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科 副主任醫師 郝平生

  溼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反應性面板病,其特點為劇烈瘙癢,皮損為多形性,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覆發作。中醫一般稱之為“浸淫瘡”、“溼瘍症”。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本病病因較複雜,一般認為是各種內外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遲髮型變態反應,另外,個體素質對本病的發生也有關係。主要以下列因素有關:
  1、外在因素常見的有食物,如魚、蝦、蟹、蛋、牛、羊肉等異性蛋白;吸入物,如花粉、塵瞞、動物皮毛等:生活環境,如日光、冷、熱、摩擦,以及植物,絲織品、毛織品、肥皂、染料、清潔劑;外用藥物,化妝品等與溼疹的發生也有關係。
  2、內在因素慢性病灶感染、腸寄生蟲病,內分泌失調,代謝障礙或消化道功能紊亂,月經及妊娠等。
  3、神經精神因素如精神緊張、過度疲勞、失眠“憂慮等都和本病的發生有密切關係。
  中醫認為,稟賦過敏,風溼熱之邪客於肌膚而成,或因脾胃虛弱,脾失健運,致使溼熱內蘊,又外感風溼熱邪,內外兩邪相搏,浸淫肌膚所致。
  二、臨床表現
  根據皮損表現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溼疹。但三者無明顯界限,可以相互轉變。急性溼疹和慢性溼疹在臨床上有明顯特徵,而亞急性溼疹只是一種過渡階段。
  1、急性溼疹皮損可發於任何部位,但多見於面部、耳後、乳房、手部、四肢屈側等處,對稱分佈,嚴重者可泛發全身,自覺劇烈瘙癢;皮損表現為多形性,先出現紅斑,在紅斑基礎上出現密集分佈針尖至米粒大小丘疹、丘皰疹或水皰,皰破後形成糜爛面,可見珠狀漿性滲液。

  皮損逐漸向周圍蔓延,境界不清,滲液乾燥後結痂。如繼發感染,可出現膿皰或結汙褐色痂皮。若處理適當,炎症減輕,皮損可在2~3周後消退。若處理不當,則轉為亞急性或慢性溼疹。
  2、亞急性溼疹急性溼疹炎症減輕後,除有較劇烈瘙癢外,皮損以丘疹、結痂、鱗屑為主,有少量丘皰疹,輕度糜爛。如治療恰當,數週內可痊癒,,處理不當時,可急性發作或轉為慢性溼疹。
  3、慢性溼疹常因急性、亞急性溼疹反覆發作不愈而轉為慢性溼疹。亦可開始炎症反應不明顯,因瘙癢經常搔抓或其他刺激,以致開始即為慢性溼疹。其表現為患處面板浸潤肥厚,表面粗糙,呈暗紅色或伴色素沉著,皮損多呈侷限性斑塊,邊緣清楚。慢性溼疹病程緩慢,可長達數月或數年,也可因刺激而急性發作。發病部位常見於手背、小腿、肘窩、乳房、外陰、肛門等處。由於發病部位不同,故臨床表現可有一定的特異性。
  三、診斷及鑑別診斷
  一般根據病史、皮疹形態及病程診斷。急性期皮損呈多形性,常有滲出,對稱分佈,瘙癢明顯;慢性者皮損則浸潤肥厚,色素沉著,反覆發作。急性溼疹應與接觸性皮炎相鑑別 (表 7-l),慢性溼疹應與神經性皮炎相鑑別 (表 7-2)。
  急性溼疹與接觸性皮炎的鑑別表專案急性溼疹接觸性皮炎病因常不明確有明顯致敏史發病部位可發生於任何部位發生於接觸部位分佈常對稱分佈不對稱損害表現皮損為多形性,邊緣不清皮損單一,邊緣清楚病程病程長,常反覆發作病程短,去除病因後易治癒慢性溼疹與神經性皮炎的鑑別表專案慢性溼疹神經性皮炎病程常由急性溼疹演變而來,瘙癢與皮疹同時發生先有區域性瘙癢,搔抓後出現皮疹發病部位多見於手、足、小腿、軀幹及外陰等處勁、上瞼、四肢伸側及骶尾部皮損表現面板浸潤肥厚,色素沉著,皮損外圍可有小丘疹或丘皰疹苔蘚樣變明顯,邊緣可見正常皮色扁平丘疹

  四、治療
  1、一般治療:

  儘可能尋找病因,隔絕致敏源,避免再按觸,禁食酒類、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過度緊張。治療全身慢性疾患,如消化不良、腸寄生蟲病、糖尿病等。
  (1)全身治療:

  以止癢、抗過敏為目的,選用抗組胺類藥物如:馬來酸氨苯那敏 (撲爾敏)、庚啶、曲毗那敏 (去敏靈)、氯雷他啶/開瑞坦、西替利嗪、依巴斯汀、賽庚定、酮替芬、多塞平、吡嘧司特鉀片等內服;均也可用鎮靜劑:地西泮 (安定)、奮乃靜、谷維素等。可2種抗組胺藥聯合應用或交替使用。也可用10%葡萄糖酸鈣10~20ml、維生素c注射液1.0-3.0g靜推或靜滴止癢對症治療;如癢甚時可用普魯卡因封閉療法可選用大靜封(500~600mg)或(300~400mg)止癢對症治療;也可用環磷腺苷萄胺60~120mg止癢治療;也可用複方甘草酸苷(美能)(20~80ml)或注射用複方甘草酸苷(80~160mg)靜滴;如有繼發感染時或炎症嚴重時,可給予有效抗生素防感染或抗炎治療,如大環內脂類(紅黴素、阿奇黴素等)、喹喏酮類(帕珠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如對多種治療效果不明者,常規藥物效果差,可考慮短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得寶鬆、強的鬆等)。
  (2)區域性治療:

  急性溼疹無滲液時,可外用復硼洗劑、皮質激素霜劑(尤卓爾、糠酸莫米鬆等)、丹皮酚,滲出多時,可選用溶液溼敷,如3%硼酸溶液,1:5000~1:8000高錳酸鉀溶液或10%黃柏溶液或複方黃柏液溼敷,亞急性期可用蛇黃膏或蛇黃氧化鋅糊劑或皮質激素等外用,如伴有真菌感染時應選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用,如防感染或抗炎可合用氧氟沙星凝膠、百多邦等治療,如慢性溼疹,可選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糠酸莫米鬆、愈膚膏、蛇黃膏等外搽,臨床選用外擦藥時可幾種藥物聯合使用,如蛇黃膏與糠酸莫米鬆合用,或糠酸莫米鬆與丹皮酚合用。
  (3)物理療法:

  慢性溼疹可用液氮冷凍或封包等治療。
  2、中醫治療

  ①溼熱型:此型多見於急性溼疹,皮損以潮紅、腫脹、水皰、糜爛、滲液為主,對稱分佈,癢甚。口乾、口苦,大便乾結;小便赤少,舌紅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利溼,涼血解毒,方用涼血消風散 (荊芥、防風、炒蒼朮、蟬衣、知母、牛蒡子、苦蔘、生地、赤芍、車前草、梔子、當歸、木通、生甘草)或龍膽瀉肝湯或萆滲溼湯或多皮飲或茵陳蒿湯或黃連解毒湯或導赤散合六一散加減。
  ②脾虛溼蘊證:相當於亞急性溼疹,皮損以紅斑、丘疹、丘皰疹為主、糜爛、滲出不明顯,瘙癢不止。舌紅苔黃,脈浮數或濡緩。治宜祛風利溼、止癢,方用四君子湯或除溼胃苓湯 (蒼朮、白朮、厚朴、陳皮、雲苓、澤瀉、豬苓、苦蔘、白鮮皮、丹蔘、黃柏)或平胃散或參苓白朮散或補中益氣湯等加減。
  ③血虛風燥證:相當於慢性溼疹,皮損乾燥、粗糙、肥厚、上覆有鱗屑、苔蘚樣變、色素沉著。口乾心煩,夜寐不安,大便乾結,舌質淡苔薄,脈細弱,治宜養血活血、祛風止癢。方用養血祛風止癢湯 (雞血藤、黃精、烏梢蛇、殭蠶、赤芍、丹皮、當歸、白鮮皮、茯苓、玉竹、甘草)或四物消風散 (當歸、川芎、防風、荊芥、赤芍、生地、白鮮皮、生薏苡仁)或三黃固本湯或首烏地黃湯加減。
  ④風熱證:皮損以紅色丘疹為主,伴有瘙癢症狀,皮損泛發全身或侷限於面頸部,對稱分佈,患者可有咽痛、口乾、口苦等症狀,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治宜疏風清熱,熄風止癢,方用銀散或牛蒡解肌湯或加味涼血消風散或普濟消毒飲加味。
  ⑤溼瘀阻滯證:發於下肢,有靜脈曲張病史,下肢腫脹,可伴有口乾、口渴、大便不爽等症狀,舌質紅,苔白膩,脈弦等。治宜清熱除溼,通脈止癢,可用四妙散合桃紅四物湯加減。
  五、預防及護理
  1、禁食辛辣發物。
  2、注意面板衛生,禁用熱水、肥皂水、鹽水、花椒水燙洗。
  3、避免搔抓,急性期暫緩預防接種。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