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口腔綜合科 主治醫師 葉暢暢

  孕前口腔檢查,消除孕期口腔隱患

  懷孕期間各種潛伏的口腔疾病容易發生。因此打算懷孕的婦女,應該在懷孕之前進行全面的口腔檢查,如有問題立刻解決,消除所有口腔隱患,包括牙齦炎,牙周炎,未填充齲洞,以及需要拔除的阻生齒和殘根殘冠。

  婦女在懷孕之前看牙最好,基於孕婦的舒適與牙科治療的安全,應儘量避免在懷孕的初期與末期作治療,牙齒若有不適可請牙醫做暫時性且不太辛苦的處理。非作不可時,可於懷孕中期治療。如果必須接受牙科治療,也請放鬆心情,安心接受治療,因為牙醫師會衡量治療上的必需性,儘量減少X光曝露量及不必要的藥物和感染機會。

  懷孕第一期(1~3個月):有時懷孕初期孕婦並不知道,而這時也正是胎兒重要器官(手腳、腦脊髓神經系統、牙齒)形成的三個月,若在此時服用不當藥物,或是接受過大劑量的放射線,可能會造成自然流產的威脅,也有可能形成畸型兒,所以大多數牙醫師在此時只作緊急處理,不會作太過激烈的處置。

  懷孕第二期(4~6個月):可做侵犯性不大的牙科處理,在適當的保護下(穿鉛衣)也可以照射X光片,牙片的劑量很小屬於微量級別,所以基本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

  懷孕第三期(7~9個月):此期只適合作緊急處理,而且要避免維持頭下腳上的姿勢太久,以免突然坐起來的時候,造成姿勢性低血壓。

  孕期每日勤刷牙齒,注意補充鈣和營養

  懷孕期間,由於女性體內激素分泌的異常,牙齦血管格外敏感,很容易發生牙齦紅腫、出血等症狀。為預防妊娠性牙齦炎,一般情況下使用適合的牙具以正確的方式每天有效刷牙兩次,就能避免或減輕這種情況。產後恢復期也應注意口腔衛生。另外孕期和哺乳期,要特別注意補充有益牙齒和骨骼發育的鈣質、維生素等其他營養素。

  定期口腔檢查和適時的口腔治療

  有口腔問題的孕婦應該拋棄顧慮,主動與牙科醫生聯絡,獲取專業的幫助。

  一般簡單的洗牙及補牙在妊娠期間都可以接受治療,但如果孕婦屬於情緒緊張型,妊娠前期比較有流產之虞;妊娠後期則比較怕會因為仰臥的姿勢壓迫靜脈血管,預防之道為坐起來的時候先休息一下,避免突然站立導致暈眩(因姿勢性低血壓的關係)。

  等到妊娠中期,孕婦的狀況最穩定,肚子也不會太大,大部份的牙科治療(如洗牙、牙科補綴、根管治療等)都可以在這個階段完成。但是牙科手術(如:牙周翻瓣深部治療、拔除智齒、牙根尖手術)因為手術時間較長,在情緒上對孕婦造成的壓力也比較大,所以建議延後到產後再做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