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內科 主任醫師 史維

  上消化道粘膜下腫物是臨床常見腫物。內鏡粘膜切除)最初是在日本發明並普及開來的一種內鏡治療術,可用於治療胃腸道粘膜下腫物[1-3]。小探頭內鏡超聲檢查具有操作靈活方便、消化道管壁切面層次結構顯示清晰之優點,可分辨出腫物位於消化管壁的準確位置 [4,5]。國內相關EMR治療上消化道SMT並分析對比經組織學檢查證實的SMT超聲影像特徵報道不多。

  一、物件和方法:

  研究物件: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間我院經小探頭內鏡超聲檢查確認的上消化道粘膜下腫物做EMR治療並經病理檢查證實的病人44例,其中食道粘膜下腫物24例,胃粘膜下腫物19例,十二指腸粘膜下腫物1例。

  研究方法:採用雙鉗道電子胃鏡檢查確定SMT部位,以一個鉗道注水使腫物浸入水中,另一鉗道送入超聲小探頭做腫物觀察。腫物回聲等級參照消化道第三層(高回聲)和第四層(低迴聲)確定,記錄腫物大小、影像結構,邊緣性質以及起源於管壁何層[4-7]。明確腫物定位於粘膜深層或粘膜下層後撤出超聲探頭並抽去腔內水分,通過一個鉗道插入電凝圈套器套住SMT,另一鉗道插入內鏡注射針緊貼圈套器下方刺入SMT基底部,注入1/10000濃度腎上腺素生理鹽水4-10ml不等分離抬高腫物,採用混合電流和切割電流切除粘膜下腫物,術後常規給予抑酸劑及粘膜保護劑治療[1-4]。腫物切片做蘇木素-伊紅染色病理檢查。根據病理診斷,回顧分析SMT的內鏡超聲影像特徵。

  裝置:PENTEX EG-3840T型雙鉗道電子胃鏡,PENTEX CGI-4000型電凝-注水機,FUJINON-SP-701小探頭超聲系統,探頭頻率12MHz、20MHz。

  二、結果:

  44例SMT成功切除,其中2例病人發生術後遲發性出血,出血量小於400ml,經內科保守治療痊癒。無感染、穿孔等併發症發生。經病理檢查證實的SMT內鏡超聲檢查影像特徵見表:

  三、討論:

  內鏡粘膜切除術可廣泛應用於治療位於胃腸壁淺層的SMT腫物。技術操作的關鍵首先是採用內鏡小探頭高頻超聲明確腫物定位於消化管壁哪一層(切除固有肌層腫物會導致穿孔),再通過注射液體(通常是腎上腺素加生理鹽水)方式使得腫物抬離粘膜下層或固有肌層,起到將腫物與正常組織分離和壓迫止血的作用,圈套器套住並收緊抬高的腫物組織,繼而通電切除(lift-cut法)[1-7]。由於粘膜層與粘膜下層之間組織疏鬆,粘膜下層與固有肌層連線較緊密,注射液體不易使腫物與固有肌層滿意分離,水分更易向粘膜層和粘膜下層之間滲入,使位於粘膜下層的腫物被掩蓋在液體之下,圈套器難以套住,圈套範圍擴大,套住的組織中水分較多,所需電切功率增大,切除效果不佳。在治療過程中我們做了一些方法學的改進,採用雙鉗道內鏡做EMR,對位於粘膜下層的SMT先用圈套器套住腫物基底部並收緊,再緊貼圈套器下方插入注射針注射腎上腺素生理鹽水,這樣既可使注射的液體準確進入SMT下方組織而使腫物與固有肌層有效分離,又避免了液體向粘膜層和粘膜下層之間滲透掩蓋腫物。所套組織範圍不大,水分少,不增加切除電流功率,提高治療的安全係數。因SMT組織質地較堅實,若混合電流未能使腫物脫離消化管壁,換用切割電流可使切除的腫物脫落。EMR一般不會導致感染,即使少數病人出現菌血症也是暫時的,不必使用抗生素[8]。避免機械切割、選擇適合電量、注射足量含有1/萬腎上腺素,用鈦夾封閉創面,術後常規給予PPI抑酸劑及粘膜保護劑治療等,對防止出現出血、穿孔等併發症有幫助[1-3]。

  據報道將生理鹽水改為高滲鹽水或不易流失的透明質酸鈉(sodium hyaluronate)可減緩注入粘膜下層的水分流失速率[9]。近來又有EMR抽吸法應用於臨床,即注射生理鹽水於SMT下抬高腫物組織後,象曲張靜脈套扎術一樣將抬起的組織吸入固定於內鏡頂端的帽狀結構中,可套扎或不套扎,繼之電凝切除(suck-cut法)[2,9]。但該法可能只對位於粘膜肌層的SMT有效,而對位於粘膜下層的SMT不適用。

  高頻小探頭使用方便,對消化道管壁的解析度高,SMT定位準確,減少了盲目切除腫物導致病人消化道穿孔的可能性,是獲得患有SMT做EMR病人資料的基本手段[2,4。9]。一般相同病種的SMT多有同樣的超聲影像特徵,分析這些特徵,可以做出SMT內鏡超聲的定性診斷[4,5]。然而,任何影像檢查都不能最終明確腫物性質,從我們所切除的44例SMT內鏡超聲影像分析可以看出,間質瘤超聲影像較有特徵,其邊界清楚,位於粘膜肌層或粘膜下層。異位胰腺超聲影像多變,邊界清楚或不清楚,回聲可高可低、均勻或不均勻,若見管狀無回聲則異位胰腺可能性大。管狀腺瘤超聲影像可見病變從粘膜層波及到粘膜下層,邊界不清,回聲不勻。淋巴組織增生位於粘膜下層,邊界不清,回聲低,不均勻。脂肪瘤為均勻中等或高回聲,邊界清,位於粘膜下層。囊腫位於粘膜下層,無回聲,邊界清(見圖1-3)。從中可以看出,某些不同種類腫物可有相類似的超聲影像,同種病變也可有不同影像徵象,最終診斷仍需依據病理檢查。

  四、結論:

  內鏡粘膜切除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上消化道粘膜下腫物手段,術前內鏡超聲檢查是獲取病變資料的重要手段,不同種類腫物可有相類似的內鏡超聲影像特徵,同種病變也可有不同影像徵象,病理檢查才能最終確定診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