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主任醫師 樊效鴻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見病和多發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腿部疼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其發病機制是因腰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所表現的一種綜合徵。
  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經過鍼灸、推拿、牽引和加強腰肌鍛鍊等保守治療症狀可以得到緩解,但是約有15%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最終需要手術治療。
  1934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Mixter和Barr首次用手術治癒腰椎間盤突出症,迄今,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手術治療史已達70多年。經過大量的實驗和臨床研究,該病的診斷技術逐步完善,手術方式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和創新。
  PLIF手術(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後路腰椎體間融合術),Cloward通過將後路切除的椎板修成楔形骨塊植於腰椎椎間,以此來恢復椎間高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並得到快速推廣,此後該方法即被稱為PLIF。
  最初的PLIF手術是經過後路減壓或/和髓核摘除術後,對融合的椎間隙進行植骨以達到椎體間融合的目的。
  為了克服單純植骨後植骨塊吸收、椎體間隙狹窄、術後臥床時間過長等缺點,不斷改進使用更加適合椎體間隙解剖或病理結構的各種型別椎體間融合器。

  適應證:
  1、腰椎退行性變引起的嚴重下腰痛經1年以上保守治療無效者;
  2、椎間盤源性腰痛伴或不伴神經根性疼痛;
  3、Ⅰ~Ⅱ度範圍內的脊椎滑脫;
  4、預融合之椎間隙高度須小於12mm;
  5、椎間盤摘除術後失敗;無椎間隙消失、感染、或鄰近椎間隙退行性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