺傳風險患者生存,故若患者證實為高危人群(行基因檢測發現BRAC1和BRAC2突變),可考慮行對側預防切除以簡化將來發病後的治療程式,但不代表必須切除,因為切除了也不改善生存時間。對於家庭 / 遺傳風險未知的單側乳腺癌患者不建議接受對側預防性乳房切除術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