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臺灣媒體報道,準分子近視矯正手術在臺非常普遍,但臺灣地區最早引進這項手術的臺北醫學大學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最近突然宣佈今後不再動這種手術。
他表示,因長期觀察發現,不少當年接受雷射手術的患者十多年後視力明顯下降,研判可能和當年動刀后角膜瓣發炎有關。
準分子鐳射手術已經在臨床開展二十餘年,二十餘年來的大量臨床病例表明,通過該手術矯正近視,患者可以獲得滿意的裸眼視力,夜間視力也正常。
準分子鐳射手術本身是一項醫療技術,必然有可能出現後遺症或者併發症。最讓人擔心的手術併發症或後遺症包括:術中角膜瓣製作不成功及術後出現醫源性圓錐角膜。
其中角膜瓣製作,隨著角膜板層刀裝置的明顯進步和飛秒鐳射的應用,失敗的病例已十分罕見;醫源性圓錐角膜,只要通過正規的醫院進行規範的術前檢查,排除圓錐角膜或者角膜過薄,是可以避免的。
準分子鐳射術後最常見的後遺症是乾眼症,患者表現為雙眼乾澀、視物模糊,但一般在術後半年左右會緩解,術後只要注意用眼衛生和及時滴用人工淚液,症狀可以得到明顯緩解。
另外,蔡醫師所說的夜間視力不良,應該是在該手術開展的早期,由於醫學認識的不足和裝置的不完善,部分高度近視病人採用了小光區切削,夜間可能會出現眩光,隨著準分子鐳射裝置的完善和目前對近視度數上限的降低,此種後遺症明顯減少。
所謂視力減退,除了患者進入中老年以後,自身眼部出現白內障、青光眼2、近視所致眼底及其它眼疾後表現的視力減退;另外一部分是進行性近視,術後出現的近視度數不斷增加,而表現的屈光回退。
蔡醫師所說的病例是存在的,但是,蔡醫師說的病例是二三十年前的病例,那個時候本手術還處於早期,過高的治療度數和過小的光區導致了一些問題,即使有,也是很少一部分病例。
隨著目前該手術的完善,此種情況已十分少見。總之,蔡醫師犯了一個錯誤,以點代面,以偏概全。
事實是,隨著準分子鐳射技術的不斷進步,目前該手術已經進入了成熟期,通過該手術,絕大部分患者可以獲得並長期保持滿意的裸眼及夜間視力,出現嚴重的後遺症或併發症的機會也十分罕見,該手術目前是一項十分安全可靠的技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